卢湾-香山路7号-孙中山先生与上海
讲完了杨浦区南部的知识后,接下来我计划为大家讲述杨浦北部的重要篇章——关于江湾五角场的相关故事,也就是俗称的“大上海计划”,在讲述“大上海计划”之前我们不得不说先将目光放在卢湾区的一个小房子里,来聊一下一位我十分敬佩的伟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在他的一生中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分其实我认为还是有必要讲讲。因为本人是纯理科生,整理这种纯历史向的内容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如果文中有误,请大家指出,我会更改的。
上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蕴,不同的形象。开埠以前的上海,是一个普通的沿海城市,没有什么显山露水的地方。开埠以后,上海迅速发展,一跃而成中国最大城市。因有租界的存在,其城市性质也有了复杂的内涵,可褒可贬,可爱可憎,横看成岭侧成峰。
孙中山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在上海居住多年,对上海城市性质、未来发展发表过许多看法。在近代中国,一个人的上海观,往往不只是对一个城市的看法,而是其政治观、世界观的折射。孙中山的上海观便具有这种特点。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尚明轩所著,北京出版社发行的《孙中山传》以及上海政法学院办的展览《孙中山先生在上海》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号逸仙。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孙中山早期受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影响,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于1911年10月10日发动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政府统治。孙中山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三民主义》等书,其在书中所提出的思想更是影响了一代的中国人,成为那个黑暗时代指引中国发展的明灯。

孙中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上海是1891年。这年6月,他在上海出版的《中西教会报》上,以“孙日新”的名字,发表了一篇题为《教友少年会纪事》的文章,介绍了他在香港发起组织教友少年会的情况,那一年孙先生25岁,顺便说一句,孙先生是信仰基督教的,他认同其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精神。
1895年、1900年、1905年、1906年、1907年、1910年孙先生因奔波革命事业.多次路经上海。但是这期间大多来去匆匆。有惊无险的一次是1900年8月20日,那时他正策划反清武装起义,从日本来到上海,寻觅可以依靠的力量,会见了英国总领事,因听说清政府已下令捉拿他,风声很紧,不敢久留,三天以后就返回日本了。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以一个胜利者的身份,一个即将就任的民国大总统,回到了上海。迎接他的,是鲜花,颂歌,是唱着共和赞歌的人们。
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前,便在各种文章中多次的聊到过上海,孙先生评价道“上海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在租界之内,大多数做生意的是中国人,纳税的是中国人,劳动的也是中国人,试问中国有没有人在上海工部局里头能够有大发言权呢?中国人能不能够在上海工部局里头议订法律来管理上海呢?我们在上海是主人,他们由外国来的都是客人,他们居然反客为主,在中国的领土之中组织一个政府来加乎我们之上,我们人民不敢过问,政府不能管理”‘,而著名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便发生在此时租界的上海。孙先生作为政治家,他对主权问题,毫不含糊,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夺.坚决主张收回租界。作为一个有世界眼光的改革家。他又细心地看到上海租界在市政建设、地方自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是孙中山上海观的两个基本要点:
从1912年到1925年的14年间。除了出任临时大总统、流亡日本、到广州组织军政府、出任非常大总统等不长时间外,孙中山有大约9年时间是在上海度过的,上海是他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上海是孙先生的策划革命的主阵地,是与多方进行对外联络的基地。此时的孙先生便居住于我们标题说的地点——莫里哀路29号(现香山路7号),这里也是法租界重点保护的区域,随着孙先生的病重,孙先生去往了津京,后病逝在北京。

个人认为孙先生在上海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便是在1919年10月10日将中华革命党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孙先生修订了《中国国民党规约》,党规总纲规定:“从前所有中华革命党总章及各支部通则,一律废止;所有印章图记,一律照本规约所定,改用中国国民党名义,以昭统一。”国民党之前再加上“中国”二字,以区别于民初的旧国民党。旧国民党由五党团合并而成,中国国民党则直接由中华革命党改组而来。
新党章第四条规定:“凡中华革命党党员,皆得为本党党员,以中华革命党证书,领取本党证书。”13日,原中华革命党本部事务主任居正呈请任命中国国民党各部主任,孙中山以总理身份当即批令委居正为总务主任,谢持为党务主任,廖仲恺为财政主任。中国国民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为广泛吸收党员,中国国民党放弃了中华革命党的秘密组织形式,转为公开。同时,新党章放宽了入党条件,规定凡赞成党的宗旨,经党员两人介绍,交纳党费10元者即可入党;放弃了中华革命党所规定的入党须按指模,并宣誓服从孙中山个人等带有帮会性质的苛到条件,并大量吸收青年人党。

如今上海孙中山故居便坐落于我标题提到的地址,只是如今参观孙先生的故居需要20块门票,因为这种革命景点按理说都应该是免费的,但是这个地点却收费20元,其实也蛮令人感慨的,希望在未来的某天,这里可以免费,让更多人来了解这份历史。
文末我们再聊一下孙中山铜像的故事,在抗日战争前不完全统计中国大地上有24座孙中山铜像,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南京新街口的铜像了,关于新街口铜像的经历十分精彩,在这里就不费口舌了,上海孙中山铜像的故事也十分精彩。这座孙中山铜像是作为大上海计划的标志在政府广场前建成的,1937年日寇占领上海后将铜像被推倒,对其进行了侮辱,并拍照留念。孙中山铜像被周围一群日本士兵包围,揪着“孙中山”的耳朵和脸颊,手握步枪、恣意侮辱,咧嘴狞笑。这张照片刊登在1938年《日军暴行实录》首页,成为日军侵华的罪证。这张孙中山铜像受辱的照片,成为了当时激励国人抗日的宣传武器。由于这张照片过于的屈辱,在这里就不放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搜索看看。随后,这尊铜像被运去日本,熔铸成了枪弹,铸成杀害中国人的凶器。
建国后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及时修复以及重建这座铜像,2009年4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共杨浦区委、杨浦区政府与上海体育学院共同商定重建孙中山先生铜像。12月8日,孙中山先生铜像在原址重新建成并举行铜像揭幕仪式。
上海孙中山铜像如今位于上海体育学院内,欢迎大家前去打卡,而关于上海体育学院的故事,则更加精彩,这部分内容我们下一节再讲。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他的许多个人生转折点均始于上海。他曾27次到过上海,从酝酿上书李鸿章,到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从撰写《建国方略》,到商讨国共第一次合作等,都与上海息息相关,而在下一节中我们将讲述孙先生一个极具眼光的设想——大上海计划,敬请期待。
本文初稿完成与2023.5.22
参考文献:
[1]熊月之.孙中山与上海[J].历史教学问题,1997(03):7-10
[2]刘曼芬.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秋波古琴保护修复[J].文物天地,2022(06):31.
[3]赵立彬.公私藏档中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史料挖掘[J].广东社会科学,2021(05):107-111.
[4]徐涛.孙中山的上海观[J].史林,2011(03):41-49+188.
[5]熊月之.孙中山与上海[J].历史教学问题,1997(03):7-10.
[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9%E4%B8%AD%E5%B1%B1/128084?fr=aladdin
[7] https://www.shszx.gov.cn/node2/node22/lhsb/node2863/node2876/u1a13265.html
[8]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A%E6%B5%B7%E5%AD%99%E4%B8%AD%E5%B1%B1%E6%95%85%E5%B1%85%E7%BA%AA%E5%BF%B5%E9%A6%86/10943518?fr=aladdin
[9] https://www.sohu.com/a/634304339_121200991
[10]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5221045
[11] https://m.weixinyidu.com/today_12520
[1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3017285869099854&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