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黄元御书读

2023-06-15 09:54 作者:子庸无大才  | 我要投稿

<阴虚>

地魄汤

炙甘草二钱 制半夏三钱 麦冬三钱

芍药三钱  五味子一钱碾碎 元参三钱

牡蛎三钱

若热伤肺气,不能化水,则用人参、黄芪,益气生水,以培阴精之原。

(本方从水生于肺胃,盛于下而生于上,见其固护元气卫气之用心。)


阴虚的界定是可以明晰的,必须是见到口渴、口干、脉数,补阴是需要有阳足能化阴的,否则就是不救反害,量阳气之多少是必须要做的。


<阳虚>

天魂汤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茯苓三钱 干姜三钱

人参三钱  附子三钱

若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则用归、地、首乌,以培阳神之原。以火清则神发,血者,神魂之母也。

(本方生阳,秉阳升于肝脾之理)


<阴脱目盲>(脱字,应该理解为离开,不是理解为虚)

乌肝汤

甘草二钱 人参三钱 茯苓三钱 干姜三钱

炮附子三钱 首乌三钱 芍药三钱 桂枝三钱

(本方虽然说为阴虚,实则为阳虚,此病尤其老人,下焦阳气不足,肝肾之精华不能上达以至于目日渐于盲,渐盲者宜用此方,暴发赤盲者,法当泻火养阴。)


<阳脱见鬼>

兔髓汤

甘草二钱 人参三钱 五味子一钱 半夏三钱 龙骨二钱碾 元参三钱  附子三钱

牡蛎三钱碾

(本方是立于:阴不敛摄阳,以至于魂离阳脱,脱者无根基,所以精神不安,如同见鬼,是阴虚不足以藏阳,此方应该列入治疗虚证的精神病)


<神惊>

金鼎汤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龙骨二钱 牡蛎三钱

上热者加芍药以清胆火,下寒者,加附子以温肾水。

(本方用以治疗惊悸,悸动。是对桂枝加桂,苓桂枣甘的补充,水逆作悸的同时,相火妄动而见有阴虚症状,如脉数、口干,发热)


<遗精>

玉池汤

甘草二钱·茯苓三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

龙骨二钱 杜蛎三钱 附子三钱砂仁一钱,炒,研,去皮

煎大半杯,温服。

其湿旺木郁而生下热,倍茯苓、白芍,加泽泻、丹皮,泻牌湿而清肝热,不可添用清凉滋润,败其脾肾之阳。

(本方治在肾本虚寒,而相火妄动,本来肾中虚寒应该泻泄,虚冷腰痛,足冷等,今见遗精,精为阴之要物,精出者阳不固,阴虚则相火动,更加遗精)

附:封髓丹

黄柏90克 缩砂仁45克 甘草60克

(本方也治相火妄动,遗精)


<气滞咳嗽>

下气汤

甘草二钱 半夏三钱 五味子一钱

茯苓三钱,杏仁三钱泡,去皮尖

贝母二钱,去心 芍药二钱 橘皮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滞在胸膈右肋者。

(本方注重药的势,趣下而散气,令水阴下降,浊去则清发)


<气积滞于左肋,脐腹痞>

达郁汤

桂枝三钱 鳖甲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干姜三钱 砂仁一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积在脐腹左胁者。

(本方在于用辛温散水气之积滞,是虚寒,左脉必须不足,不是柴胡、川楝子、黄连、黄芩这类的肝实证。此方可以和三棱、莪术、枳壳、延胡索、木香、香附等联系)


<虚寒产生的 血瘀>

破瘀汤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丹皮三钱 桂枝三钱

丹参三钱 干姜三钱 首乌三钱 桃仁三钱

(本方虽然在于通瘀血,但其针对寒湿也意图昭然,符合黄氏所说,是由于脾陷寒湿,气不能动,血由然而滞。与伤寒中,血凝而下,状如肝豚。)


<衄血>

仙露汤

麦冬三钱 五味一钱 贝母二钱 半夏三钱

柏叶三钱 甘草二钱 芍药三钱 杏仁三钱

衄血之证,火泄金刑,气伤血沸,宜清金敛肺,以回逆流。而必并降胃气,降胃必用半夏。近世误以血证为阴虚,半夏性燥,不宜血家,非通人之论也.

若上热非盛,而衄证时作,则全因中下湿寒,当加干姜、茯苓温燥之药。若大衄之后,气泄阳亡,厥逆寒冷,宜加参、芪、姜、附,以续微阳,清润之药,切不可用。

(本方在火热令血失常度而见血出的基础上,黄氏认为,血的敛固在于肺胃不能降敛,因此在消热清火止血上加入五味子半夏杏仁以令血同气敛降。并且更深入思考到寒厥以至于血出,不能温煦,也符合伤寒中,血凝自下的寒证出血。本方用于虚证的出血,加药用于寒证出血)


<虚寒的吐血>

灵雨汤

甘草二钱 人参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干姜三钱 侧柏叶三钱 丹皮三钱

治大吐瘀血者。

其零星咯吐血,红鲜不凝,虽有上热,亦非实火,稍加麦冬、贝母,略清肺热,总以泻湿培土为主,不可过用苦寒也。

(本方显然是用于虚寒证的吐血者,并且提供了一个显然的辩证思路即:吐血凝块而黑紫者属于虚寒,吐血鲜红而流散者属于热或阴虚。黄氏本人也知道天下没有尽然虚寒而出现吐血的,而又有一方)

白茅汤

人参二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麦冬三钱 茅根三钱 芍药三钱 五味一钱

治零星吐血鲜红者

若相火旺极,则加黄芩而倍芍药。仲景三黄汤。

(尽管从火热来立方,黄氏也依旧没有舍弃固护脾肾,保护中气。是在是对“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贯彻到底。从这样看来,这样的治疗是非常安全的,是可以一步步来从容论治的,不同于各种孤注一掷式的激进治疗,这样的缓慢前进应该是在从医前期必要的态度。)


<温而补的便血方>

桂枝黄土汤

甘草二钱 白术三钱 附子三钱 阿胶三钱

地黄三钱 黄芩二钱 桂枝二钱 灶心土三钱

(本方显然是黄土汤的同义转换,从阳气固护阴血的方向上用力,同时也不否认有热的存在,是张仲景所说的:寒厥相追,为热所拥,血凝自下,状如肝豚,虚寒是主要,热是令血出的此要,因此在症状细节上是,黑便,身形脉虚。是隐形的持续失血性贫血病。本方与右归丸是成都上的区别,虚寒更甚者用之。而本方则更安全且止血效用大。)


<溺血的平和治疗法>

宁波汤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阿胶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栀子三钱 发灰三钱

若瘀血紫黑,累块坚阻,加丹皮、桃仁之类行之,此定法也。

(本方是治疗尿血的平和方,本着从止血利热着手,从加减上让人可以联系桃核承气汤,那么用此方加为则比用桃核承气汤更安全。血自下,下者愈。应该去阿胶,发灰。这也提示攻和止的方向,有者去之,无者止存)


<标本治水鼓>

苓桂浮萍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半夏三钱 杏仁三钱

甘草二钱 浮萍三钱 桂枝三钱

若中气虚加人参 ,寒加干姜。肺热加麦冬、贝母。

治小便不利,下肢水肿,腹水肿,喘呼不得卧。

(本方是黄元御从水热穴论中论述,水肿本在肾,标在肺的立方。肾不能代谢水液,肺也连同受累,用浮萍发汗来泻肺中水,所以治标。但是浮萍作为发汗利水的药物,久用反而会令人虚,或是肺气本虚者不能受此。黄氏也同样考虑到了这一点,并认为这其实是木气虚陷导致肺气不够用的原因,因而进一步立方)

苓桂阿胶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阿胶三钱

小便不清,加西瓜浆,热加栀子。中虚加人参,寒加干姜。

(阿胶是作为补血息风而不伤中气的药味。是在是一以贯之的思想啊)


<气不行或以至于郁而成之气鼓水肿>

桂枝姜砂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三钱,炙) 砂仁(一钱,炒,研) 干姜(三钱)

煎大半杯,入砂仁,略煎,去渣,入西瓜浆一汤匙,温服。

膀胱湿热,小便红涩者,加栀子清之。脾肺湿旺,化生郁浊,腐败胶粘,不得下行,宜用瓜蒂散,行其痰饮。在下则泄利而出,在上则呕吐而出。去其菀陈,然后调之。

续随子仁(小巴豆),最下痰饮,用白者十数粒,研碎,去油,服之痰水即下。

(本方所谓气鼓,并非是张锡纯所说因气鼓胀,此是气由肝脾陷而寒湿而不能行水,则水滞不行,或气不行也成郁热,这是因为气尚足多才能郁成热,因而本方的在郁热上需要加栀子、车前子,但寒的水湿重者更加大腹皮、香薷、杏仁、微量巴豆来去除寒湿聚生的肿胀。芍药柔和肝,以令肝之郁得疏缓)


<谨慎而小心固护胃气来治疗噎膈>

苓桂半夏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半夏(三钱) 干姜(三钱) 生姜(三钱) 芍药(三钱)

治大便微干涩,不能食,噫气,痰涎多。

痰盛者,加茯苓、橘皮,行其瘀浊,生姜取汁,多用益善。痰饮极旺,用瓜蒂散,吐其宿痰,下其停饮。胸膈洗荡,腐败清空,则饮食渐下矣。

大便干涩难下者,重用肉苁蓉,以滑肠窍,白蜜亦佳。木枯血燥,不能疏泄,加阿胶、当归,滋其风木。

其小便红涩甚者,用猪苓汤加桂枝,猪、茯、滑、泽,泄湿燥土,桂枝、阿胶,疏木清风,水道自利。

(本方在黄氏的论述可谓用心备至,对于小心谨慎固护胃气,不轻易使用地黄、牛乳、大黄的心意可谓惊叹。对于虚者,平常者,老者,妇人者,实在是必须深刻学习此中之意。“庸工以为阴虚燥旺,用地黄、牛乳滋润之药。更可诛者,至用大黄,噎病之人,百不一生。尚可寿及一年者,若服汤药,则数月死矣。”从此可以知道,阴虚的界定是可以明晰的,必须是见到口渴、口干、脉数,补阴是需要有阳足能化阴的,否则就是不救反害,量阳气之多少是必须要做的)


<虚的消渴>

肾气丸

猪苓汤

桂附苓乌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桂枝三钱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 锻龙骨三钱 锻牡蛎三钱

首乌三钱

治饮一溲二者


<虚癫实狂>

苓甘姜附龙骨汤

半夏三甘草二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茯苓三钱 麦冬三钱,去心 龙骨三钱 牡蛎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有痰者,加蜀漆。

治癫病悲恐失正者。

(从黄的论述中,癫源于阴旺,但癫的发生中也有不时的狂,可见阳也不时的与阴相争,这是将龙牡和姜附同用的依据)

丹皮柴胡犀角汤

丹皮三钱 柴胡三钱

犀角一钱,研汁生

地三楼芍药三钱 茯苓三钱 甘革二钱,美

煎大半杯,温康。

有痰者,加蜀。

治狂病喜怒乖常者。

(黄对于狂在于阳盛有基本的确立,这和伤寒中防己地黄汤中可以联系)


<治痰饮>

姜苓半夏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甘草二钱 半夏三钱

橘皮三钱 生姜三钱

在上之痰,半成湿热,在下之饮,纯属湿寒。上下殊方,温清异制,大要以温燥水土为主。

上热者,加知母、石膏。

下寒者,佐干姜、附子。

痰之陈宿缠绵,胶固难行者,加枳实开之。

饮之停瘀脏腑者,上在胸膈,用十枣汤泻其气分,

下在脐腹,用猪苓汤泻于水道。

流溢经络者,用五苓散泻之汗孔。

上脘之痰,可从吐出。

中脘之痰,可从便下。

若经络之饮,非使之化气成津,泻于汗尿,别无去路也。

一切痰饮,用瓜蒂散吐下之,功效最捷。

续随子仁,驱逐痰饮,亦良物也。

(本方比于二陈汤,多一个泽泻,可以其用力用药的方向如此归一明确,将痰饮三焦都主,并以变通的加减方法应对。)


姜苓五味细辛汤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干姜三钱半夏三钱细辛三钱 五味一钱,研

煎大半杯,温服。

咳证缘土湿胃逆,肺金不降,气滞痰生,窍隧阻碍,呼吸不得顺布。稍感风寒,闭其皮毛,肺气愈郁,咳嗽必作。其肺家或有上热,而非脾肾湿寒,不成此病。岐伯之论,仲景之法,不可易也。

其甚者,则为购喘,可加橘皮、杏仁,以利肺气。若肺郁生热,加麦冬、石膏,清其心肺。若胆火刑金、加芍药、贝母,以清胆肺。劳嗽吐血,加柏叶,以敛肺气。若感冒风寒,嚏喷流涕,头痛恶寒,加生姜、苏叶,以解表邪。

(本方以从咳嗽引气的更本原因上去立方,在加减以应对更复杂的情况。)


<有辩证治疗体系的腹痛>

若有水谷停瘀,当以温药下之,仲景大黄附子汤,最善之制也。若宿物留滞,而生郁热,.这则厚朴七物汤,是良法也。如其瘀血埋塞,气道梗阻,而生痛者,则以破结行瘀之品利之,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酌其寒热而选用焉。若无宿物,法宜培土疏木、温寒去湿之剂,大建中、附子梗米、乌头石脂三方,实诸痛证之准绳也。

姜苓桂枝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干姜三钱

茯苓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肝脾下陷,痛在少腹。

(本方用为治疗少腹痛的基本方可以为参考,痛症的辩证要在在于虚实,虚实者有无也,邪气留则痛,看是何邪,寒、热、血、气。无则为虚,虚为不足,看是何不足,以至于有痛,有气虚、血虚、阳虚)


柴胡桂枝鳖甲汤

柴胡(三钱) 鳖甲(三钱,醋炙)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半夏(三钱) 芍药(三钱) 茯苓(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胃胆上逆,痛在心胸者。

胃寒,加干姜、川椒、附子。

凡心腹疼痛,率因水寒土湿,木气郁冲所致。心腹痛剧欲死,四肢冰冷,唇口指甲青白者,宜姜、椒、附、桂,驱寒邪而达木郁,必重用苓、甘,泄湿培土,而缓其迫急,其痛自止。肝以风木主令,胆从相火化气,其间木郁风动,火郁热发,亦往往而有,而推其脾肾,无不湿寒之理。

有热者,即有风热兼作,用芍药、柴、芩,以泄肝胆,而脾肾之药,必宜温燥,此定法也。

肝主藏血,风动血耗,乙木枯槁,生意不遂,郁怒而贼脾土,则生疼痛。

血虚者:若血枯木燥,宜芍药、阿胶、归、地、首乌之类,以滋风木。木荣风退,即当减去,不可肆用,以败土气。

血瘀者:血郁痛作,或内在脏腑,或外在经络。其证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多怒而善忘。以肝窍于目,主藏血而华色,血瘀不能外华,故皮肤粗涩而黑黯也。宜用丹皮、桃仁,破其瘀血。若癥结难开,加䗪虫、虻虫之类行之。寻常血瘀,五灵脂、山羊血,功力亦良。

食积者:饮食停滞,土困木郁,以致作痛,用仲景温下之法,大黄、姜、附,泄其食水。剧者,少加巴霜一二厘,扩清陈宿,功效最捷。一切宿物壅阻,并宜此法


<血和气在积聚癥结的辩证体系>

血性温暖而左升,至右降于金水,则化而为清凉,血之左积者,木之不温也,血之右积者,金之不凉也。气性清凉而右降,至左升于木火,则化为温暖,气之右聚者,金之不清也,气之左聚者,木之不暖也。面溯其原本,总原于土。己土不升,则木陷而血积,戊土不降,则金逆而气聚。中气健运而金木旋转,积聚不生,癥假弗病也。

化坚丸

甘草二两 丹皮三两 橘皮三两 桃仁三两

杏仁三两 桂枝三两

炼童、陈醋丸,酸枣大,米汤下三五丸,日二次。

若瘦结硬难消,须用破坚化癣之品。内寒加巴豆、川椒,内热加芒硝、大黄。

积聚之病,不过气血,左积者,血多而气少,加鳖甲、牡蛎,

右聚者,气多而血少,加权实、厚朴。总之,气不得血则不行,血不得气则不运,气聚者,血无有不积,血积者,气无有不聚,但有微甚之分耳。其内在脏者,可以丸愈,外在经络者,以膏药消之。

化坚膏

归尾四钱 鳖甲八 巴豆四钱,研 黄连四钱 三棱四钱 莪术四线 山甲一两二钱

筋余一钱

(本方在肿瘤、肿块、肌瘤、腹部肿块,上的参考意义很大,在气和血上下功夫辩证。对于饮食也有重要论述:忌一切发病诸物,惟猪、犬、鸭、凫、有鳞河鱼、菘、韭、米、面不忌。其余海味、鸡、羊、黄瓜,凡有宿根之物,皆忌。若无鳞鱼、天鹅肉、母猪、养麦、马齿苋,则忌之终身。犯之,病根立发。若療块重发,则不可救矣。)


<虚寒的水的泄利>

苓蔻人参汤

人参二钱 甘草二钱 白术三钱 干姜三钱

茯苓三钱 肉蔻一钱研 桂枝三钱

大便寒滑不收,小便热涩不利,加赤石脂以固大肠,粳米以通水道。


<阴的阴虚的痢疾>

桂枝苁蓉汤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丹皮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橘皮三钱 肉苁蓉三钱

湿寒加干姜,湿热加黄芩,后重加升麻。

(可见肉苁蓉对肠道大便、下焦有阳性的调节作用。即下焦的化水之作用)


<中风偏瘫的治疗>

先将黄的两个方列出

桂枝乌苓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首乌三钱

茯苓三钱 砂仁一钱

治疗左边偏瘫,下寒加干姜、附子

黄芪姜苓汤

黄芪三钱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生姜三钱

治右半边偏枯,中下寒加干姜附子。病重者,加黄芪、生姜用到一、二两

(以上两个方分别是从左肝属血论治,右肺属气论治。这两个可以说是辩证的关系,是气还是血,需要侧重看待,但也完全可以是血气都不足的情况。这两方都从“虚邪贼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来看待的。但对于偏瘫也完全可以是由于血气的亢盛导致的也就是内实而外虚导致阳气阴液无法流行到身体的部分,属于这一类的可以参考用三化汤:厚朴(姜制.二钱) 羌活(二钱) 枳实(一钱半) 大黄(四钱)。这是一种内阳外阴的证。

此外黄氏并没有忽视在中风偏瘫的外感的成因和治疗,他对于有外感口鼻歪斜的外感原因使用,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浮萍略微取汗的方法。可以参考牵正散)

地黄饮 的辩证施用

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30克 麦冬(去心,焙)远志(去心)菖蒲各15克

(本方用于内阴的、血虚的、阴虚的、水滞阳气不能行的中风瘫痪,手足不能用,口舌痿强。)


黄元御书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