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代皇帝如何步步为营,将皇权攥在自己手中?【直播回放02】

《清十二史讲》
前半部分重要贯穿性主题:
清代皇权建立和强化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与八旗制度之间的关系
宏观:
清代政权开创始于努尔哈赤
明朝的万历11年(公元1583年),25岁努尔哈赤以父亲的遗甲起兵,之后逐步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吞并了海西女真扈伦四部,并且出兵更为偏远的野人女真,建立了后金政权(八旗制度)。在家乡赫图阿拉举行了祭天仪式,分布自己与明朝的“七大恨”(表示与明朝一争天下)
后金政权的建立,努尔哈赤摸索权力的分配格局和汉位继承方式的问题
女真人有兄终弟及的传统(北方少数民族有这种传统)
努尔哈赤→同母兄弟舒尔哈齐(努尔哈赤的副手)
和硕贝勒是清代特有的名词,意为“一方之主”。《满文老档》中有时又将和硕贝勒称为“固山贝勒”“旗主贝勒”。所以在不同的文献中,叫法比较乱。但基本可以认定,和硕贝勒与旗主贝勒其实是一个概念。
和硕贝勒的权力很大,是本旗之主,与旗下人员之间,是君臣关系。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后,以子侄分掌各旗。努尔哈赤本人亲领两黄旗,代善领两红旗,阿敏、皇太极、莽古尔泰、杜度各领一旗。因此,天命时期,只有这几个和硕贝勒。
和硕贝勒还是本旗其他贝勒之主。当时的贝勒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孙子,都是皇子皇孙,拥有汗父给予的牛录诸申、阿哈,与议国政,有些还是“十部执政贝勒”,常以“执政贝勒”的名义代表后金国,与蒙古各部贝勒盟誓议和,权势同样也很大。
但是,贝勒并不是和硕贝勒,进入辽沈以前,八旗只有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杜度是和硕贝勒,其他如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第十子德格类、舒尔哈齐之子斋桑古、济尔哈朗,代善之子岳托、硕托,都已成年,他们都被封为贝勒,他们也都下属有各自的牛录,却不是旗主贝勒。
换言之,这些普通的贝勒是不能够独立成旗的,必须依附在父兄旗下,服从本期和硕贝勒的管辖,仰其供给,对旗主十分敬畏。比如阿敏与其弟斋桑古的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和硕贝勒与贝勒的关系。
阿敏是镶蓝旗和硕贝勒,斋桑古是镶蓝旗下的普通贝勒。由于阿敏怀疑斋桑古行为不轨,因为对他进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