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大演戏被怼竟无力招架,引全网嘲 | 如何科学应对压力时刻?

《演员请就位2》开播没多久,就贡献了尔冬升怼张大大的巨型尴尬名场面。
张大大在节目中饰演了去年大热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一位保密度极高的科研人员,原片这场戏,没有台词,全靠眼神,堪称经典。但在重演中,张大大眼神流离、闪躲,硕大的口罩也难掩一脸尴尬与演技的生疏。

被导演尔冬升直言:“无语”、“像个小偷”。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张大大最大的槽点是面对批评,不断辩解:
自曝压力太大“以前从不失眠的,我掉头发,我从不掉头发的,我吓死了,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没事。”
推脱个人形象“我知道自己演的不好,但像我们这种长得不帅,个子不高,却热爱表演的人,希望能多一些机会。”
吐槽剧本太难“看到剧目选择的时候,我感觉我要窒息了。”
在尔导提出的“演技不足”的关键问题时,不去正视问题,面对压力源,反而不停寻找借口的张大大,是否像极了面对职场压力手足无措的我们?
这其实是一种“教科书式”的错误应对策略。
职场,其实和人生一样,很难要求绝对的公平,最终取得成功的人,也并非一路受到优待。
只是更懂得如何面对压力,及时调整心态面对挑战。

01
面对压力源,我们需要正确的应对方式
你可能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
感觉睡觉并不安稳,易惊醒或者难入睡;感觉情绪波动大,经常感到愤怒或悲伤;常常忘记一些小事情;或者时不时感到头疼。
压力过大时的这些反应,其实就是在提示我们,需要调整应对策略了。
在心理学上,应对被认为是对于感知到的压力的反应。我们通常会将应对分为积极应对策略与逃避应对策略。积极应对策略将减轻压力源的负面影响,逃避应对策略则可能增强压力源的负面影响。
积极应对策略包含有效识别压力源,并采取有效方式应对及消除不利环境,其方式包括问题导向的应对、寻求支持、情绪调节及认知重构等(Lazarus & Folkman, 1987)。
还记得脱口秀大会李雪琴被老板暗恋的那一期吗?凌晨三点扛不住压力的李雪琴萌生了回家种地的念头。
李雪琴:“我压力太大了,我想回家种地。”
妈妈:“咱家没地。”
李雪琴:“种别人家地也行。”
妈妈:“傻孩子,给别人家种地,那就叫上班。”
尽管李雪琴被妈妈三两句话就打消了回家种田的念头,但给妈妈打电话的方式其实就属于上述积极应对策略中的寻求支持。
寻求支持,可以降低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影响,减轻心理应激反应,让精神不那么紧张。
在压力源影响下,当我们采用积极应对策略,也更能有效调节自身行为与情绪反应。

相反,也有人会选择采取逃避应对策略,力图避免痛苦的情绪和想法。
他们一旦为某些事物感到不适,就会试图压抑、麻痹或摒弃负面的想法,好让痛苦随之消失,又或是像张大大一样,用各种理由去辩解、反驳,拒绝正面面对压力源。
但这种应对策略常常会事与愿违,因为逃避不仅不能抑制痛苦的感受,还会令痛苦恶化。
02
如何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
当我们拥有了对于积极应对策略和逃避应对策略的认知,就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以更好的应对职场或生活中的压力。
| 重新评估问题
心理学家在对压力的研究中,曾发现过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压力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只对那些把压力当成是伤害的人中起作用,那些能够以平常心看待压力,或者把压力当成是积极事件的人,压力源并不会带来明显的伤害。
在美国,有一项针对3万名美国成年人的跟踪调查。发现那些坚信压力对健康有害的受访者中,承受高压使他们的死亡风险增加了43%。而在那些不认为压力有害的受访者中,承受高压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健康。
相反,在压力下,那些采取积极态度的个体会努力应对挑战,促进跟他人之间的交往,不断地得到经验的积累与心智的成熟。
所以,当问题出现时,重新评估事件带来的压力,尝试和压力做朋友,或许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 解决问题,积极直面问题
拉扎勒斯在1991年的论文中详细描述了人们在压力下的情绪反应,并提出人们通过两种方式来应对压力。其中一种就是问题聚焦的应对方式(problem-focused coping)。
当人认为当下的问题是可控的时候,会更倾向用直面问题的方式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立即去做,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或环境,缓解压力。
比如,当一个复杂的项目被安排到个人,我们很容易感到压力。但一旦意识到这个项目在能力范围以内,解决问题的契机就出现了。我们可以先把整个项目拆分成小的步骤,安排好每个步骤和对应的节点。当第一个步骤开始执行的时候,项目带来的压力就开始缓解了。
要注意的是,短时间内使用直面问题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绩效,但长期使用的话,效果会有削弱。

| 情绪管理
生活中有很多情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无法一蹴而成。这时可以采用的应对策略就是情绪聚焦的应对,这也是拉扎勒斯提出的另一种应对压力的方式。
情绪聚焦的应对策略也包含两条途径:被动减轻情绪压力和主动减轻情绪压力。
被动减轻情绪压力的方法其实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方法:刷抖音、打游戏、看小说、上网购物、听歌。这些行为除了能够让我们心情愉悦,还能转移自身的注意力,暂时忘却压力。
主动减轻情绪压力的方法包括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其中认知层面最主要的策略是情绪重评,即通过积极的方式来解读情绪,以积极的情绪来代替消极情绪。
行为层面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当地锻炼身体,这个过程同样能够释放情绪,缓和压力。在健身过程中,人们的精神高度集中,不断挑战自我,这也能够给我们带来身心愉悦。
如果你不喜欢过于消耗体力的运动,或许可以尝试定期的短时间的冥想或正念,一样可以减轻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举步维艰,但阻挡前进脚步的并不是压力本身,而是我们对压力做出的反应。压力虽然是一种负面的体验,但不只有负面作用。
希望我们都能早日学会正确应对压力,少一些焦虑时刻,多一份淡定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