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厘清一个县城的利益关系?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县委大院》中,曾经有这样一个场景,刚刚工作没多久的林志为,工作不太顺利,在很多工作上也比较生疏。林志为的父母支了一个招,带林志为去见周书记。这个周书记是老县委书记,退休后还住在县里,以前周书记的老婆跟林志为的妈妈是同事。正是有了这层关系,林志为可以顺利地见到周书记,并且有了跟周书记独处谈话的机会。
虽然谈话不是很顺利,但毕竟也起了作用。周书记问起了一个人,也就是现任县府办主任的范太平。虽然林志为回答的不是很好,但后面周书记依然帮了林志为这个忙。在后面的剧情中有铺垫,周书记是给范太平打过招呼的。所以,本来很难得到展现、在办公室几乎是边缘人物的林志为,在拜访了周书记的次日,得到了一个翻译的工作,并且完成的很好。这也让范意识到林志为的能力,为后面推荐给艾鲜枝当联络员作铺垫。
剧里虽说是艺术演绎,但也会告诉我们,其中一些暗自的利益关系。比如现任县府办主任范太平,为什么那么买已经退休的老书记周良顺的帐。原因就是,周是范的伯乐,在范太平年轻的时候,也是周良顺将范从一个年轻人逐渐培养成未来的政府办主任的位置。
当然,这种培养很多时候并不只是利益的交换。比如很多人是喜欢当伯乐的,这会给他带来尊敬、地位和被认可。所以即便没有利益上的关联,遇到合适的人,也愿意在关键时候帮一把。当然,这一帮,两人就有了利益关系。伯乐与千里马是一种利益关系,古代的师徒同样也是一种利益关系。所以在古代科举制度盛行的时候,本来与主考官毫无关系的举子,在中榜之后也心甘情愿俯首叫一声座师,恰恰就是这样的原因。

如果放在一个县城里的话,其中的利益关系,往往主要是在人和围绕在人身边的资源上。
人本身也是一种资源,有的人是权力资源,有的人是财力资源。一个县城处于头部位置的商人,跟出于头部位置的官员,同样是掌握着顶级话语权的人。前者代表一个地方商业发展和营商环境发展的成果,后者代表一个地方行政系统的风格和趋势。关注头部商人,要看头部商人从事的行业,发展,进而就能理清楚其背后的关系。过去很多首富往往是做采矿或者土方工程起家,进而进军房地产,这就说明他跟当地政府的关系匪浅,毕竟房地产需要拿地,而很多县城最紧缺的是土地指标。后者是一个地方行政话语权的核心,但是近年来由于异地任职和交流等情况,土生土长的父母官已经很少了。
较为落后的地方,人的亲族势力也值得关注。北大社会学博士冯军旗的博士论文《中县干部》曾经在十几年前盛行,当然现在读来,在很多地方依然有参考性。其中他对河南省某县的亲族关系作了观察,可以值得一看
另外,快速理清利益关系,需要首先理清楚制度运行的逻辑。社会学家周雪光的《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书,也是能够帮助大家了解基层机制运行的背后规律和逻辑的一本书,也十分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