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思维相关,一起来了解系统论!
守正创新思维涉及了部分系统论的概念,对系统的概念熟悉了,应该运用视频中的方法会容易很多。我对系统论的了解也不多,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这本书的内容,《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
系统论有8条基本原理,我们可以了解整体性原理,层次性原理,开放性原理,和相似性原理。
1、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整体性原理指的是,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各个作为系统子单元的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形成了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从而表现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加和。
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要素一旦组合成系统,部分一旦组合成整体,就会反过来制约要素,制约部分。
但是,系统和要素,整体和部分的区别又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一个系统,对于它的要素成为系统,而对于更高层系统它就成为这个更高层系统的要素了。
系统的整体性原理,又总是与分析和综合练习在一起的。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来加以认识,认识部分是分析的主要任务。综合则于此相反,它是把部分综合为整体来加以认识,认识整体是综合的主要任务。为了实现综合,就要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方面联系起来,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真正的综合要求揭示系统的部分、要素、方面所不具有的整体性质,发现全新的系统整体才具有的性质。(注:运用特征拥有法,替换法,固结法,首先是分析事物的构成要素,即要用分析的方法来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系统划分为构成要素。其次是获得事物的特征,即要用综合的方法来寻找部分之间的联系,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素与整体的联系。)
系统整体之所以具有整体性,只因为它是系统中的要素、部分有机联系的综合,也是系统中多种关系的统一和协调。另一方面,要素是系统的要素,不存在完全脱离系统的要素,完全脱离了某一特定系统的要素,也就成为了另一独立的系统。
2、系统的层次性原理
系统具有层次性,层次性是系统的一种基本特征。系统的层次性犹如套箱,这里的一个最直接结论是,系统和要素,高层系统和低层系统具有相对性。
我们知道,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但是,一方面这一系统又只是上一级系统的子系统——要素,而这上一级系统又只是更大系统的要素。另一方面,这一系统的要素却又是由第一层的要素组成的,这一系统的要素就是这些低一层次要素组成的系统,再向下,这低一层的要素又是由更低一层的要素组成的,这低一层的要素就是这更低一层要素所组成的系统。(注:分析客体的构成要素时,要注意是把看客体看成是更大系统的一个要素,还是把客体看成是一个系统,而分析其构成要素。)
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因此系统层次也是不可穷尽的。
高层次系统是由低层次系统构成的,高层次包含着低层次,低层次从属于高层次。高层次作为整体时制约着低层次,又具有低层次所不具有的性质。低层次构成高层次,就会受制于高层次,但却也会有自己的一定的独立性。
一般而言,低层系统的要素之间具有较大的结合强度,而高层次系统的要素之间的结合强度则要小一些,随着层次的升高,结合强度也就越来越小。要素之间结合强度较大的系统,具有更大的确定性,更为确定不移。反之,要素之间结合强度较小的系统,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更为灵活机动。
3、系统的开放性原理
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注:借用系统开放性原理的观点,让一个系统获取来自另一个系统的特征信息,让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获得新的系统功能,这也是特征拥有法,替换法,固结法的基本思路。)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系统的世界,现实的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
系统的开放程度为零,系统与外界隔绝起来,没有任何交换,这就成了封闭系统。封闭系统缺乏自组织的活力,难有发展。反之,如果系统全然向外开放,开放程度是百分之百,系统没有相对于环境的边界,对于与外界的交换毫无过滤和选择,那么,系统与环境融为一体,系统本身也就不复存在了。
4、系统的相似性原理
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具有共同性,这是一种有差异的共性,是系统统一性的一种表现。
所谓的分形体即分形系统,就是其系统整体以某种方式与系统的要素具有相似性的系统。所以,这就被称为“自相似性”。(注:相似要素联想法来源于此,即我们分析当前事物的要素,联想与其具有相似性的其他要素的系统,我们是找一个跟主体系统相似的客体系统,目的是为了寻找创新的客体。)
系统结构的相似性,几何的、相对静止的相对性,体现的是系统存在方式上的相似性。而系统的过程的相似性,运动节律的,显著变动之中的相似性,体现的就是系统演化的相似性。
一般而言,同一类系统之间,系统的相似程度就要大一些。而不同类的系统之间,往往相似程度就要小一些。(注:相似要素联想法的目的是找到两个要素之间相似的系统,其中一个系统是主体,另一个是创新的客体,因为系统的相似程度较大,更容易获取客体的特征信息,运用特征拥有法和固结法会更加容易。)
系统论除了有8条基本原理,还有5个基本规律。我们可以了解结构功能相关律。
1、结构功能相关律
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按照这里的定义,系统的结构就取决于系统之中的要素,由这些要素联系形成的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综合,并由这样的综合导致了系统的一种整体性规定。
系统的结构反映系统中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表现形式。
系统的结构不同,系统的质的规定性就不同,系统就有质的区别。现代意义上的结构概念,并非仅仅是空间排列和分布,更为重要的是强调了系统之中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其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突破了仅仅把结构划入量的规定的范围。于是,结构就有了质的规定性的意义,如果系统的结构发生了改变,那么系统也会发生质变。系统的结构事实上就是与系统的质的规定性属于同一范畴。
系统的结构作为系统的一种内在规定性,反映了系统中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之所以具有整体性,就在于系统是通过内部结构联系起来的。
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是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时空形式的外在表现形式。系统的功能是与系统的结构相对应的范畴。
一个系统,只有对于环境、对于其他系统,开放,才有功能可言。没有内部的联系,就不会形成系统的结构。而没有外部的联系,就谈不上系统的功能。现实的系统都是开放系统,因而保证了现实的系统都是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统。
功能作为表现于外的系统的外在规定性,体现了一个系统对于另一个系统的意义,一个系统对于另一个系统的价值。
任何一个现实的系统,总是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的,因而总是具有一定的外部功能的。系统的结构和系统的功能,实际是系统中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系统的整体性关系问题的两个方面。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功能,功能不能脱离结构而存在。
系统的结构是系统的功能的基础,系统的功能依赖于系统的结构。系统的结构对于系统的功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定的系统结构就具有一定的系统功能。换言之,系统的结构相同,则系统的功能也就相同。这就是系统的同构同功能 。当然亦存在异构同功能。(注:替换法、固结法改变了系统的结构,使得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生了改变,因为系统的功能也发生改变,因此系统的质的规定性也发生了改变。)
我们知道,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个系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即同种结构可以具有多种功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另一种情况是,不同结构的系统可以具有相同的功能。
注:以上部分内容引用自《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魏宏森.曾国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