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事件”余患不止,澳优乳业该如何直面问题?

编辑 | 谢治贤
出品 | 于见(ID:mpyujian)
前日,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今年1-9月份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6.88亿元,较2018年同期的37.82亿元增长23.9%。
剔除2019年前三季度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调整后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3亿元,较2018年同期的3.95亿元增长67.6%。
业绩始终处于一个较为稳健的状态,但反观澳优乳业股价表现却不甚可喜,上下波动,整体仍处于走低状态。这与前段时间的做空事件不无关系。
“做空事件”余患不止
当杀人鲸资本向澳优乳业发布做空报告,质疑其财务欺诈,不值得投资,澳优乳业8月15日开盘后股价急速下跌,在上午11:17停牌前暴跌20.9%至9.73港元,不到两小时市值蒸发近41亿港元!
对此,澳优乳业中午休市发布公告。董事长颜卫彬表示,公司暂停交易,以对做空回应澄清公告,并认为相关报道涉及虚假宣传公司误导性信息。
杀人鲸资本发布的做空报告给出澳优乳业5.78港元的目标价,较8月14日12.18港元的收盘价低52.5%,在公司治理的市盈率上打了25%的折扣。报告称澳优乳业治理糟糕,其财务信息完全不可信。澳优根本不值得投资!
在杀人鲸资本进行调查后,对澳优乳业提出五项指控:夸大营业收入。据介绍,该集团婴幼儿配方奶粉在中国的销量谎报52%,澳优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数量远低于该集团所声称的数量。
其次,误导中国消费者。佳贝艾特羊奶是澳优的旗舰品牌之一,2018年占澳优营业收入的38%。其中,在中国官方网站上公布,乳糖不耐受或对乳蛋白过敏的婴儿可使用其配方羊奶粉作为替代品。但该产品在欧美网站上却明确警告家长,相同情况的孩子不应使用佳贝艾特羊奶。此外,佳贝艾特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虚假宣传其配方羊奶粉中的乳糖来自羊奶,但在欧美市场上却承认其羊奶粉中的乳糖实际上来自牛奶。
再有就是低估了劳动力成本。澳优披露2017年公司工资、薪金、养老金及劳动相关费用4.84亿元。澳优的婴儿配方奶粉大部分产自荷兰,2017年,荷兰员工1225人,占澳优员工总数的40%。而荷兰的人工成本约为4.54亿元人民币,占澳优综合人工成本的94-96%。根据做空报告如此估算,澳优剩余60%的员工除非是免费工作,不然数据存在明显偏差,因此怀疑澳优少报了人工成本。
此外,还存在通过云养邦香港进行虚假交易,暗自输送利益的行为。杀人鲸资本指出,澳优营养保健品主要通过云养邦香港在中国市场销售。澳优乳业声称拥有云养邦香港60%的股权,今年七月以2亿多从集团的高级管理层手中获得了剩下的40%。然而,根据香港公司的注册文件显示,云养邦香港并非澳优所有,而是集团首席财务官王伟华拥有其100%股权。这不仅是关于所有权的谎言,还表明七月份收购40%的股份交易是非法的。
最后是其公司丑闻和众多未披露的关联方经销商。杀人鲸资本指澳优的历史充满丑闻,早年曾停牌两年零四个月。根据相关调查,澳优虚增收入,一些高管试图通过篡改公司账簿和记录来掩盖财务欺诈。尽管时任CEO辞职,但许多与财务欺诈有密切关系的高管仍占据高位,该机构发现有证据显示,澳优继续与高管控制的分销商秘密进行未披露的关联方交易。
四条沽空罪状一出,原本在7月3日处于历史高位的16.64港元股价跌至停牌前9.73元。仅一个半月时间,跌幅达41.5%。
踩在“安全质疑”风口上的前行
早在2010年,澳优团队就注意到了羊奶粉领域。当时,国内羊奶粉市场火爆,却非常混乱。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羊奶粉和牛奶粉一起卖。成分不清楚,规则也不明晰。如果此时能推出100%全羊奶品牌,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澳优开始寻找一家能自己生产羊奶粉的厂家,然后找到了海普诺凯。
2011年,澳优收购海普诺凯后,在中国市场推出了纯羊乳清蛋白婴儿配方产品佳贝艾特。第二年该系列产品销售额达到1.38亿元,同比增长280.4%。
从历史上看,奶粉安全事件导致家长对奶粉安全存在隐忧,宁愿高价购买“放心”奶粉。消费者“价高质优”的心理最终导致了奶粉市场的“撇脂定价”。奶粉行业的营销也呈现多元化,使得产品差异化。父母更愿意相信某些奶粉品牌存在质量缺陷,而不敢贸然试险。他们也越来越重视营养和配方,并愿意为此付出更多。
于是,佳贝艾特定位为“羊奶品类的领先品牌,致力于为用心的妈妈提供优质的营养,与宝宝共同成长。”为了实现品牌定位,佳贝艾特也花大价钱营销推广。
但对于佳贝艾特婴幼儿配方奶粉,澳优是不是像外界所说的“挂羊头卖狗肉”?虽然其业绩“高楼”是基于“100%纯羊奶粉”的卖点,但如何保持这种局势,依然是佳贝艾特时刻担心的问题。
如果山羊奶粉中的乳糖确实来自牛奶,那么澳优涉嫌误导消费者。一旦涉嫌虚假宣传,未来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将大大降低,重建信任需要时间,这对品牌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直面问题
澳优乳业误导消费者了吗?对于虚假传播的问题,杀人鲸资本在报告中指出的部分内容不无道理,澳优乳业佳贝艾特品牌误导了中国消费者,远低于它给欧美消费者的警告和披露。
佳贝艾特在中国官方网站上的文章广告称,乳糖不耐受或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可以使用他们的配方山羊奶粉作为替代品。而国外网站上,佳贝艾特表示,乳糖不耐受或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儿童不应使用佳贝艾特羊奶粉。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澳优乳业的明星品牌之一,佳贝艾特为澳优贡献了大量收入,中国市场也成为该产品的重要市场。
然而,在中国市场铺天盖地宣传里,澳优乳业却忽略了提醒消费者:对乳糖不耐受或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儿童不宜使用佳贝艾特羊奶粉。
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即澳优乳业大力宣传其优势,但没有提醒一些细节。
澳优成立于2003年,位于“乳业沙漠”湖南省。由于湖南省本土奶源不足,澳优选择了以优质奶源走向国际市场,并通过整合国际资源,找到了一条相对不同的发展道路。2009年10月,该公司赴香港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乳品企业。
然而,澳优乳业虽然已经上市十年,但作为乳品企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它似乎仍未能适应上市公司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公共义务方面做出表率。
此外,经过10年的上市,澳优如何保持健康发展成为投资者最为关注的话题。
客观地说,面对下一个十年的开始,整个奶粉行业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数量的增长到质量的增长,从以前的泛化到现在的细分,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势头,从一二三线城市拉动到低线城市拉动。
在这种背景下,澳优乳业如何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实属难事。如今,新奶粉政策下的市场份额已被各大乳品公司瓜分。随着中国适龄妇女的逐渐减少,中国的新生儿数量逐年减少。2017年,新出生儿童1723万人,到2018年已降至1500万人。实际上,这一趋势仍在继续。对于婴幼儿奶粉行业来说,这意味着对奶粉的需求减少,市场容量有限。
为了抢占剩余的市场份额,企业需要在细分领域强化品牌,挖掘市场空间。显然,澳优乳业选择不遗余力地开展广告宣传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在曝光的同时,如何跟上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是值得思考的。今年年初,中国婴儿配方奶粉行业爆发了一场无声之战。被誉为“史上最严奶粉新政”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制度已全面实施。
“作为一家中国乳品公司,去其他国外市场打拼。如果你仅持有传统武器,不要打这场战争,因为它太成熟了。因此,澳优主要以羊奶粉为主导力量,紧跟国际市场有机奶粉,以利刃武器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竞争,现在全球市场布局基本结束。”澳优乳业的严卫彬曾在公开场合表示。
但实际实施情况却不尽理想。早在2017年8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系统检查情况,发现在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14个缺陷,如原料和辅料的进货和购买信息不完整,缺少清算记录,在产品信息网站上找不到有关原装进口产品的信息。
在这方面,澳优只草草回应盖去,但此后,澳优就开始了全球战略布局,从中国到荷兰、新西兰,再到澳大利亚先后在全球建立了10家工厂,完成了全球黄金奶源的供应链布局,为洗白、转型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配方奶粉和营养健康公司”做出了努力。
除了完善上游供应链布局,澳优开始配套拓展销售和服务网络,从欧洲、北美、中东等海外市场逐步完善全球市场布局。不仅完成了对台湾权峰国际YOULUCK的收购,澳优还收购了澳大利亚OzFarm 50%的股权,以改善在澳大利亚的市场布局,并利用澳大利亚资源为公司奶粉和营养食品业务提供服务。
但从宏观环境来看,目前乳制品企业经营整体都不尽人意。一是消费疲软导致乳制品消费乏力,二是早几年国内市场牛奶严重短缺,消费者购买选择权转移到其他产品上,而替代品的出现消耗了乳制品市场的消费;此外,国际原奶价格暴跌导致企业产能过剩,随着库存的增加,今年企业不得不降价促销,这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乳制品企业竞争激烈,高利润、高增长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而澳优乳业如何解决余患,稳固回升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