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摄影的「初衷」和「本质」。

致我的老师、老同学、老同事、读者的一封信
邢志广,2023年3月1日
敬爱的老师、老同学、老同事、亲朋好友及媒体关注我的大佬,大家好!
岁月似刀、割损我们的青春年华,但却留给我们美好的记忆、让我们在亦或人生坎坷道路上漫步步入中老年,如今这金光闪耀的中老年代,应该是最后闪耀的岁月,是落日余晖!让她更壮丽些吧!因为我们已经懂得珍惜今天比感慨昨日更重要,所以会有力起早。
本人在此祝福大家身体康健,勤奋工作!
人到中老,理应退休享福,可我们在保持体力的同时,依然以一种坚挺的姿态默默无语在工作着。
如此,赋予我有时觉得体力不支,甚至觉得撑不住。也时而感到恐惧。不知明天你和我是否依然存在。但这种生存的渴望让我认知,先吃好睡好、喝杯咖啡,保持冷静或振作起来,然后继续苦读,思考着还应向社会和自然汲取那种营养。更重要,是坚持「那样执念」这价值观。
这执念,应该是,人与人之间会有彼此的同情和理解与怜悯。
最近,我在「今日头条」坚持发表有关摄影的稿件,也有其它主题,比如「我与祥林嫂的相似之处」,「徐悲鸿的创作来自西方的素描」,希望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我学习摄影,从哲学、人文学、美学三个维度探索着「镜头」的魅力。但这只是我主观的内心触发。
摄影作为一门「技术」,应该说,我已熟能生巧。
关于摄影器材,有句老话,“玩摄影,穷三代”。若执迷不悟,痴迷把玩摄影器材,要确保你是富家子弟,否则自找苦吃。单是「徕卡Q」就几个月发布一款「限量版」,应天「莫高窟」,明日「金字塔」,用钱堵窟窿吧。布衣百姓,从开头就要立足「摄影」是「纪实」,这是摄影的初衷,是你一生摄影的题材。
至于艺术门类,亚里士多德大佬们早在地中海已给了定义,「手工操作和作坊」才是艺术。
所以,木匠、画家、小提琴手所折腾出来的「产品」是艺术,这些人便是艺术家。
康德「在批判中批判」所道更是精辟。科学家的任务是寻找自然的「规律」,找到了,就是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牛顿。
艺术家是发挥「创造力」,是「天才」,寻找「或许自然界不存在的但美好的」的「合目的性」,合目的性碰撞到「美」之火花,就是美学,枚是营造的,比如音乐的节奏和诗歌韵律,自然姐不一定存在,但你的心中有这样的合目的性。找到了就是「艺术家」,比如,梵高、马蒂斯。
或许因此,把康德定义为唯心主义。我可不如此认知。康德是我学习的指南,要从「批判中批判」汲取营养。
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家不低于科学家,应该得到世界的认可和尊重。更重要,艺术家,为人类的生活的品质注入了一支强心针。
柏拉图比较尖锐,“艺术不是科学,但离开艺术人们便无法生存”。
朴素美学,应该是苏雪是最美,准确且对称。
我们用相机去拍摄,所拍的画面是「产品」,如此,我们不是木匠,也就不是艺术家。那我们或许就是记者。但只要是符合逻辑的,哪怕是虚构,也属于「纪实」,所以,我们终日研究「人物曲线」。
在心理上,若认可苏珊的「论摄影 On Photography」,摄影是在按动相机快门的瞬间产生心里的快乐,与在越南战场的狙击手搬动板机所带来的淋漓尽致的心理满足,本质上是相同的。从这一角度看问题,狙击手和摄影师都在拿他人的悲剧满足自我的快乐,仅此而已。
鲁迅我很佩服,鲁迅一针见血,揭示人的那种瞬间的「幸灾乐祸」,当看到别人悲剧的瞬间。
所以,欧美包括国内,所谓的摆拍、偷拍、自拍,都是在褒义解释为心理「满足」。充其量美曰「纪实」。
唯一让我振奋的就是「立体」,但这「骏马奔驰」,徐悲鸿也在西方找到的素描。
上世纪二十年年代,德国诞生了「新客观主义」,「99美分」的作品,足以震撼我心灵,若有机会,应该理顺:
春日迟迟,松影苍藓,
落花满径,江水自流。
四季交替,一切从头来过。
好像来的及。都可以尝试下去。
若要鼓起勇气,那别被书本的大标题给吓住,更不可自我蒙圈。若阅读过刘半农的摄影小品,我们的摄影工作看来可以轻松些。
但,听老者一句话,作为参考,摄影的本质是记录、纪实、是遗传、是叙说故事,其它的就是在「客观与自然与心灵间」悟动即可。参见书本「明室 Chamber」。
好像周冬雨说的挺好,“别把自己当回事”。
在「今日头条」我的阅读量近60万,可我从来不阅读他人的文章,我有多么不礼貌。
理由安在?
当今社会与媒体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若以商业为核心,在商场行得通。在媒体作为载体或许所有文章的背后逻辑是很别扭的。若核心价值是「尊重与热爱」,那么,其写作的逻辑便是「德」和「法」,于是有「道」。
我们完全有理由执念于人与人之间的关怀,而不是相互利用。但现实生活,时而觉得,我们的生存价值价依然有用,他人才联系你。杜月笙说的好,“有人用你,说明你有用”(记不清原词)。
商业化,当今有一群,把「商业」作为炒作的游戏,玩耍读者,忍不目睹,只因这样的操作「误导」社会的价值观念 ,可悲呀。
可举一例,企业给 Up主佣金,Up主一自媒体的身份,花费心思描绘产品的优点,但规避产品的劣势。这种行为,想来可怕。因为这群自媒体,他们与「广告商不同」,广告商,就是公开的买,这就对了。大家是否思考过,任一产品的价格定价,是此产品的利润的至少八倍。这无可非议,但在欧美国家,客户有资历了解产品的「成本构成」。
若不谈及商业,可否议论「道德」之话题。某媒体平台经常播放Up主的「装逼」、「我靠」这低俗的脏话,但这个传媒的平台仍然播放。我懂计算机,就连「机器人AI」也可立即识别脏话,为何要播放呢?
以上两个例子,让我很难翻越媒体的文章。商业化,炒作,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新社会的商品「奴才」,我很难过。难过的是我们应该是生产力,现在,有多少身强力壮的人在消费,靠着「花呗」把自己弄垮,而没能把时间用在生产上。
我依旧执念于「自由、尊严和正义」,我可以忍受许多,但不代表我认可。
我年迈,希望用我的语言和摄影器材,还社会一个「人格完美」的价值观,而我相信,我如此,方可自娱自乐。
书写到此,敬请通知。我刚拍摄「黑鸟」回来,有所感悟,将来或许占用您的时间来观看高清晰的图片或视频,所以,在微信发送的都是「链接 superLink」,感兴趣的同志,也可关注我的博客, 「摄影探索@近日头条」或「摄影 @B站」,我在亚马逊购买的麦克风应该快到了,有执念,在道上的同志就一同欢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