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50+,我是如何复盘行测的

单套试卷复盘
套题训练主要为了锻炼卷手感
在多模拟考和复习,真正的题目只有考试的那一次!参加模拟考试的意义是寻找自己的答题顺序,时间分配比例以及知识点的查缺补漏!
分数越低说明发现盲区越多
不要在考试上发现自己的薄弱项
一、考试不会公布正确答案,所有答案皆为机构答案。逻辑比结论重要,
二、机构模考卷答案都是遵从自己的教学体系设置的,考试就是为了多拿分。
三、练习是为了查漏补缺,锻炼考场思维,没必要争对错
一、知识点没掌握
(掌握的不熟练,紧张高压环境容易出错)
二、看错题、不知道什么原因写错
(比较粗心,需有意识改正)
三、时间来不及
(计划内放弃题目,针对性克服抓大放小的原则)
四、争议题
(看花的时间,有没有必要去做,要节约)
一、知识点掌握不熟练
不要遗漏拿不准蒙对的题,这些题不能放过,这些题是你隐藏的比较深的薄弱点。
二、复盘容易错漏
非常大 非常广 不知道就不知道
只注重结论:不要太过在意例题的过程。
抛弃好奇心:不要太深究个某个知识点。
有选择记忆:不需要记住例子,节约时间
词语 (成语辨析):预见不常见的词语,主要例句为主、语义为辅,重点关注花时间在高频考点。
理解题、细节判断题等:重逻辑不重结论,没有万能答题方式

答题技巧知识辅助找核心内容,核心就是理解能力。
其余 (排序,选标题等): 重结论不纠结,比较对错答案之间差异。有断章取义的题目
核心:提升阅读能力,对以后申论和面试非常重要,有些弯路还是走的。
60分以下的数量,去提高其他三大模块的分数,在去花精力攻克数量。
针对练习:根据自己其他模块作答速度,针对性锻炼几个模块
区分难度:简单题必须拿分,难题用技巧猜
图推:常考点检索,常考点容易错,重新学习容错点,加深机构技巧点。
定义和类比:考验你对定义的理解不是常识,按照题干的条件执行,重逻辑不重结论。
针对性的类比里常识点去背没有意义。
逻辑判断:回忆考点
最重要是时间的把握
作答时间:单篇单题、不同资料总体时间。
针对时间比较长的类型,高强度练习同类型题
出错原因:时间、计算、考点不熟练
针对性解决,基本都除法,性价比高
错误集中点 (考点):针对性训练
总结:
时间花在刀刃上事半功倍
得用脑子复习,自我感动式用体力堆积数量
评论区精炼:
不要追求做题数量,要追求训练质量,量变会变成质变的
行测学习跟太多老师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