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trongart教授:当代哲学的棋盘式转向

2022-10-24 13:27 作者:Strongart教授  | 我要投稿

   当代哲学缺少固定的研究对象,经常会出现各种转向, 转得多了难免会有几个走岔路的,Strongart教授管它叫做棋盘式转向。

    什么是棋盘式转向呢?原本是研究怎么下棋的,后来发现人终究下不过机器,就改为研究棋盘。下棋是冷冰冰的逻辑,不如棋盘更有文化氛围,可以加入一些工艺美术。硬核实力有限的文化人,就会倾向于搞所谓的棋盘学,就像有些人喜欢收集古书,有些人喜欢收集篮球鞋。对于头脑简单的人,原本以为棋就是面前具体的棋盘棋子,你用理性告诉他棋局是抽象的,换成其他等价物也可以:Everything goes!搞不好他就会失去安全感,转向具体的棋盘就会成为其心灵救赎。

    棋盘学的典型例子是科学哲学中库恩的历史范式理论,库恩通过对科学史的考察,发现科学发展主要是范式的转换,而科学范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通约的,主要是受到历史中社会环境的影响。实际上,库恩把“科学”这个概念做了历史的考察,就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一般老说,我们的棋局不会一下子就是现在的形态,若是也去考察其棋盘规则的历史演变,和现在棋局自然也会有一定的不可通约性。实际上,这可以被看做是一个语言问题,索绪尔的语言学强调共时性特征,就是为了避免历史的干扰,谁还没几个黑历史了吗?

    我们再看另一个例子,所谓的德性知识论,强调主体的德性,把棋盘整个装在脑子里了。德性知识论基本上就是一些抽象的方法,比如看到某人做数学题,就说:论证要严格,计算要精确,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话是没错啦,但做不上来的还是做不上来,只有等其他人先做出来后,才能事后诸葛亮的说:他之所以能够做出来,就是因为用了我的德性方法:严格论证、精确计算、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硬核的科学家一般很讨厌这样的事后诸葛亮,但他们自己还要窝里斗:有一派强调可靠的能力,还有一派强调认真的态度。

    哲学出现棋盘式转向,应该也算是学术职业化的一个弊病。当代很多学校都要求学者发论文,殊不知论文只是一个中心载体,民科网哲之类的也能发上一波。有些人包装得还非常精致,正如某些专业人士所言,不要在格式上被挑毛病。既然民科网哲都能发,那么所谓的专业人士自然是变本加厉,有个小聪明歪点子都会变成论文。若是有人来批评,反而会让论文的数据越来越高,正好迎合了论文大数据的营销要求。当年有个叫盖梯尔的,压线发了一篇三张纸的无聊小文,没想到平台粘性高,论文直接被黑推到顶,变成了当代知识论的开创文献。

    学哲学或是教哲学的,若是水平境界一直上不去,就很可能发展出两个代偿功能:一是近乎病态的辩论口才,二是抱大腿死贴权威。遗憾的是,搞现当代哲学的,不像搞哲学史的有老古董好抱,搞不好只是抱了一张棋盘草稿纸而已。

    


    思考题:最近流行的实验哲学是不是棋盘式转向?请给出你的理由。


Strongart教授:当代哲学的棋盘式转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