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5国机集团企业文化讲座
据通知下午两点半在公司举办有关企业文化的讲座,我早早报名了,希望能成为最早一批接受企业文化学习的人。
下午去会议室有一个小插曲:因为我不是这栋楼的员工,一楼的办事员亲切的询问我是不是来找人,在得知我来参加讲座后,她又亲切的关心是什么讲座,在得到正确回答后予以放行。语气这么柔和“门岗”类人员还是第一次见,显然是经过lesson学习的了。
来的比较早,讲座的组织人员携带签到表和会议室钥匙在之后的五分钟到。第一个签到的优势在于可以速览参会人员名单,部门名称很多,每个部门都有三五人。来得早的第二个优势是可以选择前排就坐,选择一个既不挨过道又能正视演讲屏幕的位置,简直完美。
周容(音)处长的讲座,先是主讲人简介blabla说了很多工作经历像是参与上海世博会什么大型活动的采访报道,在某某报社担任编辑。我在意的是一个中国新闻一等奖奖项,后面他自己也提到了。
先讲公司:是外来词,日本叫株式会社。株式是股份制的意思,会社是社会组织的意思。繁体字“会社”的会从上往下依次是锅盖、大锅和食物、火盆,社从左到右意思是信仰、土地。
社会组织最高效的是军事组织,原因是目标简单、管理高效。社会组织次高效的是公司,引用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中的描述 公司是人类文明史上对社会推动发展最大的发明(大致意思,原话没记住)。
接下来是公司文化:首先要和,举反例:华为副总裁的妻子说“希望多照顾家庭,少加班”,副总裁向任老总反应这个事情,任回答“你可以离婚啊”(未证实)。华为的狼性文化与家庭和谐相冲。
第三部分是说有文化的事情办不好也会让人觉得没文化:周讲他自己的中国新闻一等奖,从开始申请奖项填报资料到最后颁奖词都是周自己写的,耗费精力自吹自擂不说,降低了仪式感,周还和诺贝尔奖获奖过程对比。(那当然啦,诺贝尔奖是推荐制)
言行一致展现文化形象:举反例百度“言”多好多好,互联网的引领者blabla,实际上发生了竞价排名的巨大漏洞没有有效举措以致巨大的负面的社会效应。
文化不能走极端:前段时间的红黄蓝事件发生后,公司先是拿了钱去回购股票。
最后讲国机集团的二次创业,是从大到强的过程,其中关键是技术、管理、文化。(人?)国际集团的海外新国机,跟随一带一路的政策,市场很大。
最最后又回到和文化,说要注重仪式感,通过影音和人员发表感悟增加文化内涵。
最最最后,终于干货!周的自己的建议,有三:坚决一致塑造形象,我们是谁(用麦当劳举例);毫不保留塑造模范,我们推崇什么价值(用习大大给教授让座举例);一以贯之的保留仪式,我们以何方式存在(用苹果举例)。
好了,时间紧,我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文本:
第一:讲座说完就完,周还习惯性的说了一句“可以交流指正”,第一排的一位领导直接分享了自己听讲的成果然后结束了讲座,别人没有发言的机会。
第二:周的ppt条理不清,看我上面的讲述应该也会感到条理不清,(或者是我没理清楚)。
第三:公司是社会组织的次高效形式,那么公司的前进方向或者学习对象是什么?周将华为的半军事化管理批评了一番,说不好。那么公司的进化形式是什么样,周没有给出答案。我来胡诌下,如果社会组织形式的高效排名公司是第二,第一的军事组织不能学,那么我们需要跳出社会组织形式来寻找学习的对象。比如说高效的计算机,比如说高效的自然界系统。计算机的复杂程度和自然界的复杂程度都不亚于公司,这里只是提出一个思路,指一个方向。毕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具体怎么走,有缘再谈。
第四:关于言行一致展现文化的说法有一定局限(其实周的意思可能是不能言行相悖)。我认为言要先于行,先言是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引导公开监督自己。这是一种可以推广的做法。当然,我们不反对言后于行,就像之前有新闻说某人与战争中解救儿童的故事,当事人没有言之,只是行之。
第五:关于红黄蓝的事情,我们批评如此逐利的公司,然后又能怎么样呢。通过资本市场的操作,我不认为红黄蓝公司有任何的损失。幼儿园正常,公司正常。舆论一过,又有谁看得出这里曾经惊涛骇浪?说到底是这个社会存在隐问题,难就难在大家都知道这样做不好,没有人能提出解决方案。教育进步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解决人心道德的缺失,或许这是解决方法,或许根本就没有。
第六:周提供的干货第三条,一以贯之的保留仪式。我不是想说这个不对,而是传达形式得到担心,周之前是新闻工作者,对文字比较敏感,在这里一以贯之用的很精当——指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仪式是为了增加仪式感丰富文化内涵。周如果不加以解释和对实施的修正可能被误解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