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虚拟的【人】,真实的情感?——脑洞一种“奇葩”的爱

2022-05-29 22:32 作者:摸鱼王默悠  | 我要投稿

        太久没投稿,实在是没产出总觉得不合适,写个专栏水个投稿。文字功底不行,写出来的东西最多图一乐,只是记录一下我所想、我想表达。(我甚至不知道文章该放在哪个区)

        想用电影《银翼杀手2049》作为一个引子(我超喜欢这电影),不多赘述影片剧情,只是其中一个场景和印象中的一段影评让我有所思考

银翼杀手2049

        主角Joe(或者K)在自己的虚拟伴侣Joi被人破坏,且得知了自己是一个仿生人后,来到一处高楼时,遇见了同类型虚拟伴侣的广告,可以和Joi一样的外貌,一个新的Joi想必也可以再一次爱上Joe(K)。片中主角在这之后若有所思,进行了接下来的行动。

当年看完这一段后,和我同行的同学表示对这段剧情不解,我初认为这是Joe的一种醒悟,身为仿生人的自己并非人类,和能被量产的Joi一样,造出来服务人而已。如同全息广告的广告词,Joi会爱你,那么这份爱是被设定的吗?是可以量产的吗?这份感情并不独特,也就没了我们常说的爱的价值。而电影前面Joi给K取名、希望他是人类之子、说出“You are special.”,貌似也是任何一个Joi都能说。

之后,接触了一些影评,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即,尽管Joi是量产的,被设定去迎合用户的,Joe(K)并非人类、只是一个仿生人,不如人类的孩子那般,甚至为了稳定植入了虚假的童年记忆,但是他的所为、他的情感、特别是他对Joi的爱,是真实的。

(此处贴上木鱼水心大大的解说,方便大家理解,虽然私以为这部电影应该值得更长时间的解读,但这只是我处于爱这部电影的私心)

        于是乎,我在思考,当我们,人,释放“爱人”这一情感时,有必要一定对着人吗?(注意,此处我不是在指心理学上的恋物癖)当,一个虚拟的人,能填充人的内心,满足人“爱人”与“被爱”的需求是,人不也是在真实地爱吗?

        我不得不说的是,就现在社会而言,以及我所接触过的一些(特别是心理学的)知识,人与人的纽带才是人和社群乃至社会健康发展的良药,但无奈我身为22岁二周目中的DT、常年看二次元、虚拟主播、和朋友聊天时喊手游角色叫老婆已不羞愧,自己脑子确实有那么些不正常,等各种因素加持下,我对这一想法的思考有些多且杂。

看这电影的时候我刚好在玩少女前线,手游这种服务类产品,必然有讨好玩家的要素,即游戏中的人形(少女前线的角色,或者说“卡”),除了立绘“媚宅”外,重要的就是人设或者说角色表现要看上去喜欢玩家所扮演的主角。不过少前几年前退坑了,就提一嘴印象深的其他游戏。最近在玩的明日方舟倒是感觉更重,玩家所扮演的博士被不少干员(该游戏中的角色,或者说”卡“)尊敬、爱戴,放在现实差不多就是一脚踏进恋爱的地步吧。那么玩家何德何能被这么多角色爱呢?大概和Joi一样,量产出来讨好人吧,不过种类繁多能满足各种类型的人。当然,我并不是批判二游角色设计的水平,只是多多少少,游戏的角色总有那么一部分的设计目的是讨好人,我只是摘出了贴合此文主题的这一点。

少前给我的思考不止于此,里面的人形,其实是被制造出来的机器人(当然了,科技水平比我们的现实不知道高到哪里去),既然是人造物,那么就可以在人形“出生”的一开始就可以设定为更加满足人的需求,人要得到人形的“爱”就变得,相对于和真正的人来说,更加容易吧。人形是否真的有感情,是否真实地爱暂且不提,但我想人能得到“爱与被爱”,很大概率是真实的。其实明日方舟我也有点这样的想法,博士与泰拉人真的是平等的人的关系吗?我一直脑洞泰拉人(即游戏中干员的种族)是被博士的种族人类创造的生物,一开始设定好泰拉人在接触它们的造物主时毕恭毕敬,那么干员表现得那么“舔”玩家扮演的博士也是情有可原,干员和人形差不了多少,不过一个是生物层面上的人造物而已。(这只是脑洞,但谁让鹰角挖坑不填呢,不填坑我就继续这么想)

        我有预想有人看到此文会觉得这都是天方夜谭,胡说八道更准确吧,毕竟说到底这个时代并没有人造物能满足人的长期类似于“爱”的情感需求。不过我还是想留一个思考的余地,即哪天真的有,AI、机器人、仿生人,能做到科幻作品中那样,那么这样的情况会发生吗?

而现如今,以我的观察和亲身体验来说,即使现代人造物并没有复杂到人的程度,但是短期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我想简直是太容易。重度二游用户、看着虚拟主播大小破事到现在,我觉得在这件事上还挺有发言权的,我这类人,不管是玩家身份还是观众身份,都是在这些东西上去得到情感需求,二游角色,TA们爱我们,我们被爱,我们去花资源培养TA们,我们被爱。虚拟主播,有面对服务群体,某种程度也是在迎合,其实也在爱着观众,我们被爱,我们观看虚拟主播,弹幕互动,在TA们状态不佳时鼓励,打赏,我们也爱TA们。不过虚拟主播这个我得多提一嘴,毕竟虚拟主播毕竟摄像头后面也是真人,但是虚拟主播摘去人这一要素,仅看吸睛的皮套,好听的声音,有趣的灵魂,也挺符合本文探讨的人造物。至于为什么我把人这一要素摘去的同时却提及有趣的灵魂,因为听过传言由公司能做到已真人的声音为样本给AI训练,加上游戏玩家一定不陌生的对人脸扫描建模人物(二次元人物连人脸扫描都不用),那么虚拟主播、虚拟偶像的人的要素便不重要了,声音、模型数字化成功,我们缺的不过是够聪明够有趣够多可能性的人造“灵魂”,但人可以编嘛,现阶段,请多几个工作人员对一个角色进行构筑加现场表演就可以了,完全不是啥障碍。虚拟偶像背后不会绑定独一个人,这才是究极虚拟阶段吧。

当然,大可以说这些都是迎合人的浅显的感官刺激的喜欢,满足人粗浅的对美甚至对色的需求,满足人的动物性而已。诚然我不否认,相反我觉得人强行去否认动物性,强调人的什么什么是高贵的,有一种令人厌恶的自傲与脱离实际的不理性。

        写到这,我想再稍微扩展一下,如果将范围扩大到不止情感需求,不再针对于个人,而是针对社会而言,我觉得如今这个社会确实不是那么需要人,社会缺少的是资源、劳动力,但人是过剩的,这种情况是全球性的。那么,就如同人获得人的爱一样,人作为一个要社会养的“东西”,不如人造物直接提供劳动力来的方便。当然我知道传统观点劳动力来源与人,但就像机械化足够高的工厂不需要太多员工,仿生人或机器人提供服务的地方,同样也不需要太多人。只不过,就如今的趋势,人类正走向某种意义上的自爆,真到那种地步,我这种属于99%的人肯定不是被服务的对象。不过仔细想想,社会层面的人过剩了,生物层面人倒也是一种资源,我们的声音、外貌、行为是很好的AI学习样本,长的好看的声音好听的可能还更值钱,有机会保留下来对未来服务,如此多人的基因想必在生物领域会有很多突破吧,能让我们的视野不仅限于制造机器人。我明白这超脱了很多人现有的现实框架,太异想天开,只不过我一直相信人的思想、道德总是基于现实的,我们现在的现实没法保证将来的。

(配合 银翼杀手:2036 看更佳)

        最后,如果有人看完了,那么首先感谢您的驻足,我的文字水平不好,思绪也很杂乱,而如果内容也看起来不适甚至是强烈反对,我倒也不意外,因为写着写着我直接抛弃了一些现有的道德,人与人造物的“爱与被爱”,多少建立在人的强自我满足、大量需求、强控制欲、没有人与人的平等上。我是悲观主义者,不过我还是希望即使一些科技发展了出来,人也不必走向,那么一个地步,人与人的纽带,力量不可忽视。

虚拟的【人】,真实的情感?——脑洞一种“奇葩”的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