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一本通丨法考与人大法学考研的平衡法:联系大于区别,一举大可两得
前言
法考和人大法学考研的关系,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看法。本文坚持二者“联系大于区别”的基本立场,并同时告诉大家如何有效对待二者的“区别”,是一篇具有思辨性和指导性的小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本文原作者为人大法学考研400+的师姐,其中很多文字值得大家深思。

法考和人大法学考研的平衡
(一)法考与人大法学考研的联系
法考的民刑可以促进对这两门考研专业课的理解,考研的理论法内容尤其是其中的顺口溜也能为你记忆法考知识点提供便利。并且当大家掌握了这几门最主要的科目时,其他的分值不高的科目(从法考的角度)便可以有选择性的舍弃。总而言之,兼顾有方法,有舍才有得。大家一定要在准备考研的同时准备法考,至少是准备法考客观题,并且抱着必胜的心态去准备法考客观题。
具体而言:
1.理论法学:先形成考研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再用法考辅助记忆,二者结合才会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应当先学习考研再学习法考,否则容易被法考的体系带跑(因为法考不重视体系并且其体系与考研有很大差别)。
(1)法理学:先建立考研体系,再听一遍法考。法考主要是为了促进对法理学的理解,但是从体系、概念等各个角度而言对考研意义不大,因为两者的体系基本不同。
(2)法制史和宪法:先建立考研体系,再听一遍法考。法考主要是利用其中的一些口诀便于对考研知识的记忆,降低记忆量,尤其是如宪法修正案、魏晋南北朝纳礼入律等章节的知识。
2.应用法学:
(1)民法和刑法:基本上与法考不分家,因此大家一定要在准备考研的同时准备法考,法考与考研分别侧重于不同的考查方式(在下一个部分详细说明),但是基础知识皆可通用,一举两得。
(2)知识产权法:在法考中比重过低,单纯法考不足以应对,需认真阅读讲义和课本以及李琛老师的《知产关键词》一书。
(二)法考与人大法学考研的区别
关系分为联系和区别,上条经验中主要谈了二者的联系,也即共性,本条主要谈区别,也即两者的个性和差异化之处。
法考的核心在于正答率,考研的核心在于论述框架和分析水平。
1.法考,对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备考方法。有猛背七遍参考书通过者,也有反复听视频而通过者,有的人做模拟题,有的人只做真题,各种备考形式不一而足,但是究其核心,关键点在于:正答率和法条。法考之所以可以条条大路通罗马,主要在于其分数线要求比较低,即使战略性放弃某一门科目甚至都可以通过,大家不必完全拘泥于前人的经验,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便有很多通过方式,最核心的检验标准还是在于正答率,平时大家在做真题的一定要观察自己能否做对题目,能做对题目就是王道。
当然,此处重视“法条”并非要求考生单独买一本法条研究,而是认真研读各位法考老师的参考书和教材,因为法考老师的教材本质上是对法条的解读,有关法条的知识点已经在书中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大家认真研读便可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人大法学考研,关键在于论述框架和分析水平。很多考生经过本科四年并不拥有一定的“学术视野”,仅满足于单纯的知识记忆和背诵,这绝对是人大法学考研中的误区,并且完全低估了学术性硕士选拔考试的难度和法学的专业性。从方法论角度而言,拿到一道论述题,首先应从分析框架入手,也就是说,考生应达到:在看到题目时,脑海里就已经浮现出“一篇学术小论文”体系框架的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勇攀高峰;当然,仅有论述框架还不够,还要结合事实判断、法律依据、法理分析、价值判断等各种因素提升自己的分析水平,在基础扎实的前提下展现自己的观点和能力。综上,法考能够为考研解决“法律依据”也即“法条”部分,但是剩下的部分:论述框架、分析水平、观点辩驳等价值判断方面,需要考生在法条的基础上具备更进一步的功力。
(三)法考与人大法学考研的时间安排
1.时间安排表

2.理由说明
(1)区分一考和两考的时间安排原因在于两考同学致力于法考和考研都上岸,一考同学首要目标是考研,学习法考的考研相关法是为了辅助考研,所以两者学习重心有所区别,考研和法考的进度安排也有所区别。同时应该注意,一考同学是具有通过法考客观题的潜力,即使只学习法考部分科目,仍然应该参加法考客观题的考试。在人大法学考研任务一栏中,区分已过法考和未过法考的原因,在于存在不少二战的同学,已经通过了法考,法考对于人大法学考研中民法和刑法两个科目的复习仍有非常大的帮助。
(2)在七月份之前除了跟随知行课程学习理论法,还应学习法考的民法和刑法的原因在于,一是民法刑法需要花的时间比较多而且很重要,如果到七月份之后再学习会来不及,二是对于民法刑法,法考和考研不分家,基础知识皆可通用,只是考察方式不同,而法考名师的讲解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掌握这两门的基础知识。而两考的同学在这段时间不仅要学习民法和刑法这些重要的实体法,还应该搭配学习重要的程序法,如民诉、刑诉、行政法,原因在于实体法和程序法搭配学习更加系统,也有助于理解,同时两考同学早期在客观题上需要多花点功夫,将基础打好,这样后面主观题才有可能短时间复习通过。若等到七月份之后的两个月冲刺再学习程序法,时间太紧张,基础可能不牢。
(3)七月份到客观题考前,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两考的同学需要进行法考的冲刺学习,考研的专业课暂停学习,致力于通过客观题,同时巩固好法考基础知识,为短时间复习通过主观题奠定基础。而一考的同学则不需要进行客观题冲刺,但是需要参加客观题考试,因为法学基础扎实、裸考通过客观题的同学也不少,更何况还有考研学习的助力。
(4)客观题考后,两考的同学不必急于复习主观题,应该抓紧学习知行的应用法课程,重心回归到考研,在主观题考前十五天左右再进行主观题的学习,因为主观题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客观题是一样的,只是主观题不是选择题,侧重方法论,需要练习如何答题,如何分析,所以如果有客观题基础知识的铺垫,只需要侧重学习答题方法,十几天的复习时间是足够的,所以再次强调前期客观题打好基础的重要性。而一考的同学如果也通过了客观题,在主观题考前十天再进行主观题的学习,侧重于学习非考研相关法,弥补这方面的基础知识。然后,方法论对于主观题十分重要,不管是两考还是一考都应该把各个老师的关于主观题方法论的讲解都听一遍。最后,之所以一考和两考同学主观题冲刺时间不同还是在于两者的目的不同,两考同学致力于法考和考研都上岸,而一考的同学则主要致力于考研,因此两考同学可以适当延长一下冲刺的时间,确保通过主观题。
后记
1、经典产品丨2023年人大法学考研全程班系列正式发布——薪火相传,百炼乃成
(https://mp.weixin.qq.com/s/eLlK9sTHJRzZhKdFgyJsdg)
2、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丨新版发布:于无声处听惊雷——法理学讲义第四版修订说明】
3、新版发布丨中国法律史讲义第四版修订说明: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4、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丨初试一本通——综合篇:人大法学硕士考研扫盲系列(一)】
5、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丨初试一本通——综合篇:人大法学硕士考研扫盲系列(二)】
6、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丨初试一本通——综合篇:人大法学硕士考研扫盲系列(三)】
7、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丨初试一本通——综合篇:人大法学硕士考研扫盲系列(四)】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