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匠心笃极 大国本色 非遗里的中国

2023-05-02 23:01 作者:听云观鱼  | 我要投稿

(文章摘自 玉空间,有删减) 五一劳动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 联合推出重磅的文化类节目—— 《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 致敬全国劳动者, 致敬中国匠心精神。 节目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 以全新的方式来打开非遗,多维度呈现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匠心精神、东方美学、民族韵味、创新成果和中国智慧。 节目展现非遗在新时代迸发出的焕新活力,呈现非遗时光流变中的一脉相承与继往开来。 而本期节目的嘉宾是原故宫博物院院长、文化学者单霁翔和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青年艺术家李玉刚。

李玉刚是农民的孩子! 虽然从事了文艺创作的事业, 但依然抹不去他从小“踏实本分、厚道善良”等属于中国人“乡土情怀的劳作本性”。 守望乡田,尊重自然, 是付出才有收获的“天理循环”。 宋代朱彧的《萍洲可谈》所言: “人生恶安逸,喜劳动,惜乎非中庸也。” 李玉刚曾一再要求自己并劝慰他人: 劳动而来的获得感,是任何体验无法取代的。 这也是他一直以来之所以特别敬重非遗守艺人和相关从业者的原因。因为他们始终都坚守着一份相同的行为准则——“文艺工作的劳动品质”。

壹 同频共振 和谐共生 本期《非遗里的中国》节目,特邀李玉刚作为“紫砂”这一项非遗的串讲人、体验官。李玉刚与紫砂的缘分,是拜师韩美林之后随同韩先生多次下江南、赴宜兴学习紫砂和陶瓷文化。“自从上次和师傅韩美林来宜兴学习了紫砂文化之后,我一直非常热爱紫砂,从一抔土通过匠人的智慧和双手巧妙的变成一把精美的壶,非常的神奇。我一直在寻找自己如何和紫砂作品做结合。”李玉刚由衷而赞。

李玉刚在艺术领域所获得的成绩, 跟他“乡土情怀的劳作本性”是分不开的。 骨子里的性格似乎 跟土地、跟泥巴, 跟自然、跟作物, 有着不可分割的缘分。

舞台上讲究 人与艺的融合。 由此, 方能让表演拥有让人 沉浸其中的独特魅力; 而在紫砂壶上, 讲究艺与境的融合, 要用心念做壶。 一段古韵,丝丝绵长, 内心充实要多于外表, 然后通过唱、念、做、表、舞,传递给观众。 一把壶的充实,同样需要用心, 如此,造型美意的冲击才能走心、入心、传心。

创作于紫砂这一艺术呈现上时, 一位久经舞台、 满怀音乐和艺术理想的歌者, 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以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八类自然材料为分类依据的中国传统乐器属性。

以八音融入紫砂造型之美, 自有设计者李玉刚的用心之处—— “艺术是相通的,舞台艺术与紫砂艺术其实可以结合的点有很多,第一次创作我为什么选择《八音》呢?因为从古至今,每逢盛世,听乐和品茗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热衷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雅文化。 我想如果能将这两种雅文化进行融合,也许会给当下的紫砂艺术创作带来新的可能!”

时间, 让火和泥变化成厚重的礼物, 捧于掌心。 隐隐地, 窑火噼啪地燃烧起来, 这一种略有分量的仪式感。 音乐与紫砂, 就这么联结到了一起, 将李玉刚心心相念的匠人情怀, 缓缓揭幕。 八音组壶,由此而生。

中华古乐 生气韵、涵意境, 天人合一。 乐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同频共振, 使人成为礼乐之邦的君子风尚。 和谐共生,创造美好, 这是中国音乐的理想和智慧。 独乐不如众乐, 快乐的最高境界正是基于 “同频共振,和谐共生”的 世界大同,命运与共。

贰 匠心笃极 薪火相传 李玉刚也希望用艺术的生命力回向守艺人的炽热匠心。从泥土到陶器,从音乐到紫砂,是一种大象无形的包容。不同门类艺术创作的过程,实则都是精神间的融会贯通,在感知间碰撞,在共鸣中交融。在李玉刚身上,这种以信仰为底色的虔诚与敬畏恒在,对传统之美的追求更是坚守未变。

中国紫砂艺术具有与其他 国家与民族不同的文化品格。 是一种质朴到极致的淡, 是清水出芙蓉,浑然天成、不动声色的大美; 而艺术的探索与创新, 也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吸取民间艺术的养分和借鉴现代艺术的优长中不断地融合、拓展与超越,才能够塑造出熔民族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于一炉的当代艺术品格。

时代在呼唤: “匠心笃极的劳动精神”! 大国制造是立国之本, 工匠精神是立身之根。 而从侧记的旁观者看来, 我们所看到的光环背后, 是无数奋战在一线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 一个个重复打磨、细致入微的具体工作 和不舍昼夜,夜以继日,跬步千里, 而逐渐形成的成果、光彩和美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 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 紫砂文化的复兴与 戏曲文化的复兴一样, 都需要锐意进取的传承与发展。 陶艺创作中对待品质诉求的大国匠心,坚韧不拔,一丝不苟,这其中金贵的品质,正是我们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底色。

就像李玉刚 为紫砂这项非遗技艺 创作的歌曲《相承》中 所赞颂的一样:“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品质,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匠心笃极 大国本色 非遗里的中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