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遇到新高考评析题就汗流浃背?一个公式教你秒杀!【内附相关练习题】

2023-11-11 14:04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Hello各位小伙伴,最近有淀粉反应对于新高考的评析题十分苦恼,不知从何处下手,那今天大家看了不吃亏,看了不上当,教各位一个公式搞定新高考评析题,并附有相关习题分解公式,快来看看吧∽

温馨提示:文末附有本文的PDF版本,所以各位淀粉们一定要耐心看完呀!


一.核心公式

历史评析题=总体评判(事件:性质/观点:是否赞同)+历史背景(内部&外部)+基本史实(时间&地点&主体&特点)+影响(积极&消极)+结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辩证史观&唯物史观)

注:其中背景影响可缩减或删除,有时结论和影响一块写。


二、答题思路

1.评析一个历史问题。首先要谈一下这个历史问题所出的历史背景。同一个历史时期其他人物的思想观点。这个历史问题与其他有什么联系。再谈一下这个历史问题的历史局限性。从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谈一下。最后再谈一下这个问题对当下有什么现实意义。

2.对历史事实进行回顾,简要总结概括,然后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最后在以今天的思想观点进行对比,比较指不足之处。

3.提炼文中需评述的观点,有时是一个,有时是多个,根据材料判断正误,最后找到历史史实来证明你判断的正确性。

4.评价题一般不要求作出很直接的回答,比如说是或不是,对或错。因为事情都有两面性。回答这类题目的时候应该紧扣题意,用关于题意的历史事件做例子来证明观点和立场。答题的时候要思路清晰,最好标明第一,第二,第三。一般老师在评卷的时候看到这种答题方式,都会给个比较好的印象分。


三.真题训练

理论付诸实践,让我们一起来依靠公式试试吧!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些经济学家总是讳言我国当前私营经济的资本主义属性,乐意把它称为民营经济,我看大可不必,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再生和迅速发展问题,不仅是个经济学问题,同样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当代中国的本主义经济成分是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全行业的公私合管以后,在经历了二十多年发展后自己重新搞起来的。当年我们党领导三大改造,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敲锣打鼓,全行业公私合营,这叫做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以后,资本主义私人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又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十五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

观点:改革开放后出现私有制经济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评析:

①1956年,我国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私有制经济基本被消灭;之后,由于长期坚持这一经济体制,造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诸多不相适应的矛盾: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允许多种所有制的发展,这一措施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以市场经济作为社会资源配置和劳动力配置的方式。

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20世纪90年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中共中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结论: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后允许和鼓励私有制经济的发展,本质上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所以,只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才能理解私有制经济在新时期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2.(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观点3分)

理由: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使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公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6分;思维层次较高,整体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3分)

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观点3分)

理由: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给亚非拉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客观上推动了其社会进步。(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6分;思维层次较高,整体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3分)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观点3分)

理由: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6分:思维层次较高,整体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3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小论文的写作题,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大体可以分作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本题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在此基本上明确表达学生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


什么?!做题的时候,居然还有淀粉历史史实搞不清楚?还不快快看看定哥的历史精推笔记!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洪武二十八年(1396年)六月,太祖御泰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自古三公论道,六即分职,自案始置丞相。不蓝踵面亡。…一我朝黑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诵,不敢相压,事情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评材料中明太祖关于函相制度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观点:明太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设置了丞相,明朝罢相故统治得以稳当。

分析: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而不是设置丞相。丞相制度的设立,一方面会威胁君权,另一方面,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特别是后来将丞相职务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又加强了中央集权。

结论:明朝罢丞相所以稳当是因废除丞相后,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解除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但它最大的弊端是导致后来宦官专权,明朝中期以后太监乱政,加速了明朝政治的腐败和明朝的衰亡。

注:首先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即“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相……所以稳当”。其次展开评论,注意史论结合,辩证地分析。秦朝灭亡主要是因为秦的暴政,而不是因为设置丞相;明朝罢相既有稳当的一面,也有导致社会腐败的一面。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有想要PDF版本的淀粉在微信公众号回复“新高考评析题公式秒杀”,就可以获得相关内容了∽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想要什么干货,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哦!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老师定哥,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一遇到新高考评析题就汗流浃背?一个公式教你秒杀!【内附相关练习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