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该还击吗?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网上有一段视频,最近传播很广,内容是一个女孩在芭蕾班总被同班同学故意绊倒,视频中父亲的做法与许多家长的处理方式不同,比较出乎意料,这位父亲教育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不能软弱,要打回去。虽然这样的教育方式被众多网友点赞,但也不乏反对的意见,他们认为这样做反而让事情放大,不利于孩子们日后的相处以及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养成。那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被欺负但并没有造成恶劣影响,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家长需要先询问孩子自身的情况和感受,而不是先帮助孩子。因为孩子在这样复述事情与感受的同时会判别自己是否可以独立处理这件事。比如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自家孩子不小心被推倒了,家长可以上前问一下孩子怎么了,这时候如果孩子并没有在意,站起来拍拍裤腿和家长说没事,那么家长无需强行给自己的孩子去讨公道,因为这件事孩子可以自己处理好。孩子如果并不会处理,向你求助,那么家长再帮助孩子站起来,仔细询问。
其次,问清楚事情的始末,再给予孩子相应的建议。因为孩子还处于发育阶段,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力量,可能发生无意间的碰撞,就碰倒了其他孩子的情况。如过是这样,那么可以让孩子之后和朋友保持一个安全的身体距离,避免误伤。如果听完孩子的描述,其他人是有意的欺负,就要告诉孩子自我防备的方法,告诉他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和对方表示:“我不喜欢你这样碰我”,将自己的态度明确的表现出来。如果对方依旧我行我素,就立即告知身边可信任的成年人,向它们求助,并且远离对方。
此外,这样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辅助,这样可以让孩子在遇到事情时能够更加妥善的处理事情。首先,可以让孩子扮演欺负人的一方,然后家长扮演被欺负的一方,描述出自己被欺负后委屈无助的心理状态,然后对孩子态度强势一些:“我不喜欢你这样推我,这样做让我很不舒服。”告诫对方,然后和孩子保持距离,不给孩子欺负自己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演示过程,孩子可以更快的学会处理问题。然后可以让孩子扮演被欺负的一方,过程中故意推到孩子,恶语相向,不理会孩子,然后观察孩子是否学会处理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感受到被欺负的情绪,也会从不同程度上避免去欺负其他小朋友。家长在过程中多和孩子沟通内心的想法,倾听孩子的感受,说不定能够发现新颖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如果孩子被欺负了,家长切忌作出过多贬低孩子的评论,类似于:“你怎么又被欺负了。”或者“平时看你在家挺横的,怎么一出门就被欺负”,也不要对孩子恨铁不成钢,觉得孩子这点事情都处理不好,上面的种种做法的字里行间仿佛都在暗示孩子:“你很弱,你什么都做不了。”那在之后,孩子就更没有勇气去面对冲突,更别谈解决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