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农作物产量与品质源自通天神性的机制2(粮食、果蔬、中药、茶叶、菌菇与油料植物)

2023-06-18 10:29 作者:极乐世界3  | 我要投稿

农作物(粮食、果蔬、中药、茶叶、菌菇与油料植物)产量与品质源自通天神性的机制2

金立成

植物光合即能量交换的条件是太阳与天

光合作用的原理: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CO2) 和水(H2O)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

光合作用的机理: 光合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至少包含几十个步骤,大体上可分为原初反应、同化力形成和碳同化3大阶段。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电荷的分离;同化力形成是原初反应所引起的电荷分离,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和反应转变成生物代谢中的高能物质腺苷三磷酸(ATP)和还原辅酶Ⅱ(NADPH);碳同化是以同化力(ATPNADPH)固定和还原CO2形成有机物质。

电子链: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链光合作用中,受光激发推动的电子从H2O到辅酶Ⅱ(NADP+)的传递过程。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后,把能量聚集到反应中心——一种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引起电荷分离和光化学反应。一方面将水氧化,放出氧气;另一方面把电子传递给辅酶Ⅱ(NADP+),将它还原成NADPH,其间经过一系列中间(电子)载体(也称递体)。

绿色植物中,光合电子传递由两个光反应系统相互配合来完成。一个是吸收远红光的特殊叶绿素a分子,最大吸收峰在700纳米处,称为P700。由P700和其他辅助复合物组成的光反应系统,称光系统 I(PSI)。另一个是吸收红光的特殊叶绿素a分子,其吸收峰在680纳米处,称为P680。由P680和其他辅助复合物组成的光反应系统,称光系统Ⅱ(PSII)

关于光合电子传递途径,比较普遍认为光合电子传递链是由PSⅡ和PSI以及连接两个光系统的一系列电子载体组成,电子传递链上各个载体按其氧化还原电位高低,成Z形串联排列。

 

3、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6CO2+6H2O( 光照、酶、 叶绿体)→C6H12O6(CH2O)+6O2

二氧化碳+水→(光能,叶绿体)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各步分反应公式:

H20→H+ O2(水的光解)

NADP+ + 2e- + H+ → NADPH(递氢)

ADP→ATP (递能)

CO2+C5化合物→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

C3化合物→(CH2O)+ C5化合物(有机物的生成)

将太阳能变为化学能

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能量转换站。植物在同化无机碳化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每年光合作用所同化的太阳能约为人类所需能量的10倍。有机物中所存储的化学能,除了供植物本身和全部异养生物之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供人类营养和活动的能量来源。

光合作用的两步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不同区域: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膜上,而碳固定则发生在基质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光即能量交换的条件,来自太阳,来自天。每一个植物具体所处的地理位置东西南北经纬不同,所在地的高下向背不同,植物所能接受的太阳光照能量辐射不同。植物因所处位、地而接受到太阳光照射的情况,就是古人讲的所谓天德。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水、矿物质、微量元素等,物质交换条件,来自土地。每块土地的水、矿物质、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不同,土地有肥沃、贫瘠等分别。土地能供给植物水、矿物质、微量元素、有机质的情况即是古人所说地德。光照条件好,土地肥沃的地方,即是天地之和的地方;是厚德的地方,能载万物的地方,地势坤。

植物光合作用的具体情况,既取决于天德,也取决于地德,换取决于自性祖德,每一个植物有不同的天德、地德,祖德,成就了每一个独特的植物自己。这应该就是古人所说的天地合德三生万物之义。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叶的部位,所以植物只有长出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具备生发条件,没有出叶的时候,靠种子中的有机物,古人称之谓“精”,即祖德,来生根发芽。种子中的有机物消耗转化为植物的根芽,即所谓新陈代谢,这是种子“文在中”的遗传正性之功。种子中的有机物的情况,对种子的发芽生根有影响,是上一代对下一代作用,这是所谓祖德的作用。是所谓先天的作用。

《阴阳离合论》“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 讲的也是植物种子发芽,生叶光合作用。植物种子生根发芽为出,出者为阳,种子中的有机物的情况,对的发芽生根正性功能发挥,来自祖德,由其传承,即阳予之正。太阳的辐射能对地载万物来说是阴,入者为阴,为君火,地载万物是太阳辐射能的接受者,太阳光的能量主导植物的成长,阴为之主。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植物把接受的太阳辐射能转化成有机物,储藏在自己的身体里不断长大,就是相火以位。有机物就是相火的能量来源。种子中的有机物,古人称之谓“精”,精动而相火发。所谓“龙雷之火”,随春雷而动。

“故神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玄生神,道生智,化生五味”。五味来自植物的化成,是天德、地德、祖德的合一。人不正,人不正即人受邪生病,可正之以五味。

在太和的自然状态下,天地赋予野生植物自然化育的完美生命和果实,人食用品尝后选取口味香甘、抗饿耐饥、强身防病的上品成实作为种子。天作之选,此之谓也,天作人选;性本善,此之谓也。这是所谓祖德。祖德也来自天德地德。

虽然看不见天的能量、地的物质行于植物,却能通过植物生、长、化、收、藏这一生命周期中,根、茎、叶、花、果、实的六个具体物象的阶段性变化,来发现天地合德的结果,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神功、天德、地德。《素问·天元纪大论》:“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说文解字》:“庶,屋下众也。从广、炗。炗,古文光字。商署切〖注〗臣铉等曰:光亦众盛也 ”。天下之光,众盛广大充满,是庶之范式。云行雨施,天地畜养万物之谓也;品物流形,万物领受天地之蓄养而成形之谓也;

生长出叶子的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自己生产有机物,茎叶不断生长,根系逐渐扩大,吸收越来越多的太阳能,吸收越来越多水分、有机质、矿物质,不断发展壮大,开花、结果、成实。植物长出叶的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自己生产有机物开始 ,进入后天状态,种子的使命完成。

邵雍 的《应龙吟》“龙者阳类,与时相须。首出庶物,同游六虚。能潜能见,能吸能呼。能大能小,能有能无。”描述的不就是这个吗?

老子《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道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讲的也是这个。道生了太和的植物种子;种子的有机物来自祖德即是抱负阴。太和的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吸收地里的水、矿物质等生根发芽,出者为阳,即抱阳。祖德地德合德植物在地下生根发芽。芽长出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自己生产有机物,茎叶不断生长,在阳光下的影子也不断变化一天天变长,即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即,由叶长大是各种植物,合天德吸收太阳光能量,合地德吸收土地里的水分、矿物质等营养,成长壮大、发展变化之始。

 


农作物产量与品质源自通天神性的机制2(粮食、果蔬、中药、茶叶、菌菇与油料植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