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练习题5

2021-12-20 13:38 作者:小屁咩咩  | 我要投稿

一、填空题。

1.(          )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            )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语文课程应该通过(         )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        )修养和(        )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5.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        )、(       )、(         )和(           )。

6.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能力。

7.(        )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          )、(        ),鼓励(        )、(         ),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8.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积极倡导(      )、(      )、(       )的学习方式。

9.语文学习应注重(   )、(   )、(   )、(   )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     )的结合,注重(         )、(            )、(                )的整体发展。

10.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       )、(          )、(         )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11.语文课程应该是(                   )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         ),开发与之相适应的(           ),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12.语文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从(“           ”)(“        ”)(“         ”)(“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13.语文课程目标从(          )、(              )、(                   )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14.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个左右会写。

15.第二学段,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个左右会写。

16.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中,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   ),不(   )。

17.识字、写字是(        )的基础,是第(   )学段的教学重点。

18.对于学生的写作评价方式,可以是(    )的,可以是(    )的;可以用(     )表示,也可以用(     )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

19.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          )、(     )、(     )、(         )和(        )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

20.第一学段,要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写话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     )、(      )、(     )、(      )。

2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是第一学段写字的基本要求。

22.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    )、(    )和(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    )、(    )。课内习作每学年(   )次左右。

23.(      )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4.语文教学应在(       )的过程中进行。

25.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      )和(      )。

26.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应在具体的(     )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             )。

27.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       ),养成良好的(          )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         )。

28.汉语拼音能帮助(           ),帮助学生(           ),帮助学生(      )。  

2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                 )和(                )。

30.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    )与(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       )、(      )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        )。

31.教科书编写要以(        )为指导,坚持面向(     ),面向(    ),面向(     )。

32.第三学段识字写字目标要求有较强的(          )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个左右会写。

33.对于学生的评价设计,要注重(      )性和(     )性,力戒繁琐、零碎,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34.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篇。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万字。

35、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字。

36.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          ),体会作者的(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         ),作出(             )。

37.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     )与(       )、(      )与(     )的不同用法。

38.第三学段习作目标要求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       )和(        )。

39.第三学段习作目标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         )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      ),珍视个人的(         ),积累(       )。

40.第三学段习作目标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         )和(         ),学写常见(       )。

41.语文课程评价具有(     )、(     )、(     )、(     )、(     )和(     )等多种功能。

42.在选择学生评价方式时,(       )评价和(         )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        )评价。

43.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目标要求学生表达要有(       ),(        )(        )适当。

44.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       ),宜多采用(     )和(     )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45.阅读教学是(     )、(     )、(            )、(    )之间对话的过程。

46.写作教学应(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积极向上,表达(           )。

47.口语交际是(    )与(    )双方的互动过程。

48.综合性学习应突出(     )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     )精神。

49.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         )和(        )。语文教学应在(           )的过程中进行。

50.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       ”),第二学段开始(“     ”),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          )和(       )。

51.(            )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        )的素养。

52.综合性学习应强调(     )精神,注意培养学生(     )、(      )、(     )和(     )的能力。

53.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54.(     )、(     )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55.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      )、(     )、(     )和(       )的能力。要求学生说      )、(       )、(       ),不说(        )、(       )、(       ),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56.(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     )、(     )和(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57.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        )的综合运用、(        )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        )的紧密结合。

58.能用普通话(     )、(      )、(       )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59.在评价工作中,应注意将(     )的评价、学生的(          )及学生之间的(        )相结合,以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特点。

60.写作评价综合考察学生(          )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          )、(         )的评价。

二、选择题

1.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

2.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2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3.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A、语文素养     B、道德素养    C、文化素养  

5.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   )。     

A、多认少写     B、少认多写     C、多认多写

6.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   

A、诵读和浏览    B、精读和略读   C、朗读和默读

7.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个左右会写。

A、1600    B、2000   C、2500    D、 800

8.第二学段,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C   )个左右,其中(  A  )个左右会写。

A、1600    B、2000   C、2500    D、 800

9.在评价过程中,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要(  多选)。

  A.给予否定          B. 给予足够的重视    C.给予恰当的评价    D.给予灵活的应变

10.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    )多选)。

A.探究精神  B. 参与意识 C.过程及方法 D.创新意识

11.“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这是对第(    )学段的要求。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12.语文学习应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A自主与合作     B过程与方法    C 合作与探究     D 成绩与考分

13.“写作”目标在第一学段和第二、第三学段分别被称为(  )。

A  “说话”和“写话”   B “写话”和“作文”  C “写话”和“习作”     D“说话”和“习作”

14.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15.(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16.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6条: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是(    )提出的。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17.教科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  )。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8.教科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  )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A、地方        B、地方、学校和教师      C、学校       D、教师

19.教科书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编写语言应(   )性。

A、准确、规范      B、简洁、准确     C、简洁、规范     D、简洁、准确、规范

20.第三学段识字写字目标要求有较强的(    )能力。

A主动识字      B主动识字的愿望       C独立识字        D独立识字和主动识字

21.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字。

A50       B100         C200        D300

22.5至6年级要求学生要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万字。

A5         B30        C50       D100

23.第三学段识字写字目标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

A1500      B2000           C2500         D3000

24.第三学段识字写字目标要求会写(  )字。

A1500      B2000           C2500         D3000

2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篇(段)

A50       B60        C70           D80

26.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根据需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A 常见     B个性    C 独特    D精妙

27.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     ,     ,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

A多做题,多读书      B多做题,少读书   C少做题,少读书      D少做题,多读书

28.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    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A一    B二    C三

29.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      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A故事和游戏   B活动和游戏   C故事和活动   D表演和故事

30.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     ”。(  

A矫情做作的腔调 B有感情地朗读 C快速地默读 D大声地朗读

3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    。(   )

A管理者   B评价者   C督促者   D引导者

32.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A多读少写   B多读多写   C少读多写   D少读少写

33.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    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

A10      B15     C20     D30

34.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    和评价的能力。(  

A体验   B模仿   C欣赏   D练习

35.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     。(  

A诵读、吟诵和朗读    B朗读、吟诵和浏览   C精读、略读和浏览    D朗读、精读和略读

36.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    ”,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

A日记     B学话    C写话   D练笔

37.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    、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A说话    B倾听    C表演    D展示

38.综合性学习应强调    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A合作   B探究    C自主   D实践

39.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    学习的环境。(  

A平等   B探究   C展示   D宽松

40.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A家长   B作者   C教材   D教科书编者

41.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    )方面的交融与整合。多选)。

A.知识与能力       B. 过程与方法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 知识与技能

4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  )和(  )。

A.组织者    B. 设计者   C.承担者    D.引导者

43.在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时,应注意将(    )相结合。多选)。

  A.教师的评价     B. 学生的自我评价    C.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D.师生的相互评价

4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    )多选)。

    A.探究精神  B. 参与意识 C.过程及方法 D.创新意识

45.识字写字教学中应关注(     )多选)。

A. 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      B. 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

C. 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    D. 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46.实施评价时要(      多选)。

A.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B. 面向全体学生     C. 尊重个体差异    D. 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47.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     )的情况多选)。

A. 认清字形    B. 了解特点    C. 读准字音    D. 掌握汉字基本意义

48.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 ABCDE)这些方面的有机联系。

A. 识字与写字    B. 阅读     C. 写作    D. 口语交际      E. 综合性学习

49.阅读评价要关注学生的(     多选)。

  A. 阅读兴趣   B.阅读方法 C. 阅读习惯 D. 阅读过程

50.朗读的总要求是(     多选)。

  A.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    B. 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    

C.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        D . 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1.对学生古诗文的评价,重点考察(    )多选)。

  A.对古诗文的背景了解                          B.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

C.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D.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

52.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关注学生(     )多选)。

  A.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B.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C.表达是否得体恰当      D.是否有创意性的表达

53.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    )多选)。

  A.表达能力  B. 参与意识 C.表达流畅度 D.情意态度

参考答案,有疑问的地方最好看课标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练习题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