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础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
人的记忆可以分为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工作记忆:一种比较活跃的记忆,具有临时性,用来存储新的信息,它对注意力的要求很高。
长期记忆:我们长时间存储关于世界的现象和我们如何做事的知识。
记忆过程的3个阶段:编码(encoding)、存储(storage)和提取(retrieval)。

编码过程可以分为学习和训练的过程
信息的存储方式:
工作记忆:以语言和空间的立体方式存储的
长期记忆:以陈述性和过程性记忆方式存储。陈述性记忆指记住了信息的内容或者知识的关键点,即对信息做了总结和概念化;过程性记忆就是记住事件发生的事件顺序,或者是片段性的,或者是形成不同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
信息的提取过程:
在工作记忆中,语言信息以文字和语音方式存储,因此,相关信息也可以用语言的方式提取出来。空间信息是以声音空间定位和图像的方式存储。这两种信息编码模式,也可以堪称两个子系统。
中心处理模式(中央执行官)
用来控制工作记忆的运行、任务的执行、注意力在不同子系统中的分配,以及决策的执行等。
工作记忆的能力是有局限性的,这个工作记忆的边界会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由于信息是以不同方式进行编码储存,所以它在编码存储过程中也会收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尤其是相似信息模式对编码过程干扰更大。

巴德利认为中央执行官扮演了四个角色:
临时保存和操纵存储在长期存储器中的信息
改变检索长期记忆的策略
协调多项任务的绩效
有选择的对刺激做出反应
SCR兼容性原理:该原理规定了显示格式与工作记忆代码的最佳关联。S(刺激)表示显示方式(听觉和视觉),C(中央处理)表示两种可能的中央处理代码(语言和空间),R表示两种可能的响应方式(手动和声音)。
环境中的任何信息(刺激方式)都可以分为两种编码形式进入记忆中:语言或空间。儿展示模态也是两种:视觉或听觉。
这样就产生了四种可能的方式:文字信息用视觉表达就是书写方式,用听觉表达就是语言;而空间信息用视觉表达就是图画,用听觉表达就是具有方位和音高信息的声音。例如地图要比文字说明能更好的描述一个地理空间位置。一个需要记住的文字信息,用语言会比用书写表达让人更加容易记忆。因为,声音保留在听觉感官上的事件有3~4s,这种回声记忆的时间要比视觉保留时间长。短的口头材料在短时间内可以更好的通过听觉而非视觉手段呈现。
当一个简短的文字信息需要传达给驾驶员时,最佳的方法是通过语音,这样信息不会在听觉感官在信息接收时就丢失了。但是如果是比较长的信息,那么还是以文字书写的方式能停留时间长一些,或者是重复语音信息。

一件事物被留在工作记忆里的时间最长不超过20s,同时,需要记住的事项越多,时间就越短。
人能同时记忆多少事项与每个事项占用的时间有关联。同一个项目,时间用的越长,能记住的事项数就越少。在设计中不要要求用户同时记住超过5个数字或字母的内容。
什么是事项?
比如5个毫无关联的数字、字母或文字,可以把它们看作5个事项,想要扩大记忆的容量,就需要将这些数字或字母进行分组,如手机号、车牌号等。我们在表述信息时,也需要考虑如何能够更好的帮助用户对信息进行分组,方便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