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羡】榻上欢(十五)帝王湛x禁脔羡 强制 不虐
他的话云淡风轻,揭过了在边关时的所有困苦。
粮草困顿,军饷短缺,冬衣寒凉,援军不至……
他为守将,被敌军围困之时,自然要与将士同甘共苦。
这些,都没什么要紧。
魏婴心下触动。他好像明白,父亲究竟输在了何处。
……
三日后,皇帝以筹措军资不力为名,问罪户部尚书。随后,又牵扯出金光善贪墨军饷、结党营私数项重罪。蓝湛下令,革去金光善尚书一职,发配边疆。同时,宫中贤太妃与前朝暗通消息,意欲染指朝政,念其为先帝妃嫔,禁足宫中。金氏余党一律同罪,却不株连亲族。
如此恩威并施,朝中为之一凛。
自五代英帝以来,蓝氏皇权渐有旁落之势。其长子哀帝继位后,耽于声色,不思朝政,朝中权臣当道。后哀帝早亡,身后无子,内阁商议之下,由皇太后下诏,扶哀帝庶弟继位,便是先帝。
先帝本非帝王之才,又由臣子扶持上位,驾驭群臣力有不逮。先帝在时,朝廷先有温氏擅权,后有魏家取而代之,皇权受人掣肘。
如今,新帝继位,朝中气象革新。魏家与金家前例在案,警示朝臣,如今龙椅上的那位君主,并非像先帝一般优柔可欺。
新上任的户部尚书不敢有分毫怠慢,在短短两日内清理军需旧账,迅速筹措后续军资,押往前线。
一月初三,武安侯三万援军秘密赶至嘉和关,同南平侯里应外合,嘉和关危机得解。
一月初七,朝中援军赶赴西南边境,合围南楚军队于渭水。
两方激战渭水河畔,南楚军队不敌,伤三万余人,降两万人,西南边境大捷,一扫往日之颓风。
战报传至京城,朝中振奋,百姓欢欣鼓舞。
此一役,武安侯魏墨染当居首功。蓝湛下令,召魏墨染回京,袭魏国公爵位;南平侯收整西南战局,呈报有功将士之名录,另行封赐。皇帝此举,明明白白昭示天下,魏国公之过,不牵连诸子,他们仍得朝廷重用。
长兄回京在即,魏婴最是欢喜。
蓝湛盛了碗汤递给他:“别光顾着高兴,吃饭。”
魏婴接过,搅了搅汤匙,兴奋道:“陛下,今年真的可以让我兄长在京中过年么?”
近些年,边境局势胶着。三位兄长常年驻守边关,甚少回京。
蓝湛颔首:“这是自然。”
经此一战,南楚主力折损不小。南楚国主递上和书修好,两年内不会再战。
姑苏得胜,朝中上下一片欢腾。年节将近,更添喜气。
蓝湛道:“这些时日,宫中要预备年宴。你得空去内廷看看,跟主司学一学。”
兄长回京,魏婴正高兴,顺口应道:“好,知道了。”他喝了碗汤,又道:“陛下,我兄长什么时候到京城啊?”
蓝湛却先不答,夹了一筷子油焖冬笋给魏婴。魏婴乖乖吃了,眼神亮晶晶地看着皇帝。
蓝湛满意点头,又夹了些豆角给他:“大约就在这两三日罢。你兄长会先在府中休息一阵,五日后,朝中正式为他接风洗尘。”
很快便能见到兄长,魏婴欢喜之余,都忘了细想皇帝对哥哥的行程,怎的这般了如指掌。
……
要魏婴去安排年宴,并非蓝湛随口戏言。
翌日午后,内廷黄主司送来了年宴的名单,蓝湛道:“拿去给小公子过目便是。”他看了看外头天色,“这时辰,他应该起身了。”
主司心下揣摩,恭敬应是。
魏婴出身一流勋贵世家,又在宫中教养多年,做起这种事来自然不在话下。
想了想,蓝湛又道:“他若有什么不懂之处,你们耐心指点些。”
黄主司道:“老奴明白,老奴告退。”
黄主司退下不久,宫人入内通禀:“陛下,端王世子来了。”
蓝湛放了手中笔:“让他进来。”
先帝与端王,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先帝继位后,厚待端王府。蓝湛与蓝允自幼一齐读书,感情甚好,倒比其他异母兄弟更亲近些。蓝允闲散惯了,不愿入朝,蓝湛一向纵着他。
御书房的门打开,蓝允入内:“见过皇兄。”
“嗯。”蓝湛淡淡应道,“坐罢。”
宫人上了茶水,蓝湛便吩咐他们退下。
蓝允道:“不知皇兄召见,有何事?”
蓝湛声音不高,却吓了蓝允一跳:“你的亲事。”
“皇兄,这……”
蓝湛端起茶盏:“武安侯回京在即,你们二人的婚事……”
这桩姻缘,是先帝在世时亲自定下的。蓝允是蓝氏皇族这一辈唯一的坤泽,他的亲事,备受人瞩目。彼时,魏墨染为魏国公嫡长子,又因屡立功勋,获封武安侯,二人可谓是门当户对。自然,先帝此举,还有些旁的深意。
见蓝允一脸不情愿,蓝湛道:“怎么?”
“皇兄也知道,武安侯常年驻守边关。皇伯伯赐婚后,我同他总共也没见过两回。”蓝允摊手,“我对他无意,他也未必看得上我,何必强行凑在一起过日子。”
蓝湛饮了口茶水:“你的意思,是想取消婚约?”
蓝允忙点头:“是,皇兄明鉴。况且如今,皇兄也不需要我这一桩亲事笼络魏家,安稳朝堂,不如……”
蓝湛瞪他一眼:“越发口无遮拦。”
蓝允一脸无辜地看着他。
蓝湛放下手中茶盏:“罢了,朕想武安侯也是这个意思。等他回京后,朕问过他,便为你们取消这桩婚约。”
长辈为朝堂平衡定下的亲事,没必要再为难他们二人。
蓝允起身,欢快一礼:“臣弟多谢皇兄。”
——————————————
赞加币过850更新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