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 胡亚敏(全30讲)

2023-09-27 00:55 作者:烤炉困困困困  | 我要投稿

比较文学

绪论

定义?

比较:过去分词?形容词?名词?

我国的定义:

  • 诞生时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 性质:文学研究的分支
  • 对象:民族文学/文学与其他艺术性质
  • 方法:历史的

这门课的定义:

  • 跨文化(不同文化的交流)的文学关系(区别于文学史、文学理论)研究
  • 比较:方法的代名词
  • 文学:不只研究作品,还有文学理论等,文学的综合研究

研究范围与方法

与比较文学相关的几个概念

民族文学

民族

  • nation意义上的民族是现代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概念
  • 马克思:真正的民族形成在中世纪
  • 民族≠种族≠族群
  • 文化认同:民族赖以存在的关键;没有凭空想象民族的自由

民族文学

  • 某个民族内部有传统联系的文学
  • 承上启下
  • 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共同特质 eg.中国戏曲,虚实相生的特点
  • 一国内的文学,比较文学的基本单元
  • 内部比较,诗经和楚辞的比较不算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世界文学

1827 歌德 艾克曼

三种含义

  • 全球文学;世界文学史;
  • 伟大的经典作品;历史考验和世界声誉
  • 歌德说的世界文学;把世界各民族文学统一起来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体的理想;在大合唱中每个民族演奏自己的声部(韦勒克)

总体文学/一般文学

  • 法国的比较文学学者用于区别比较文学的概念;两个:比较;三个以上:总体


  • 随着比较文学往综合性发展,包括研究思潮与流派,这个概念渐渐不再使用

比较文学

跨国界的比较研究:

  • 第一类:例,研究马尔克斯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有迹可循:莫言,马尔克斯)
  • 第二类:没有直接关系,类型学的类似


(讲故事的框架相似)

跨学科:

  • 与其他艺术形式:重点不在于汇通/差异,而是文学如何吸收其他艺术的有效形式(小说的空间意识;音乐对诗歌的影响)
  • 与其他人文学科:更清楚地认识文学的开放品格


  • 与科学(新的想象力;新的文学形式;负面作用)


如何看待跨学科:

  • 目的:广阔的文化背景;考察联系与作用;交互中的新质
  • 人类活动本来就是互相联系的;突破学科界限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只是具体手段之一)

影响研究(最早最基本):

  • 方法:历史方法
  • 对象: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
  • 强调事实联系

什么是影响

  • 约瑟夫·T·肖: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显示出某种本国文学本国文学发展传统无法解释的外来效果
  • 不是自发产生,是外力作用
  • 影响≠接受,接受只是一种阅读经验,表明影响的潜在性
  • 影响不是一种单向发射;可见性;不是模仿而是创造性变形;不完全排斥模仿
  • 不是类同,影响需要明确的事实依据

影响产生的条件


影响研究的范围

作家作品的实际联系与影响

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呼应

外来渗透和对外影响

影响研究的分支

影响研究的局限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的基础在于文化文学的普适性和差异性

类比



优势与局限:




流传学(从源到流)



中国文学在国外的声誉/中国文学对外国文学的影响



汉学

普实克 抒情和史实

流传中的变异现象

幻景


幻景可能是灾难性的

-东方是我的梦中情人……当我走近后,却发现这个情人已经衰老

各取所需

尼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辛亥革命前-伟大意志和智力的雄杰

五四运动后-偶像的破坏者

40年代后-强力意志

鲁迅 30年代后就和尼采“决裂”

野草-过路人 投枪的战士;30年代后,批判尼采,批判脱离现实的倾向


渊源学-以接受者为基点



渊源研究的途径


【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 胡亚敏(全30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