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粉、霉菌双层夹击!过敏“星人”如何自救
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每年“立秋”之日起,开始出现“夏秋季花粉症”爆发。接下来的2-3个月里,有数千万过敏患者会遭受症状的困扰,包括眼睛痒、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呼吸困难等。有些患者症状严重到需要急诊治疗,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因此,每年八月的第二周被定为“中国过敏防治周”。
2021年的8月13日至17日是中国的过敏防治周,宣传口号是“关注气候、环境和生活方式,预防过敏”。
尘螨逐渐被霉菌和花粉取代,成为最主要的吸入变应原。
报告显示,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在2010年至2020年期间进行了一项关于儿童主要变应原致敏模式特征及变化的分析。研究对象为在该医院就诊并接受过敏原检测的怀疑过敏性疾病的患儿,共45576名儿童参与了研究,他们居住在北京地区。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食物变应原的sIgE阳性检出率,排名前三的依次是鸡蛋白、牛奶和小麦;而对于吸入变应原,排名依次是豚草、艾蒿和链格孢。鸡蛋白、牛奶和小麦在婴幼儿组中的阳性检出率最高,而坚果混合、花生、大豆和虾在学龄组中的阳性率最高。婴幼儿组中最常见的吸入变应原是链格孢霉,学龄前期以豚草和链格孢霉为主,而学龄期豚草和艾蒿的检出率最高。最后的结论是,在2010年至2020年期间,北京地区儿童的主要食物变应原仍然是鸡蛋白、牛奶和小麦,然而霉菌和花粉类正在逐渐取代尘螨成为主要的吸入变应原。
无论从儿研所10年的研究还是中国过敏防治周的制定来看,杂草花粉在夏秋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过敏原,会导致过敏性疾病。而最近台风杜苏芮的来袭,增加了空气湿度,为霉菌生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过敏性疾病不仅会影响到你的皮肤和呼吸道。
过敏性疾病是一类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环境中一些普遍无害的物质产生过度敏感反应的疾病。这些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过敏性哮喘、食物过敏和严重过敏反应等。
特应性皮炎:会出现皮肤痒痒、连续出现的皮疹,甚至让脸红肿,影响社交。
过敏性胃肠病是指反复或持续出现痉挛性腹痛、腹泻、便血、呕吐、反流、肛周发红、便秘、拒食等症状,有时也会伴随着生长发育障碍。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表现为频繁的打喷嚏、流鼻涕,严重时会引起鼻塞,甚至影响睡眠,导致呼吸暂停。长期受缺氧影响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成年人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尤其对于正在成长的儿童来说,睡眠质量的下降还会影响到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对身高发育产生影响。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常表现为长期的咳嗽和突然的喘息,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哮喘的急性发作,甚至危及生命。
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过敏疾病是一种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治疗的主要策略包括治疗病因(避免过敏原或采用特殊的免疫疗法)和药物对症治疗。对于患儿和家长来说,遵守医嘱是决定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曾经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来说,随身携带肾上腺素注射器和医疗急救卡片是拯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采取适当的方法来避免接触已明确的吸入过敏原,是治疗气道过敏性疾病的有效措施。特别是近期常见的两种过敏原,即夏秋季的杂草花粉和霉菌。
夏秋季的杂草是引起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结膜炎的重要原因。它们的发作特点是:过敏症状与植物的花期相一致,每年都在固定的时期发作,并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患者通常只在花粉飘散的地区才会发病,如果患者搬到无花粉飘散的地区,症状很快会缓解(例如北方花粉过敏的人在过敏季节期间去海南待一段时间)。
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花粉浓度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引发过敏的花粉种类和播散时间,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段进行预防,从而减轻过敏症状。
如何避免花粉过敏?
做好防护措施:花粉过敏患者出门前最好了解当天的花粉浓度,如果花粉浓度高的话,应尽量减少外出,更不要到花草较多的公园或野外。在户外活动时,建议戴上口罩和封闭式眼镜以防止吸入过多花粉。
减少室外时间:避免在室外停留过久,尽量减少白天在户外的时间,特别是在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和运动时,尽量选择花粉浓度较低的时间段,比如清晨、晚上或一场阵雨之后。
在干热或大风天气时,最好及时关闭门窗。如果需要开窗,可以挂上湿窗帘,以减少或阻挡花粉的侵入,以免引发花粉过敏。同时,开车时也应尽量关闭车窗行驶。
请不要在户外晾晒衣物:尽量选择室内晾干衣物,避免在户外晾晒,因为衣物、棉被和床单容易被花粉污染。如果你在花粉浓度较高的时候外出,回家后请及时更换干净的衣物。
保持每天洗鼻的习惯:当从室外回到室内时,尽量清洗面部、眼睛和鼻腔,以减少吸入花粉的量。
补充益生菌提高免疫力:通过补充蒙佩尔兰益生菌,可以调整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加有益菌的数量,减少有害菌的繁殖。这样可以改善肠道环境,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减轻过敏症状。研究还发现,益生菌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减少过敏原对身体的刺激,进一步降低过敏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