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图]

建筑垃圾建筑废料,其主要包括建筑物拆迁,修缮以及生产建设等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废旧的混凝土和砖石,也包括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人为或自然等主客观原因而产生的弃土,渣土以及淤泥等建筑废弃物。通常,这些材料大多并非是建筑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而是在材料使用期间产生的其他物质。因此,为了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对以上生产垃圾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此外,建筑垃圾的处理虽不是建筑生产的主要环节,但对其的处理过程却必不可少。
建筑垃圾产生的危害

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整理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随之产生的建筑垃圾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测算,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的建筑垃圾年产生量超过20亿吨,一直居高不下,处理量方面,目前建筑垃圾处理量在17.5亿吨左右,预计到2026年处理量将超过20亿吨。
2021-2026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量统计及预测

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整理
大量的建筑垃圾随意堆放或者简单处理后填埋,不仅对于水资源、空气、土壤质量造成污染,而且造成了安全隐患和大量可再生物资材料的浪费,据测算,部分发达国家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高达90%,而我国建筑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却不足10%。
各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对比

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整理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通过建筑垃圾的资源再生利用,节约大量资源、节省建筑材料再生产过程、保护生态环境和产生经济效益,成为建筑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2020年9月1日,新固废法实施将建筑垃圾单独列置,监管趋严资源化利用迎来腾飞。一方面,新固废法将固废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五大类,将“建筑垃圾”从原固废法中的“生活垃圾”单独分出来,将“建筑垃圾”单独作为一大类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新固废法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建立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应当制定包括源头减量、分类处理、消纳设施和场所布局及建设等在内的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政府将依法强制推动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回收利用和全过程管理。
202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九部门印发《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绿色施工,推广废弃路面材料和拆除垃圾原地再生利用,实施建筑垃圾分类管理、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等。不断提升利用质量,提高利用规模。
随着建筑垃圾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相关法律、标准体系日益完善,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在处理设备、生产技术、标准规范、产品质量、使用示范等环节均已突破瓶颈,建筑垃圾资源化平台逐步完善,利用能力显著提升,特殊垃圾处理将进入针对性处理时代。提高回收利用率将是建筑垃圾主要的处理途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将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期,从而为固废处理设备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2023-2029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产业链全景研究及市场趋势预测报告》,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