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寻访欧亚大陆的尽头,虚幻的「北极之都」——季克松

2023-08-22 17:29 作者:吴鞑靼  | 我要投稿

季克松(Dikson)定居点位于喀拉海边,隶属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州的泰梅尔。

一个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北冰洋的地方。


定居点的一部分位于欧亚大陆,一部分在季克松岛上。但即便生活在大陆,人们也如同在孤岛之上,因为只有通过海路或飞机才能到达。最近的其他定居点是诺里尔斯克(Norilsk)和杜丁卡(Dudinka),飞到这两个地方需要 500 多公里。


依靠公路交通基本上不可能。


季克松没有树木,这里完全被北极的苔原覆盖。夏天,这里生机勃勃,绿草如茵;冬天,这里只有冰雪、零下 50 摄氏度的严寒,和让人站立不稳的狂风。


季克松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独特地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北极的浪漫气息——这里曾是北方征服者们的定居点,他们在这里探索新的领土,发现岛屿和矿藏。


季克松甚至还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西伯利亚所有偏远定居点中,唯一曾与纳粹德国交火的地方。


季克松有一串「最北端」的名单:最北的东正教教堂、最北的港口、最北的斯大林风格建筑、最北的机场、最北的商店,等等。


季克松是一个充满了过去式的地方,人们总是这样谈论:「这里曾是一个俱乐部」、「这以前是餐馆」。如今,许多当地人已经离开,但这个定居点的生命仍在继续。


2022年春天,俄国摄影师 Степанов Слава 寻访了这里,拍下了它今天的样子。


季克松名称来源于17世纪初俄罗斯游牧民发现的季克松岛。起初,它被称作「大东北」(Big North-Eastern),19世纪时又被称作「库兹金岛」(Kuzkin Island)。正式的名称直到1875年才有,当时一位瑞典极地航海家来到这里,他将该岛标注在地图上,并命名为季克松(Dikson),以纪念资助他探险的商人。


1901年,岛上建成了第一座建筑,一个木制谷仓,用于储存沙俄极地探险队的备用煤炭。1915年,人们决定在这里建立一个永久基地,为前往北冰洋的探险船只提供支持。于是,岛上建起了广播站、住宅楼和澡堂。就这样,一个欧亚大陆最北端的新定居点诞生了。


一只拿着面包的北极熊微笑着在港口欢迎大家。在这里,人们习惯用俄语里的介词「на」表示去季克松,意指去岛上搞建设,而不是介词「в」。


季克松港是俄罗斯最北端的港口。北冰洋航线的历史与这个港口有很多关联。水手们称季克松港为「北极之门」。建设者们于1934年开始建造泊位和煤炭基地,并在大陆上建造了另一个定居点。与此同时,他们还建造了北极地区最强大的无线电中心。1935年,第一批沿北冰洋航线的直通运输开始,约有70艘船只经过季克松,港口成为一个重要的枢纽。


前海港管理局大楼是季克松最壮观的建筑之一。该建筑现已废弃,其建筑风格是经典的斯大林帝国风(сталинский ампир)。


关于该建筑的确切信息几乎没有。它完全由木头建成,带涡形花样雕刻的柱子和一楼的栏杆都被保留了下来。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北端的大型建筑。


季克松「保卫者方尖碑」是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勇保卫该定居点的人们而建立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是卫国战争期间唯一发生过战斗的西伯利亚地区。1942年8月27日,德国巡洋舰试图夺取港口,但被守军击退。定居点内的三座纪念碑提醒人们不忘此事:「北海英雄纪念碑」、「伟大卫国战争的季克松保卫者纪念碑」和「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科尼亚科夫纪念碑」(他是 1942 年在与纳粹战列舰的战斗中保卫季克松的海岸炮兵连指挥官)。


德国战列舰的攻击旨在阻止北海航线上的货物运输,并孤立诺里尔斯克的军工厂,因为当时诺里尔斯克正在为战争需求而生产镍。此次事件的另一个纪念物是二战后一直保存在这里的一门大炮。


纪念挪威水手特瑟姆(Tessem)的纪念碑,一位挪威旅行者将他的探险邮件和科考资料留给了季克松。两年后,人们才得知这名水手失踪了——他穿越了约1000 公里的苔原,却在距离广播站仅2公里的地方去世了。这座纪念碑是季克松的极地探险家们于 1958 年倡议建立的。


沃罗宁大街是为了纪念极地探险家和苏联破冰船队船长而命名的。沃罗宁曾多次参加北极探险,是传奇破冰船「Georgy Sedov」号和破冰蒸汽船 「A. Sibiryakov」号的船长,他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北冰洋航线的穿越。值得一提,在这次穿越过程中,螺旋桨被冰打坏了,剩下的路程都是靠风帆航行。由于这一壮举,船长被授予了列宁勋章。


2015 年,俄国启动了开发季克松附近煤矿的大型项目。计划于2024年新建一个煤炭码头,并组织运输。当时有人说,季克松将成为「北极之都」。就在那时,小镇上出现了一座办公楼,按照当地的标准,这是一座摩天大楼。现在,该项目的命运还不明朗——公司已经易主,工程也已冻结。


「Торгмортранс」 购物中心。天蓝色的全木质建筑,有门廊和圆柱。该购物中心曾有一家餐厅和一家酒吧。


苏联时期,许多人都想在季克松工作,但只有最优秀的人才会被雇用。1980年代末,这里约有5000人。后来,企业开始倒闭,居民逐渐离开。现在,约有250人居住在这里,其中大部分人都集中居住在一条街上。


俄罗斯水手和极地旅行家别吉切夫(1874-1927)的纪念碑。


别吉切夫毕生致力于科考勘探工作,并因此两次获得沙俄科学院一等金奖。


别吉切夫经常参与探险和搜救行动,他曾发现了两个岛屿(这两个岛屿均以他的名字命名),有一次还救起了坠入冰窟窿的沙俄帝国海军统帅、极地探险家高尔察克。


季克松最鼎盛的时期,一度被认为是全国最精英的定居点——一半人口受过高等教育,三分之一的人拥有两个高等教育学位。著名的气象学家、建筑师、教师和极地探险家都曾来过这里。


这是欧亚大陆最北端的商店,在一个购物中心大楼内。如果天气良好,安-26运输机每周会空运一次商品,在此出售。


哪怕是在五月中旬,季克松的雪堆仍有两米多高。


操场上没有任何树木,但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这里都可以随便滑雪溜冰。


整个季克松定居点的区域面积为22万平方公里,快赶上了整个英国的国土面积。


「圣尼古拉教堂」是欧亚大陆最北端的教堂。这座建筑于2010年完工,采用古罗斯的传统技术建成,没有使用一根钉子。


教堂内,镀金圣像壁龛是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制作完成的。圣像由来自秋明地区的一位富商捐赠。


每周日,这里会定期举行仪式。钟声远远地响彻在冰封的苔原之上。


季克松的气候非常恶劣,从9月中旬到次年5月底温度都在零下。最温暖的月份是八月,平均气温升至领上4.8°C。冬季会不停刮大风,这样的日子有时甚至持续几周,学校会停课。极夜大约持续 4 个月,极昼也持续同样长的时间。


墙上的俄语写着:「泰梅尔,为了世界!」直到1990 年代初,季克松都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定居点。报纸上谈论着北极的浪漫和美丽的极光、勇敢的极地探险家、水文学家和旅行家。


季克松有许多废弃的房屋。风吹开木门,大雪从内到外,把房屋彻底覆盖。


本地的建筑物上还保留着苏联时期的标语,让人回想起这里鼎盛时期的情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标语并不是标准的白底红字,而是适应了当地房屋的颜色。


废弃的苏联全地形车,它是非常适合北方极端环境的穿梭巴士。这种车可以在任何天气下行驶,冬天,全地形车是往返季克松岛和陆地区域的常用交通工具。


季克松的住宅区域现在完全位于大陆上。它与机场所在的岛屿被河口隔开,河口位于河岸边低矮蜿蜒的海湾。


冬季可通过冻结的冰面到达该岛,夏季则可乘船到达。


当处在解冻时期,浮冰较多时,人们会使用直升机在季克松的两部分之间往返。


季克松机场是欧亚大陆最北端的机场。


机场是唯一与外界常年保持联系的地方。在通航期间,燃料由船只运送到这里,每年只运输一次。


去往诺里尔斯克有定期航班。每周有一班。


季克松的另一个地标是一架退役的苏联飞机USSR-04219。这架飞机服役了近 25 年,1976 年退役后就被安放在这里作为纪念。


据说,这架飞机曾多次参加北极探险,1961 年甚至飞到了南极洲。


现在,几乎所有的设备都已被拆除——没有航空电子元件、无线电台、自动驾驶仪。


发动机控制杆还保留在原处。


Li-2T 是Li-2(里苏诺夫-2)客机的运输型。在14年的生产过程中,共生产了近5000架。


旧机场大楼。2020年,新机场建筑完成,工作人员迁入。2022年1月,新建筑失火被烧,但跑道未受损,季克松机场继续运营。


旧机场大楼外的俄航广告牌,可能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


季克松定居点的岛屿部分现已无人居住,但大部分建筑保存了下来。


最初,季克松就是从这个岛屿部分开始发展的。这里建设有大广场、俱乐部、商店和酒店。


这是苏联时期,季克松的俱乐部大楼。


屋檐下,是标志性的苏联纹饰,这里曾经是大多数科学家、探险家和工人们的聚会活动场所。


这是纪念卫国战争中牺牲的北海水兵纪念碑。老式货轮「西伯利亚人」号是第一艘阻挡德国战列舰的船只,并在几分钟内被击沉。但船长在临死前用无线电通知了德舰的情况。这有助于其他舰艇和地面部队做好迎敌准备。后来,德国战列舰遭到苏联巡逻舰「杰日涅夫」号和汽船「革命」号的攻击,在海岸炮兵的支援下,敌舰被击中并被驱离海岸。在此期间,敌方向季克松发射了多达 400 发炮弹。


老季克松大街上的商铺和学校。


这座建筑曾是机场行政部门和一家酒店的所在地。


帕帕宁街是为了纪念著名的苏联北极探险家而命名的。1937-1938 年,他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北极漂流站。为了表彰他们,帕帕宁和探险队的其他成员获得了地理科学博士学位,并当选为全苏地理学会荣誉会员。


季克松的建筑其实保存状态还算完好,即使是空置的木屋,其老化速度也比温暖地区要慢许多。


在人们搬到大陆后,岛上几乎所有的房屋都被废弃了。


海港的最后一台起重机。现在,港口只用来服务本地生活物资、燃料和人员的运输。


现在这个港口看起来毫无生气,但政府计划在这里建立一个潜艇维修基地。土地已经划拨,海底状况也已经检查过。剩下的就是做决策的时间。


一艘被冰封的旧拖船。


这里的交通工具,不是全地形车就是雪地摩托。


季克松的雪很大,有时整栋房子都被积雪封住,把家门口的出入通道清理出来还算可能,但要完全清理街道是不可能的。

季克松有许多狗,它们是当年人们乘坐狗拉雪橇旅行时留下的。


狗狗们都非常忠诚,也很勇敢。本地有许多狗狗把主人从北极熊的攻击中解救出来的事迹。


季克松的本地人,能从狗狗的行为中了解到危险:如果狗安静地行走或躺卧,则一切正常。如果狗突然不作声了,从街上消失,就意味着熊就在附近。


季克松周围建立了许多地质站和气象站,例如,「科尔巴」地球物理站专门研究地球磁场和宇宙无线电信号。


纪念二战的方尖碑没准会成为人类文明的永久遗存,在遥远的北极,见证人类走过的岁月。


文字:吴鞑靼
图片:Stepanov Slava


寻访欧亚大陆的尽头,虚幻的「北极之都」——季克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