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动态捕捉练习:在“风夜”中狂奔,在“雨夜”中沉沦。

2023-01-28 19:32 作者:代名词为平凡的我  | 我要投稿

写作技巧分享景物篇

的描写方法(三)






“夜”(三)––风夜 雨夜

写作知识点:“风夜” “雨夜” 没有 “月夜”轻盈诱人不像“星夜”那样充满想象 他们对我们来说有着切身的体会对现实性的影响也更为直接

从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到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几千年来“风雨”总是象征着阻碍

原因其一:发生频率相似(少数多雨城市除外)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阻碍,但只占少数;若说阻碍成为生命中接连不断的常量那不是生活,那是地狱。

原因其二:对结束的确定感 无论多么狂暴的风雨,总有停歇的时刻;无论再大的阻碍,总有跨过去的那一天 跨不过去的不叫阻碍,那叫悲剧。


所以“风雨”在人的心中既有陷入困境的无奈感又有自我消解的释然感,以及冲破逆境的寓意感。 风雨比雨夜更具诗性;雨夜比风夜更情绪化 当然,这是因为“风” “雨”各自属性的差异,切割了夜的同一性。

(我们将在下一节“气象类”分别讲述“风”和“雨”,故本期暂不细述两者的不同。)


“风夜”——此处指没有小到难以察觉 又没有大到难以直视的风 本就飘忽不定的风,在夜里更加不可捉摸。风夜适合抒发人物忧伤的心情,但没到悲痛的地步。那种没有方向性、没有目标感、只是一种过程的哀伤,最为契合风的特点;而“风夜”则是多了一些孤独感,或者说少了一种明目张胆撩拨。

“雨夜”——此处指没有小到不用打伞 又没有大到打伞也没用的雨。“雨夜”给人的选择并不多,屋内观雨,行人避雨视为常态。而在与夜中独行的人,不用多加揣测,悲情的感觉便油然而生。描写“雨夜”时 可从雨势的急缓、雨量的大小、以及雨落在不同物体上发出音色不一的节奏,来表现人物感情的不同层次。

名家优秀美文欣赏:


02:15



【法】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02:16



那是一个阴沉的晚上,外面刮着风,风声像一个临死的人在呻吟;一阵骤雨鞭打着玻璃窗,时而间隔着一段死一般沉寂的时间。这样的天气使整个大自然在受苦;树木痛苦的摇摆着或者悲伤的低着头;田野里的鸟儿在荆棘丛中互相紧紧挤在一起;城市的街道上也空无人迹。

聂绀弩《第一把火》


02:44



夜风使山谷呼啸,使松林发出海潮似的吼声,茂草,枯枝都摇曳颤抖,互相击碰摩擦,不断地吐着萧骚的呻吟。几片飞舞者的落叶轻轻的飘在他的头上,但马上又不知滚落到什么地方去了。这是初冬的夜,寒风正酿制着严霜,准备给那即将到来的明晨装饰。


孟伟哉:《昨天的战争》


03:08



弯弯的月亮高悬在灰暗的天空。寒冷刺骨的山风在山顶、山谷旋转、呼吼。几个浓重的大面积的云团,很低的仿佛贴着山顶、漂浮、流动。稀疏的光线,暗淡的星星,好像被蒙在一层纱幕后面,隐隐约约。

】果戈里:《狄康卡近乡夜话》


03:30



在这样漆黑的夜走进森林里去,连他也不由得一阵阵发起冷来。天上一颗星星也没有,漆黑而空洞,像在酒窖里一样;只听见老远,老远,在头顶上,斜翘的风吹拂着树梢,于是树木像喝醉酒的哥萨克的脑袋似的晃动起来,簌簌的哼着带醉的歌。

【苏】高尔基:《滚来滚去的石头》


03:56



天气很糟,正在下着阴冷的细雨,泥泞的大地被黑暗严密的包缠着。时不时的,从什么地方刮来一阵风;它在树枝中间柔声的叹息,搅得房顶上的湿草发出沙沙的响声,还惹出许多别的不愉快的声音来,用叹息和呻吟所合成的悲惨音乐打破了夜间那种抑郁的沉静。



峻青:《黎明的河边》


04:20



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从西北的海滨横扫着昌潍平原遮天盖地的卷了过来。雷子滴滴的云层中间轰响着,震得人耳朵嗡嗡的响。闪电 时而用它那耀眼的蓝光,划破了黑沉沉的夜空,照出了在暴风雨中狂乱地摇摆着的田禾,一条条金钱似的鞭打着大地的雨点和那在大雨中吃力地迈动着脚步的人影。一刹那间,电光消失了,天地又合成了一体,一切又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没了。对面不见人影,四面听不到别的响声,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滂沱的噪声。

鲍昌:《庚子风云》


05:02


雨声突然急骤起来。从院里直到街里,连成了一片水塘,绵密而有力的雨点落下来,在水面上砸出无数开花的、僧帽型的水泡。黑沉沉的雨夜,不时有电闪一亮,那都是不太耀眼的、没有雷声的闪电。每亮一次,雨声就更急一些,后来,完全变成一片无法分出节奏的哇哇的声音了。

【苏】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




05:30



风一阵阵地吹得树叶簌簌作响,不时在细长的树干丛里呻吟,旋转着林荫道上潮润的树叶,下着雨, ——不是雨,而是蒙蒙细雨, ——头顶上笼罩着漆黑的、朦胧的天空,但是在这片朦胧后面似乎仍然有着月亮或是星星,一簇簇的树木也好像是一个朦胧的黑点,它们的潮润的边缘和天空融成一片,仿佛是溶化在天空里。


本期写作练习:


06:02



光韵世界:(一) 《风夜 雨夜》——动态捕捉

要命的不是密如针织的雨,也不是肆意推波助澜的风而是深植在空间中如影子般无法摆脱的黑。

所有的涌动没有任何表达,只是一种情绪的起伏。一个接一个的浪头看似都一样,实则千差万别,几乎找不出两个相同的浪。

它们用同样的形式 向着某个使引力和推力之间达到平衡的准则运动。被挤压到一定高度的浪,到达顶点时会显出触目的白色来,随着落下去后。白色的浪花被其他拥挤的浪头淹没。有的白色持续的久一些,但最终都会消失。不断的又有新的浪花凸起,翻滚,湮散;他者的崛起亦是自我的埋葬——没有穷尽。远处海面上的浪头难以分辨个体的存在,它们扭曲、重叠成浪群。以一种稳妥的、连续的、永不停顿的方式跟着系统运转。更远处的天空,被乌云遮去大部分,闪电在上面或隐或现。有的闪电在云层之后隐隐作祟,只能看到微微冒出的雷光短暂的闪烁;有的则跳出黑云之外,脉络清晰地展示他们的力量,用各种角度、各种姿态将天空震裂。一艘老式的护卫舰,漂浮在海天之间。它既承载着天空的静穆,又忍受着海水的躁动;无论海浪如何汹涌多变,它始终执拗地想要与海平线保持平行,想要在这混乱不堪的翻腾中,觅得一种从宇宙诞生之初就已存在的秩序。

(二)独白


07:43



我在这海上飘荡了两个多世纪,这样的雨夜早已习以为常。在那场战争中,我们成功抵挡了拿破仑的进攻,他们欢呼凯旋,而我被遗忘在这无边的海洋。怨恨也许有过,但很快就被海浪吞没,任何情绪,即使再强烈,对于大海来说,都过于渺小从离开陆地的那刻起,我的周围时有烈日、星月、闪电、风雨相伴,但时刻与我同在的只有这连绵不绝的浪,以及从未消停过的地球离心力、太阳引力和月球引力对海水的拉扯,而我被动地在这种拉扯中在载沉载浮。还能飘多久?终点在哪里?这些问题没谁在乎,我也不在乎。或许我早就已经越过了终点,而现在只是一种荒诞的存在。不,应该是一种因素的存在。不是作为物质,也不是作为精神,而是作为我所造成的最终结果的前因存在。我想对海浪力道的感受更深一些,飘的更遥远一些。除此之外,别无他求。我想,不陷入虚无主义,不重复别人的轨迹,即便在梦游时也要保持一点理性的怀疑。但这对大海来说都无关紧要,就像雨水落入海中时一样细弱、渺小,甚至有种旁观者满不在乎的可笑。


动态捕捉练习:在“风夜”中狂奔,在“雨夜”中沉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