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景区里总有些稀奇古怪的字?

2021-03-04 10:27 作者:大凝没事练练字  | 我要投稿



在中国,很多旅游景点都有书法作品加成。

有些书法作品,总让人怀疑,它是不是写错了?


比如泰山有一块石头,很多人在看到它的第一眼,都会把它读作“二虫”。

翻阅字典,“䖝”确实是虫的异体字,但这两个字一般读作“风月无边”。😵


原来,这是个字谜,而古人习惯从右往左读。

所谓“風月无边”就是把“風月”两字的边去掉,于是就有了“䖝二”。



不过,不是所有“错别字”都可以作字谜解读,虽然导游们很爱这样干。

比如,这是晚清重臣刘坤一给扬州大明寺平山堂题写的“风流宛在”。


和今天的标准字相比,“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

导游说,刘坤一是故意的,他想说的是“风流少一点,实在多一点”。👍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里的【流】


北魏《元桢墓志》里的【在】


其实吧,这两个错别字压根不需要解释。

多看些传世碑帖,你就会发现,

古人写“流”总是没点,“在”字有点的情况也并不少


古人的标准字意识不如今人,所以一个字常有多种写法。

很多景区里的“错别字”都是这种状况,但导游们特别爱破译这里的文化密码。



比如康熙给承德避暑山庄题字,避字多了一横,

导游就解释说——这是康熙皇帝想强调,他是来避暑的,不是避难的,不是逃避,所以故意多加了一横。


颜真卿《李玄靖碑》


赵孟頫《三清殿记》中的【避】


其实吧,避字多一横,实在是古代碑帖里的常规操作。

比如颜真卿的《李玄靖碑》、赵孟頫的《三清殿记》都是这么写的。



又有一次,康熙去杭州西湖溜达,留下“花港观鱼”四个字,这里的鱼少了一点,导游就解释说——四点底是火的意思,康熙仁慈,不想把鱼放在火上烤,就少写了一点。🤔


这回,导游倒没完全胡说。

楷书里的四点底,确实多由火而来,所以煎、熬、熏、煮、照、热等字的意思都和火有关。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中的【鱼】


颜真卿《郭虚己墓志》中的【鱼】


而且古人也确实有把“鱼”字底下的四点底写作“火”的。

比如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颜真卿的《郭虚己墓志》都是这么处理的。


《毛公鼎》中的【鱼】


隋《杨景墓志》中的【鱼】


不过,就文字学而言,此“火”非彼“火”,

鱼字底下的火,追溯起来其实是尾巴的象形。

康熙把它处理成三点确实少见,但也绝非没有先例,比如隋《杨景墓志》中的“鱼”也只有三点。



所以,康熙这两处题字其实都算不上错别字。🤗

不过,康熙的五世孙咸丰,在给天津报恩院题字时,可能真写了一个错别字。


目力所及,院字并没有这种写法

导游们为这个错别字提供了一个说法——

原来,咸丰是故意写错的,他想表达的是,恩是报不完的,所以院右边的“完”不能写全。


这个说法,也不知出自何处,保不齐是导游们编的。

但编也编得好啊,你觉得呢?😘😘



文字 | 沉迷工作咸鱼癸

排版 | 无心旅游明月月



想学习书法或想了解关于书法的更多知识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凝书房」 或直接加教务长为好友,

咨询相关事宜❤教务长3(大凝爱书法的全拼小写:daningaishufa)



为什么景区里总有些稀奇古怪的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