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学提要2: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书接上回。
一、离子键
1. 形成条件:;形成原因:
(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
2. 离子键无方向性与饱和性,离子键会有一定的共价性,共价键也会有一定的离子性。
3. 离子的价电子构型(略)
注:当离子的与
大致相同时,正离子对同种负离子间的作用力大小:2、18、18+2电子构型正离子 > 9~17电子构型正离子 > 8电子构型正离子(由d轨道电子云形状,可知d电子对核的屏蔽效应弱)
二、离子极化(在电场或磁场的影响下使电子云变形)
1. 极化能力
① 正离子越大,极化能力越强;
② 不同电子构型,正离子极化能力:2、18、18+2电子构型正离子 > 9~17电子构型正离子 > 8电子构型正离子;
③ 反极化作用(削弱距离最近化学键):
(e.g. 热稳定性)
2. 附加极化效应(略)
3. 离子极化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影响:
① 离子键共价性升高;② 金属化合物晶型改变;③ 金属化合物熔点/水溶性/热稳定性变化;
④ 离子极化作用越强,金属化合物颜色加深。
三、共价键(此处指2c-2e的共价键)
1. VB法
① 电子配对原理(共价键具有饱和性);② 轨道最大重叠原理(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2. Lewis结构式
① 使用范围:电子构型为
② 画法:略(本质上鸡兔同笼)
③ 形式电荷()=原子价电子数—原子周围成键数—原子周围未成键电子数
的作用是判断Lewis结构的稳定性:
(i) 稳定结构的应尽量小;
(ii) 稳定结构中应尽可能避免两个相邻原子之间的同号。
注:(i) 另有=原子周围成键数
(8
原子价电子数) 的等价算法;
(ii) 计算时双键当2根单键处理,三键同理。
3. 杂化轨道理论
① 杂化方式(略)
② 杂化轨道成键键能:
4. VSEPR理论(配合物相关见后)
键数;
中心原子价电子数
周围原子接受电子数
;
作用:预测空间结构。VSEPR理论的杂化—分子构型表(略)
注:(i) VSEPR理论中,重键的bp数=1;
(ii) vp=5时,lp应优先放于正方形平面的顶点上; vp=7时,lp应优先放于五边形平面上方或下方;
(iii) 若已知分子结构,则观察法也可获取vp, bp, lp值。
5. 键
① 定域键
注:若复杂分子中的两原子间形成配键,需注意是否有d-p
键。
(这两种键型合在一起有双键性)
② 离域键(大
键),符号
,m为
轨道中电子数,n为成键原子数。
(i) p-p离域键(有单抓单,没单抓双/空,不要漏)
(ii) p-d离域键(略)
6. MO法
① 原理:
② 原子轨道合成分子轨道时的三原则:
(i) 能量相近原则;(ii) 对称性匹配原则;(iii)最大重叠原则
分子轨道中的电子排布遵循原子轨道电子排布三原则。
③ 分子轨道能级图(能量高的更高,低的更低)
(i) s-s原子轨道组合;(ii) p-p原子轨道组合
注:在p-p原子轨道组合中需要考虑是否存在s-p混杂。s-p混杂会导致中电子云重叠程度没有
大。经验上,在第二周期若存在
的原子,则一般情况下存在s-p混杂。
7. 前线轨道理论(MO法的进一步发展)
① MO法证明,被电子充满的轨道通常是低能量的,这就是它们被充满的原因;则空轨道通常是高能量的;
② 相关概念:Nu为亲核试剂,E为亲电试剂,HOMO为最高占据轨道(最高能量的充满轨道),LUMO为最低空轨道(最低能量的空轨道),称HOMO与LUMO为前线轨道;
③ 理论要点:Nu的HOMO与E的LUMO之间的成键是最理想的。
8. 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
注:比较键角时,考虑体系中排斥力,有 lp > bp,bp中重键>单键
对于型分子:若
,A—B间的bp偏向A,bp间的排斥力增大,键角增大;若
,A—B间的bp偏向B,bp间的排斥力减小,键角减小。
特例:,P—F具有部分双键性(因为P作为第三周期的元素,其原子有空的d轨道,使F的lp有向其中配位的趋势),键角比
大。
四、分子间作用力
1. 范德华力=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色散力与分子质量正相关,而色散力≈范德华力(除了少数极性分子),所以一般近似认为范德华力与相对分子质量正相关。
2. 氢键(略)
注:氢键的物质的量的计算用均摊比例法(类似于某些晶体计算的分摊技巧)
(2023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