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登临意剧情诗句摘选及部分考据

*以下文字包含剧透(不过大家应该也都看过登临意剧情了吧)
随着玉门向京城驶近,“岁”的问题已箭在弦上,对于明年的春节故事,大家是否已经期待拉满了呢?不过,在开始漫长的等待前,不妨先回头审视一下本次的剧情吧。
鹰角文案实力的增长,其实在几次春节活动中已然可见一斑,本次春节活动中大量诗句的引用创作、对于借景喻情、移步换景等手法的应用也相当娴熟,其对于玉门武者、官者、群众等群像的生动刻画更是使人动容。因此,我想先从诗句入手,赏析本次剧情的一角。
由于第一次编辑此类专栏,如有疏漏或错误,欢迎在评论区中指出。


人不辞路,花难留枝。
“人不辞路”出自《施公案》:“人不辞路,虎不辞山”。意为人们只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
而“花难留枝”又意花朵飘零,难以长留枝头。
笔者以为,这里结合重岳的话,可以理解为:人们一般来说,是不愿离开一处固定之所活动的(中国乡土文化的体现),然而大哥与凡人不同,受限于自己的身份,他却难以有固定之所长留。大哥决意要走,却又带有对玉门的不舍,这一份情感贯穿后续的剧情,而令姐对此看得透彻。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可以译为:清和的夜气中,满城的歌舞声刚刚散去,这番景象使得过路人都不信这里是边镇尽头。
本句诗引自
穷边词二首
【作者】姚合 【朝代】唐
将军作镇古汧洲,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此诗通过描写边塞城内的歌舞升平之景,赞颂守军将领们的功德。从令的应答可见,这句诗是她百年前来玉门时所留,彼时玉门歌舞升平。我想,这里多多少少为接下来玉门城内的风雨埋了伏笔。


黄沙远来三千地,洗罢流年一屈指。
这句诗应是原创,“三千地”极写天地广阔,玉门之远,在这番意境中,流年又似屈指般短暂,正好对应了上文中重岳所说“偌大江湖,总有地方可去”、“只是过去一同举杯言笑的人,如今一个都寻不到了吧”。天地之广,却寻不到一个可以长久寄托情谊的人。
(这样的情感矛盾其实在画中人中已有出现,夕为黎作了一番恒久的画卷天地,而又不得不在现实中迎来与她的离别。)

长风不灭原上火,一夜征人尽望乡。(这句诗在令模组文案中也有出现)
其中,“一夜征人尽望乡”引自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朝代】唐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原诗中,作者通过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征人望乡之情,人物不尽的乡愁跃然纸上。而与玉门的设定相结合,十七声鼓后闻此诗,更为玉门平添一分苍凉而坚毅的气息。玉门城百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写在了玉门人的脸上,刻在了玉门人的骨里,这是塞上狂风所吹不尽,磨不灭的。

云动千里雨,截在此山晴。
这句诗应该也是鹰角为截云写的。乌云飘动,四方皆雨,只有一座山头放晴;流寇战乱,八荒烽火,唯有一人可依。截云师傅是否有意将她托付与重岳这座晴山呢?只是我的一番猜测。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可以译为: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却发现,终究是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引自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作者】刘过 【朝代】宋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这句诗与梁、鲤、槐三人的情形十分契合,当年少年时同游,挥斥方遒,如今再聚首,一人为精武而痴,与梦想走近,与家人走远;一人受官职所限,四处奔走,再也难以放下身份回归平常;一人泯于人群,怀着理想享受现实的平凡。当儿时的志气被世事磨平了棱角,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曾经的自己?关于这一点,还是老鲤看得通透——现在的相聚已然可贵,珍惜当下便是对过去自己作出的选择给予了最大的尊重。

武者攀高,当凌绝顶。
万籁无声,风停云遏。
“当凌绝顶”引自大家非常熟悉的望岳
望岳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句本身很好理解。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望岳》一诗的标题在此处别有深意。杜甫望岳是站在泰山上望远,而对于槐天裴(pei)而言,重岳便是那座“岳”,“望”又成了仰望,战胜了重岳,他才可在人间一览众山小。
这一段的剧情演出蛮精彩的,要是做成动画就更好了。


百丈狂沙吹雨,咫尺惊雷连云。
当年掷盏飞残暮,今宵抔酒对高城。
天地入瓮瓶。
路断何妨豪兴,岁老但问归心。
一夕春寒催铁甲,万点秋霜洒玉门。
长梦悲古今。
面对天灾,我们并非无计可施,我们有令,并且她还会现填一首《破阵子》(bushi)
上阕写景,“当年”、“今宵”二句分别写了令在尚蜀和玉门抗击天灾的情形,下阕抒情,“岁老但问归心”是令自嘲年长却又不忘初心,下一句以春秋意象写玉门战事的沧桑。整首词有飒有悲,令姐抗击天灾时的帅气也跃然纸上,其看遍世事后的心境也不言而喻。

来去春景,怅然秋心。
重岳的这份情感其实很难用言语去解释。春去秋来,轮回往复,有些情感被时间的洪流携去,有些情感不因日月更替而流转,有时情感隔着时空的壁障而不见,有时情感顺着相连的人心却难遇。纵然阅尽世事,读遍心机,也最终化作一句无奈的慨叹:“人呐。”

春生夏荣秋伤冬藏,裁错春秋,剪宇怀腹。
“春生夏荣秋伤冬藏”出自《鬼谷子·持枢·全篇》,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后也被引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在这里应该就是指日月交替,时光飞逝。

“裁错春秋,剪宇怀腹”也出现于对睚的介绍中,字面意思即为,在四季中裁剪空间时间,将宇宙一方的剪影藏于自己怀中,对应了睚改变四季时令,以及裁剪创造得以容身的空间的能力。
这里的重岳真的是又洞察又帅气,每一句话都直击睚的软处,解气的同时也可见大哥心境的成熟。

一江飞冷,千树寒碧。
如武侠小说般经典的武林场景描写,巨兽与人站在舟的两端,千年春秋的恩怨承载于轻舟之上,别有一番意境。


鸿蒙升落,时得其序,物分其列。
这是睚对于天地初始的描述。
(这一段剧情其实蕴含着很大的信息量,还等考据大佬们加以分析。)

酒醒提壶去,沧桑入诗篇。
这是令对于自己的评价,神似“事了拂衣去”。令的身后,十二位天师为守城受伤,林家父女轮流抗击风尘,处于最前方的令却记得当时喝醉了,这是何其的强大与洒脱!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引自
孤雁
【作者】崔涂 【朝代】唐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这句诗所写是作者站在驿楼上,极目远望所见:天穹之下几行鸿雁北行,渐渐地,只留下一只孤雁在低空盘旋,向其发问:“你将孤身去往哪里?”。原诗借飞雁写出了诗人羁留客地的离愁。
而在剧情里,雁群喻指玉门,孤雁喻指重岳,偌大的一座城,容不下一个人。孤单与悲情顺着夕阳泻下,投在大漠苍茫一片中,那一点残墨之上。好在雁群已然飞去,鼓声却应时响起,左宣辽不负这一份情谊,重岳不枉这几载付出,他仍有他为其送行。纵然漂泊无依,人心有其归处。

“登临意”之前,还有一句“无人会”,两句相合,这次的故事才算完整。
玉门遭难,众人齐心;重岳功成身退,行走江湖,有诗云:
云晞万象,
烟荡孤径,
挹罢河汉共伶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