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海与山 · 青岛二日游记

2023-07-24 22:56 作者:景育  | 我要投稿

应友人花间有鹿来之邀,2023年7月21日刚下班,就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城站。原以为复兴号的一等卧是什么高大上的卧铺——我甚至以为是那种纵向的卧铺——结果和我熟悉的软卧却无大异。无非是卫生条件好了一点,装修精致了一点。

到了晚上,我旁边床铺一对母子上车,那小男孩看上去八九岁的模样,竟然叫我叔叔。不觉感叹自己已经老了。我记得,大概我这么大的时候,我也和我的母亲共一张软卧的床铺,往返于父母工作的地方和我生活的地方。大概等我超过了一米三还是一米四,买半票也有一张床位时,就没再和母亲挤过。不清楚现在的制度如何,我当时是这样的。

戴上今年新买的蓝牙耳机,九点多就熄灯准备睡觉。我依稀记得2017年的那个暑假,我刚刚高考完,也是戴着耳机,在回老家的路上听洛天依的新歌《追光使者》。

和十几年前的卧铺不同,以前基本上第二天都要晚点的,看样子立及甬不算慢,第二天准点把我送到了青岛北站。和花间约在人民会堂见,我一不小心先到了一会儿,四处乱走,看到了熟悉的字样——我在青岛很想你

青岛海底世界

最初计划是去海军博物馆参观的,结果没有及时预约上,就去了附近的青岛海底世界。海底世界分为五六个部分,一张170的票可以浏览全部。

第一站是青岛水族馆,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座水族馆,目前这里是水母的展览区。水母很灵动,很漂亮。好巧不巧,当天7月22日又恰好是海伊的生日。

可惜它们游得太快,而我的手机曝光时间又长,很难捕捉到十分清晰的图像。

之后又是标本馆和模型鲸馆,再然后便是位于地下的海底世界。

企鹅
耗儿鱼x 马面鲀
海星

听花间说,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四川流行的耗儿鱼原来是一种海鱼,在海底世界叫做马面鲀。


台东步行街

青岛的一个小吃街。不过不出意外,这里90%的内容都是全国各地都有的,例如臭豆腐、烤串、章鱼小丸子……

因故,我去找了找青岛的特色,主要是蚝仔煎脂渣

蚝仔煎

蚝仔煎 · 有点类似于我之前在厦门迟到的蛤蜊煎,就是把海鲜放在面浆上煎熟。

脂渣 · 提炼猪油时,剩下的肉渣滓。我在湖南吃称为“油渣滓”,不过青岛的脂渣比较大一块。这个不便宜。

八大关

八大关主要是一些近代的建筑物,我们在里面瞎转,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地质展览馆,里面展出了一些矿石。

酷暑难耐,本来找到一个比利时还是什么领事馆的旧址,已经改造为咖啡店的那种,结果坐满了。坐在外面又属是没有意义和价值

于是只好在旁边找了一家有意义和价值的咖啡店。贵是比我平日里接触到的咖啡贵个一半,但是他这里用的是咖啡豆现磨,又比速溶饮品高级了不少。花间有鹿来忙里偷闲,坐在落地窗前,拿出笔记本电脑,忙着给南北组夏日歌会的预告片投稿。

肉桂咖啡
玫瑰拿铁

本来中午时还在下雨,到了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天空放晴。要我说,天晴了,拍一个信号塔都是好看的:

那精美的花石楼也不例外:

花石楼

沿海徐行,薄薄海雾还未散去,远处有些灰蒙蒙的。

这次行程匆忙,加之青岛的海滨被很多藻类侵扰,绿绿的排成一条,清理工还在烈日下辛苦工作,把这些藻类清走。

啤酒 · 烧烤

青岛随处都是啤酒,而且是以几个水龙头的形式组合,弄成一个大柜子的模样。离开旅游风景区,来到朴素的居民区,随意找了一家烧烤店入座,吃了一点啤酒和烧烤

信号山 
信号山·

信号山 · 总督楼

信号山是青岛滨临大海的一座山,以前山上挂起信号旗来指挥航船,故名。

在信号山的一侧,有德国殖民者胶澳总督的住宅——总督楼。总督楼内房间众多,并且每一个房间都很宽敞。设置了很多灵巧的室内窗户、小阳台。尤其是钢架和玻璃圆顶的花房,让我想起来了巴黎新艺术运动的 Grand Palais。

不得不说,整个建筑物还是很不错的。原神的蒙德取法德国,但是又太古。星穹铁道的贝罗伯格是蒸汽朋克,但是又更科幻了点。而浏览青岛的近代建筑,红瓦、黄墙、绿叶、清泉,似有德国古典城堡的韵味,而暖气片、大开窗、黑色路灯、有轨电车,又颇有异世界的科幻感。

走到总督楼的外面,随手拍一张。

德餐

从总督楼出来,本着就近的态度,找了一家德式餐厅。

内部的装潢属实惊艳,并不是相同的桌子、灯具复制粘贴,而是实实在在各不相同。

三文鱼包裹的沙拉,外面是嫩嫩的鱼肉口感,里面则是清脆的果丁。这点冷盘倒是就已经让人有点吃饱。 

德国的香肠久仰大名,可惜这份烤肠拼盘里有三四种烤肠,但是我却不能一一叫上名字。细细品尝,纯肉的口感,再加上洋葱、黑胡椒等香料的味道。德国酸卷心菜、酸黄瓜、黑醋栗,再配上这黄色的酱汁,每一口都滑嫩无比。

烤蘑菇,蘑菇里放了芝士。

薄皮比萨,我们主要就是把虾吃了。

青岛美术馆

青岛美术馆是之前的宗教场所,结合了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个宗教的风格。目前是三个展馆,馆内的美术展品则和展馆本身关联不大。这个罗马馆倒是有点“新亚式”的风格。

总督府

昔日的总督府已经变成了人大和政协的驻地,不少新人在这里拍摄婚纱照。

圣弥额尔

圣弥厄尔大教堂

圣弥厄尔大教堂远远地就能望到,不过这是近代建筑,里面是平顶的,而非什么罗马式亦或是哥特式。

结束

无独有偶,在离开青岛的前一刻,又望到了这样的语句——我在青岛很想你。似乎是,成为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青岛站是一个尽头站,也是保留了红顶黄墙的德式建筑风格,匆匆进入车站,为这特种兵式的青岛之旅画上了句号。感谢花间有鹿来的热情款待。


徜徉海洋和山峦,品鉴建筑和菜肴,实在是极富意义和价值的旅程。

海与山 · 青岛二日游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