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七修类稿》明 郎瑛 (二十四)

2023-08-06 20:05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1 我有位前辈朱士容海,弘治年间任兴化府同知,他老婆怀孕时,到九里湖求梦,后梦见一小吏手持文册来家中,说“这是以前科举的一旧案。”将册子打开,里面只有一个“魁”字,解梦的说“肯定生个男孩。”后来果然生了个男孩,于是将他取名为“魁”,这孩子弱冠时就能日记千言,乡试也是第一名。到了二十岁,忽然生病一直恶化,病危时自己说“魁字二十鬼,我命完了。”没几日,果然死了。 我有个义姪夔也到九里湖求问终身事业,得到二句诗“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当时我解说这是一生贫贱的意思,现在果然如此。九里湖灵异事很多,这二件事是我亲身了解的真事。 2 后汉李尤的《墨砚铭》说“书契既造,砚墨乃陈。”说明当时有书契也有墨,但我认为可能只有名字,或者是煤炭之类的,不然,为何当时的书、史没有提到呢。 到了东晋《汉尚书》有说令仆丞郎月给隃糜墨两枚,看来是在东晋时才开始有墨。到了五代,才开始有非常精致的墨了。那是因为后梁、南唐、前后二蜀,这些国家的皇帝精于写作,各地都有派驻专门管理笔墨纸事务的官员,所以梁有张遇,后唐有李廷玨父子,蜀有李仲宣,他们在当时非常有名气,也有一些流传到后世,大多是圆墨,墨面有雕龙或盘丝。 到宋朝潘谷、陈惟达所制的墨也不输前面这几个制墨大师,但一般世人只知道有李廷玨,因为秦少游有收藏廷玨的墨,潘谷上门拜墨而更显著名。 现在的墨是出自安徽歙州,因为廷玨家住在歙州,当地也因此有名,百姓也以制墨为业。 3 杭州天竺观音像,传说是晋朝天福四年,僧人道翊有一天傍晚看见前面山涧中有光,于是前往观看,得到一根奇木,第二天问他人,没人知道是什么木料。道翊找来木匠孔仁谦令他将木料雕刻成观音大士像,现在民间传那木料是沉香,但不是沉香。 《墨谈》认为观音大士像是金兀术取自燕京玉河乡,到此见有观音寺便奉上他带来的观音大士像。地方志说木料是在井中找到的。 我觉得《墨谈》的考证是真的,比如金陵的志公 泗州二位僧伽的真身,本来也是在北京庆寿寺圣容殿,因而可知《墨谈》讲的没错。后来称观音大士广大灵感这些名号,都是宋世所加,就因大士像极其灵异,所以累朝皇帝都有加赐,一般民众官员也乐于布施些龙章、凤辇、珠贝、金玉等,并造一间硃红小殿来放置观音大士像。 我年幼时曾经见到过有几颗大珠,以及大小珊瑚树二株,还有玻瓈瓶、玻瓈盏各一,和一顶瑶冠。听说以前有玉观音 玉钟各种异宝,可是在成化年间被奸人王臣拿去了,如今见不到了。但是香火到现在还是和以前一样旺盛。 4 元朝明濬,字天渊,是个胡人,元世祖明安后人,他髯长数尺,是仕元学士,元朝亡后,便削发为僧,改名为来复见心,但胡子依然留着。 太祖皇帝得天下后,召他来京,责怪他说“你是不是不想替我做事,才故意出家为僧的?我现在就要留用你。你这样剃去头发留胡子,有什么道理?” 来复见心说“削发无烦恼,留须表丈夫。”太祖皇帝听笑了,然后让他回去,并诏赐衣食。 见心写了首感谢诗说“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阙下彩云明雉尾,座中红䒥动龙光。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盌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 太祖皇帝见了诗,大怒说“你的诗中用殊字,是不是说我是歹朱呢?又说无德诵陶唐,是不是说朕无德,你就是借陶唐来说我无能,这是个什么样的奸僧,竟然敢大胆到如此。” 见心见太祖皇帝如此便玉筋双垂(僧人圆寂时的一种瑞相),在丹墀下圆寂。 见心有书《蒲庵集》流行在世,真可谓是个忠于元朝的得道高僧,可惜《元史》没记载。 5 仁和王天碧澄,号雪村,小时候学作诗,书法是学赵孟頫。里甲为他报名到有司当差,藩司对他写的辞而发怒,于是将王天碧派到处州府架阁库(档案库)服役,架阁库位置偏又冷僻,王天碧也没办法,只能服从。 有天,他以马为题在书府门前的罘罳(设在门外的一种屏风)上写了一绝说“一日行千里,曾施汗马劳;不知天廄外,谁是九方臯。”书府主见到这诗,问“谁写的?”大家回答说“小吏王某写的。” 书府主叫人去将王天碧找来,问他“你以前是弟子员(县学生员,指读书人)吗?” 王天碧说“我只是个农民。” 太守非常吃惊,出“南山晴雪”为题来考他,雪村拿起笔,写下“雪霁南山正坐衙,莹然相对两无瑕;瑞光晓布三千里,和气春生百万家。未可拥炉倾竹叶,且须呵笔咏梅花;丰年有象皆侯德,五袴歌谣遍海涯。” 太守见诗非常欢喜,于是让他到学馆去教学生,命别人代替他的职缺。有天,太守到学馆,见课本上有个对子“三个半钟钟半酒,一边双陆陆双星。”又有“嫩竹似村姑,遇节略施轻粉。残梅如老妓,下梢犹带余香。”太守击节而叹,说“这么有才华的人,竟然是农民,都是命啊?” 此后太守逢人便介绍雪村,雪村因此在士夫间非常有名气。他服役满后,回到杭州,杭州运使请他代写文章,运使一看文章,更加敬重雪村。但雪村认为,凭自己的身份在公门中出出入入非常不雅,于是坚决说自己身体不好辞去。后来,他与各地文士结交来往于湖山,可惜还不到六十岁(原文 下寿。按《庄子 盗砳》说“人上寿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就死了。他有本《羹藜集》流传世间,只有一个儿子,现在是员外郎。 6 用磁针引针,用蠏黄溶解油漆,这是因为事物相生,有不期然而然的功效。我曾经有收集过这类的题材,有些听老一辈人讲的,有的是我自己的经验,如今我将它们摘录下来,让有遇到的人得以方便。 煮鸡头前用防风水浸下,一个月不会坏掉。 用鸊鹈的油脂涂刀,永远不会生锈。 用杉木炭在路上画线,蚂蚁不敢过。 收藏盐酒蠏时一器放十只,然后将皂荚放在置入中间,能很多年不坏。 如果衣服沾上油漆,先用麻油渍油漆处,可以将油漆洗干净,然后再用少水溶开水胶,再洗去麻油,因为胶性与油相和,即刻有如米泔,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在桐油上。 要是衣服被油所污,将滑石粉末糁在上面,放上张纸,再用熨斗熨下。 衣服沾血,将萝卜嚼细,擦下能去血迹。 画在绢纸上的墨跡,用灯草渍水能洗去墨跡。 山查子和水浮炭放一起,很长时间能不变色,肉也不会烂去。 先将犀牛、羚羊角镑成片,再用纸包好,然后放入怀中久一些,拿出来就比较好碾成末。 先把乳香放在墻壁缝隙中半天,再剪指甲两三片同放到钵中擂,不会粘容易擂成末。 要碾兔丝子前,先撚几枚纸条放在中间,马上驯帖(即刻)碾成粉。 香附子先去掉皮毛,然后炒到焦熟再投入水中,等浸透后漉出暴晒到微燥,放入捣臼,应手而碎。 艾叶柔软不好着力,放入白茯苓三五片一起碾,即时成末。 衣服发霉(原文 梅黴)成乌花的地方,用梅树的老叶子擦洗可以去除。 旧铜器发黑,用香饼末和醋涂下过夜,明日拿水草一洗即成新了。 用好的香油浸生鲥鱼片,即便在夏天也能经月不坏。 将蒸过的干冬菜同肉一起炒,在夏天不容易坏。 缸如果裂了,先将缸箍好,拿到烈日下暴晒,或用炭烧缸裂缝处到极热,用好沥青末糁入缸缝处,让沥青的融液没入缝中,直到满出,再用火烘涂开,这样处理后,永远不会漏。近来用盐生来补,效果也不错。 橙子、桔子放在绿豆中,不会烂。 将腊月的冰雪收藏,到时候浸青瓜果,可以放久一些。 酸酒,每罈投入一二斤烧极热的铅,能去尽酸气。 被墨沾污的衣服,用杏仁 半夏 生白果,随便一味捣烂,揉一会儿再用水洗就能去墨渍。 衣服上的油垢,用莙薘灰或萝卜豆稭灰汁洗能去除。 鸡鸭的食物拌土硫黄细末,鸡鸭吃了能肥。 母鸡吃食内夹麻子,母鸡吃了光下蛋不抱卵。 木槿叶揉汁浸丝络,丝络不乱。 清水揉梅叶洗蕉葛衣,到夏天不脆。 将艾叶放入燕窝,来年燕子不再来。 耳鸣,用芝麻稭磨碎,顺风一撒能禁鸣。 骆驼的粪烧烟可以杀蚊虫壁虱。 槐树如果长虫,在长虫处下擂鼓,虫子就会掉下。 青石上不可以放蘆束,否则一敲就断。 蘆席不能盖石碑,不然久了会有蘆席的痕迹。 珠子不能靠近铁器或被栢木气熏,因为有发生这类珠子被女人带着去吊丧时自己爆碎。 晒干荸荠弄成末炒猪头肠,不要盖锅,熟的时候少烹白酒,这样脆而美味。 7 杭州城东有真如寺,弘治年间有位僧人名景福,他养了一只猫,这猫非常通人性。 大和尚每次要去诵经时,都会把锁匙交给猫,诵完经回禅房,就会敲门叫猫,猫会嘴咬锁匙从洞里钻出,把锁匙交给大和尚。 如果是别人来敲门,没反应;或者声音不是景福大和尚的,永远没反应。这事儿可真是怪异。 8 韩世宗在扬子江大战金兀术,这兀术败得吓破胆,有个姓王的福建人教金兀术用土垒在船上再射火箭,就因为这样兀术逃脱,至今人们非常恨这福建人。 德祐年没人要写降表,福建人刘褒说我来。 然后行省写贺表,文章实在难于写,这次还是福建人,福建人陆威写道“禹贡之别九州,冀为中国,春秋之一大统,宋亦称臣。”这词写得太那乖张,不同情宋朝也就算了,明显是甘心屈虜元朝,这实在太可恶。 也许这几件事的发生,偶然都是福建人吧。 9 我曾经听说这么一事,杭州医生吴景隆的老婆生下一子,这孩子脸是青色的头上没有头发,卻长有双角,极像夜叉的模样。 一生出来,吴医生要杀他,这小孩赶快躍出窗外,再跳上屋顶逃去。吴家动用所有人追捕,后来那孩子被人们用布包裹住捶死。 我本不信有这种事,后来见到吴乐闲有本书叫《私抄》,里中也有记载这件事,才开始相信是事实,因为吴景隆、吴乐闲二人是至交好友。 10 正德庚辰年,回族人新桥邓副使家中灶下,放着的一堆柴忽然大放光明,这光明如月亮的光,家人急忙将木柴移到别处,还是照样放光,这光放了十多天才停止。其间,就是只放光,也没再发生别的事。

《七修类稿》明 郎瑛 (二十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