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中港通关职业技术学校热烈召开市技工院校公学一体化研讨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省人社厅《辽宁省技工院校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辽人社函〔2022〕122号)和《大连市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大人社〔2022〕145号),大连中港通关职业技术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大力推进焊接专业积极参与省人社厅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建设。
大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为加快推进技工学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立大连市技工院校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组和专家组,按照人社部和省人社厅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安排,工作组(王晓红、王文忠、魏春旭)和专家组(杨连福、陈岩、张琦、郭实、叶国萍、张敏、季宝箭)及相关学校二十余人,于2023年4月27日上午到学校组织开展焊接专业工学一体化研讨会,研究制定学校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组织指导学校开展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建设工作。
为了更好的推进工学一体化课程建设,以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深化"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念和"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实现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的"三个转变"。
选择焊接专业对工学一体化课程建设进行探索实施,深入学习,结合本校所在地域产业、教学实施条件和学生学情制定本方案,有目的、有步骤、有秩序的推动我校工学一体化建设。
▼大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能建处副处长王晓红讲话
大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能建处副处长王晓红表示:为加快推进我市技工教育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大连市技工院校推动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中第一阶段实施步骤的工作部署,在大连中港通关职业技术学校举办工学一体化现场观摩研讨会。
近年来,我市技工院校积极参与省人社局组织的工学一体化教学视检工作,已经有五所学校参加了省级以下的市检。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成果也得到用人单位、在校师生和家长的肯定。2022年各技工学校积极申报人社部工学一体化的建设项目,经过激烈的小组评审大连中港通关职业技术学校焊接加工专业获评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及建设专业。
焊接专业工学一体化建设方案汇报
学校焊接专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学校参与的原则,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学校和企业无缝对接,双师带徒、工学交替,“订单班”“委培班”与企业共同培养学徒。在本次研讨会上,朱瑞老师通过两个环节汇报并展示了学校焊接专业工学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和方案、教学设计及实训操作。设计思路:
一、总体要求
解决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需要将“课程教学模式”升级到“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是包容关系。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精神过程中,必须从培养人的角度考虑人才培养问题,必须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将课程教学模式升级到培养模式。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学有所教”升级到“学有优教”的培养模式。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必须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的期盼相适应。
二、具体要素
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成的各要素:
1. 构思:明确技能人才培养的理念、使命与方法。
2. 设计: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成的各要素,包括专业划分与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本、课堂教学和学生评价。
3. 实施:将设计转化为人才培养实施的真实过程,包括确定培养对象,配备师资队伍,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设备设施、实习企业、实训基地,编制学业考核与评价的工具。
4. 运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维护、改进和淘汰。
焊接加工专业
辽宁省优质专业
评定等级为A级
全国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
三、我校基础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具有服务意识、具备工匠精神、综合职业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人才为目标和要求。近3年来学校焊接加工专业毕业生毕业率100%,就业率100%,其中央企国企占比达到80%,用人单位反馈满意度也是100%。
建设目标:2022年11月-12月完成《钢结构焊接》课程标准解析。2023年3月完成《钢结构焊接》学习任务工作内容分析、学习任务教学活动策划。2023年4月完成《钢结构焊接》中第一个参考性任务--工字梁焊接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课程考核实施。
建设思路:2022年12月《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手册》(试用版)出版,学校参与焊接专业工学一体化建设的老师积极学习,对工学一体化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工学一体化课程建设过程包括课程标准解析、学习任务工作内容分析、学习任务教学活动策划、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课程考核实施等六个章节组成,该项目在教学实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预期效果及收益
到现在为止,工学一体化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施过程,激发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专业技能方面提高学生对各种焊接位置的应变能力。在职业素养方面,强化学生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及工匠精神。
工作组和专家组对建设方案汇报、教学设计及实训操作提出意见建议
▲大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能建处副处长王晓红提出:
第一,工作组和专家组会全过程积极创造条件,全方位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为学校申报和建设工学一体化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服务、指导和保障。
第二,通过组织研讨会、现场教学观摩等活动,指导各试点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提高,规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材使用、技能训练等,提高专业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第三,表扬了学校焊接专业工学一体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通过本次研讨内容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全面完成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充分发挥试点学校的示范带头作用。
▲专家组组长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院长杨连福提出:
第一,将工学一体化与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及相关课程进行融通合一。创新教材形式,开发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包,包含教材、工作页、教学案例库、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第二,随着工学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建立工学一体化典型任务库和学生资料储存档案。坚持就业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设置、教学资源开发、教师培养工作,广泛推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工学一体化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热情,并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焊接专业学生只会焊试件,不会焊产品的这一难题。工学一体化的最大亮点是通过以小组合作的这一模式,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根本上实现了育人的作用。
大连市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研讨课圆满结束,明确了大连市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本着不忘职业教育初心,永担职业教育重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着实推进大连市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