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得好》清 石成金
(二) 只管衣服 有一人去拜访朋友,他和朋友在大厅聊天,看见一位仆人捧茶走来,仆人身上没穿衣服,只是用绳子穿两片瓦片,将下身的前后遮盖住。主人大怒说“有客人在,你这奴才怎么穿这粗厚衣服出来呢,这成何体统?快去,换件轻软衣服。”仆人答应一声,便离去。一会儿,仆人来到大厅,是两片荷叶遮盖住下体,感情是两块瓦片换两片荷叶。客人见了对主人说“尊府这样子奢华,一般人家估计无法消受。”主人说“舍下并不奢华啊。”客人说“不说别的事,就是你家这位小哥,不但有粗厚衣服穿,还又准备了一套轻软衣服,何况别的事呢?”主人说“这小哥,当年聘请他来我家的时候,已经有言在先了,他吃饭回自己家吃,我只管他的衣服,要是不肯与他穿一套换一套,能留住他吗?” 喝风屙烟 有一富翁,家中没请仆人,大小事都他一人在忙,劳苦不堪;他的几位朋友劝他去雇一个仆人使唤,自己也能过得舒服。富翁说“我难道不知道雇请个仆人的好处吗?但要我给工钱,要吃我的饭,我宁可自己劳苦,没必要请仆人。”一朋友知道这富翁特抠门,哄他说“我家有一位仆人,他不要工钱,也不需要吃饭,而且呢还很勤快,我送来给你,白白服侍你觉得怎么样?”富翁说“不吃饭不会饿死吗?”朋友说“不会,我这位仆人在小时候遇到一位神仙,传了他喝风屙烟的法术,每天喝风屙烟当饭菜,不饿。富翁听了,想了一会儿,摇头说“我也不要。”朋友问“这,什么原因不要?”富翁说“你说你的仆人喝风屙烟,我想请的人是一位能拉屎的,他的大粪可以用来灌溉田地,他屙烟,自然没大粪,那我不就少了一人的大粪灌溉田地了吗?所以,还是不合算。”(石成金评:不让吃饭,还要能出大粪灌溉田地,此老才能满意。) 狗吃屎 有人问我“狗子为何能吃骨头?”我回答“因为狗的肚子里有化骨丹,所以能吃骨头。”又问“狗子为何喜欢吃屎呢?”我回答说“因为他肚子不明白道理,所以喜欢吃屎。”(石成金评:人若昧着良心做事就是吃屎的狗子) 折钱买饼 有一富翁虽然有钱,但却极为吝啬,他希望请个教他儿子读书先生,不需要他提供酒肉饭食。有一位先生喜欢淡泊的生活,每天三餐只喝粥,有人将这位先生推荐给富翁。富翁想了好一会儿,他对先生说“这,我以为啊煮粥也很费事,不如这样,我情愿将粥折钱二文,给先生买两个烧饼吃,要是先生饭量小的话,还可以省下一文钱装腰包里,岂不两便?” 教诗 有一位教书先生正恨主人不招待好他,等学生到学馆后,正在气头上的他,很快速的念书。先生说“春游芳草地”,学生知道先生在生他父亲的气,他含泪支支吾吾读不全诗句。学生说“父亲...”先生说“父亲怎么了?”学生说“买肉”。先生一听,口气略缓教第二句“夏赏绿荷池。”但学生还是无法跟上随读,先生又问“你父亲买肉做什么?”学生说“说要请老师。”先生怒气稍微缓和,教第三句“秋饮黄花酒。”,教完后,问“什么时候请我?”学生说“今天。”先生大喜,极为慢速的教第四句“冬吟白雪诗。” 老虎诗 有一人向大众夸口说“我看见一首描写老虎的诗,写得非常的高妙,其中有四句,将虎描写一个尽。”旁人向他请教。他说“头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的虎’第二句是写那个‘什么什么的苦。’”旁人说“既然你忘了前二句,没关系,说说底下两句吧。”他仰头想了又想,说“不好意思,第三句我也忘了,还好我第四句记得明明白白,大概意思是凶狠得狠的意思。”(石成金评:古人说得好“宁在人前全不会,莫在人前会不全。”如果真有学问,你可以讲给人听;要是像这样,不如不说。) 人参汤 有位富家公子哥,他一大早出门,看见一位挑担子穷苦人倒在路旁不起,他问人“这位为何躺在那里?”旁人说“没饭吃,肚子饿了,躺那儿歇歇气。”公子哥说“既然没吃饭,为何不喝一盏人参汤再出门呢?这汤也能让人饱半天。”(石成金评:晋惠帝办宴席,他刚拿起一块肉脯要吃,东抚来奏说遭遇旱灾,很多农民饿死了。惠帝说“农民没米吃,可以吃这种肉脯啊,这东西也能吃饱肚子,何致饿死?”二件事一样。) 四时不正 一富翁冬天穿着厚厚的裘衣在暖阁里围炉聚饮,酒喝到一半,汗流出来了,他脱去裘衣,摘下帽子,大声说“今年的冬天不冷啊,竟然如此暖和,真是遇到四时不正的天气。”暖阁门外的仆人,正冻得打寒战,听到主人说这句话后,回答说“主人在屋里说四时不正,我们却穿着单衣在门外饿肚,寒风刺骨,这四时可正得很啊!” 答令尊 父亲教导儿子说“儿子,说话要机敏活脱些,不要太直接了。”儿子问“如何才能说得机敏活脱呢?”这时恰好有人到邻居家借几件器物,父亲指着自家器物对儿子说“假如这人是来向我们借,不可以直接说有,也不可以直接说没有,只说有些在家,有些不在家。你看,这话就显机敏活脱了,一切都可以这样类推。”儿子记下了父亲的话。几天后,有客人来找父亲,见到这家儿子,他问“令尊翁在家么?”儿子回答说“有在家的,也有不在家的。” 秀才断事 有一个没读书的乡人,他的志向是“希望自己能有百亩种稻的田地就满足了”他邻居是一位喜欢和人杠的人,知道后说“你要是有百亩田地,我就养一万只鸭子,把你田地里的稻子吃光。”二人因此而吵了起来,最后要找官评理,但二人都不识字,不知道衙门在哪里。他们拉拉扯扯经过一儒学馆,见这学馆红墙大门,便互相扭着对方进儒学馆。一秀才刚好走来,倆乡人以为秀才就是官,于是向秀才说这件事。秀才说“你啊先去买百亩田,你买完了,通知他养那一万只鸭子,然后等我做官了,才好替你们评断这件事。” 皇帝衣帽 一位从北京来的乞丐,他逢人便说他看见皇帝,有人问“皇帝穿什么呢?”乞丐说“头上戴着一顶白玉雕成的帽子,身上穿的是黄金制成的衣裳、袍子。”这人问“金子制成的衣裳、袍子,这东西穿在身上如何作揖?”乞丐很不屑地啐了一口,说“你啊,真是个不知世事的人,都已经是皇帝了,他要向哪个作揖。” 攘羊 有一妇人顺走了邻居的一只羊,将羊藏在床下,并嘱咐儿子别说出去。不一会儿,邻居开始沿街叫骂,儿子说“我娘不会偷你的羊”,妇人一听,急忙睁大眼睛瞪儿子,儿子指着母亲说“你看我妈这眼睛,活像床底下的那只羊的眼睛。” 瞎子坠桥 一瞎子经过一条无水的溪桥,不小心掉下桥,他双手紧紧攀住桥上螲木,心中想“不能失手,要不会掉下去,这儿肯定很深,下去我就没命了。”此时有位过桥的人,看见瞎子紧紧攀住桥上螲木,便向瞎子说“你不要害怕,放手,实地离你的脚不远,没事的,你这样子多累啊。”瞎子不信这人说的话,以为别人在骗他,想看他自由落体,他照旧紧紧攀住桥上螲木,攀越久越害怕,于是高声悲喊,但是溪桥自那人过去后,再没人经过,瞎子喊得口干,渐渐力败,失手坠地,果然一下就着实地,他因而大笑说“啐,要是早知道是实地,我之前何必那样辛苦。” 灭火性 有人他一心想见到观世音菩萨,于是他向一位大和尚请教“如何才能见到观世音菩萨呢?”大和尚教导他说“你啊,必须吃斋,而且性子急躁这个毛病要改掉,时时念观世音菩萨,这样子一段时间后,你就能见到观世音菩萨了。”这人怕自己记不住,于是当场自己编了三句话“吃长斋,灭火性,一心要见观世音。”这三句话他一回家便时时在口中念诵,一段时间过去后,终于感动了菩萨,菩萨变化成一位道人上门,道人来到他身边,他正在念这三句,于是说“您能再念一遍我听听吗?”这人念了一遍,道人又叫他念一遍,如此三次。这人生气了,他说“我已经念了好几遍了,你怎么一直问个不停,真够烦的。”道人笑着说“我才问几遍啊,你这人火气太大,一下子就生气了,这真菩萨如何见得着?”(石成金评:急性子何止不能见着菩萨,害死自己的都有。) 磕睡法 有一小婴儿晚上啼哭不睡,母亲很无奈,她忽然想起什么,对丈夫说“快去拿本书来。”丈夫很奇怪,问“拿书做什么?”母亲说“我每次见到你一看书就睡着了。” 拳头好得很 有一人从北京回家,总说北京好。一天晚上他和父亲在月下同行,路上有一人说“今天的月亮真好。”这人听了说“这月亮哪里好了,你有所不知,北京的月亮更加好呢。”父亲听了大怒,骂自己儿子说“这天底下就一个月亮,凭什么北京的月亮就比这儿的好。”说完便照着儿子的脸来一拳头。儿子被打,哭着喊叫“你这拳头有什么啊,北京的拳头那才叫好拳头。” 粗月 有位仁兄好斯文,每次与人说话,总是用个粗字自谦。一天,他在家请客人饮酒,不知不觉月亮升到空中,客人见了很开心说“今晚的月色真美。”这仁兄站起拱手说“不敢不敢,这不过是舍下的一个粗月儿。” 蠢才 兄弟俩去拜访一位客人,弟弟人比较迟钝。两人见客后坐定,主人上茶,拿出蟠桃干当茶点招待兄弟俩,弟弟问大哥“这是什么东西?”大哥回答说“蠢才。”换第二盅茶,主人拿出橄榄当茶点,弟弟又问大哥“这是什么东西?”大哥还是回答“蠢才。”兄弟俩离开客人家,弟弟对大哥说“刚才第一个蠢才有点酸,但其中还夹杂着甜;第二个蠢才嘛?那全是精啬(隐义:小气刻薄)。” 锯酒杯 一人去赴宴席,主人斟酒,但每次只是斟半杯,这人对主人说“尊府有锯子吗?能不能拿来借我用用。”主人很奇怪,问“你干嘛用?”这人指着杯子说“这个杯子的上半截既然盛不了酒,我把它锯去,这样空留着是什么个意思?” 心疼 有人办茶席,主人拿出一满碟核桃,其中一位客人一下就吃去了大半碟,主人问他“你为何只吃核桃?”客人说“这东西润肺,我要多吃些润润肺。”主人愁眉说“你只顾润肺,怎不想想我的心有多疼。” 医驼背 有一位医生,他说“我最能治疗人驼背,即便弯得像弓似虾,或者头弯到触到腰,只需我一治,即刻笔直。”有一位驼背的人相信这人的话,请求替他治治。医生拿来两片大木板,他将一块木板放在地上,然后叫驼背人面朝天躺下;等驼背人躺好后,再将另一块木板压在上面,接着在木板的两头用粗绳捆紧。驼背人非常疼痛,大叫停止,但医生不听,反而在两边分次加足力气收绳紧捆。后来驼背人的背是直了,但人也死了。众人揪住医生打,医生说“我只管将人的驼背治直了,不管人死活呢。” 斋蚊虫 有一位和尚在人前发愿,说要用自己身上的血斋蚊,到了晚上,很多蚊子来叮大师,大师痛痒难忍,于是用手左右乱打。旁人问“大师既然您已经发愿要斋蚊,为何要打它?”大师说“它吃过了又要来吃,所以我打它。” 画刀 酒店请人写招牌,这人写完字后,在牌头画了一把刀。酒店老板惊奇问“画这个有什么说法?”回答说“杀杀水气。” 市中弹琴 一位琴师在市场中弹琴,民众以为这琴师是来弹琵琶三弦这类的热闹曲子,于是很多人围了过来听。可是等琴师开始弹奏时,人们一听,这琴师所弹的乐曲是清淡的曲子,一点都不热闹,大家听不来,也不喜欢听,不久慢慢都散开了。只有一人从头听到尾,琴师很高兴说“总算有个懂音乐的,也算是不辜负我辛苦作这曲子。”那人说“你那搁琴桌子是我家的,如果不是为了它,我早走了,怎么会杵在这里等你弹完。” 寿字令 在一个寿宴上,有人提议大家说寿字酒令,一人说“寿高彭祖。”一人接下去说“寿比南山。”一人说“受福如受罪。”众人说“你文盲啊,这句不但不吉利,而且受不是寿,来来,该罚你三杯酒。”这人喝完酒,说“寿夭莫非命。”大家听了很生气,说“你有脑子没?人是生日寿诞,尽给人讲不吉利的话。”这人懊悔的说“该死了,该死了。” 吃水 一人请道士到家里祈祷,可他没买三牲,道士说“不必了,用三碗净水也可以作供养。”主人很高兴。一会儿,道士点上香,然后念“天地三界诸神,都请你们站着。”主人问“来的都是神,怎么能让他们站着呢?”道士说“那好,你来叫他们坐下转吃水罢。” 偷锄 有人上衙门告状说“小人明天丢了一把锄头,请老爷替我追究。”县官问“你这个奴才,明天不见了锄头,你要昨天来告状才对啊。”旁边的衙役听了,不觉笑出声来。县官马上断案说“这偷锄头的人,一定是这位衙役。说,你偷人家的锄头干嘛用?”衙役说“小人偷这锄头,要锄那糊涂虫儿。”(石成金评:人要是不明白道理,判断事情自然就会犯糊涂,应该给他一锄头。) 醋招牌 有一酒店卖酒,有人来买酒,喝一口说酒酸了,于是酒店老板叫来伙计,把这人绑在柱子上。有一位道人背着一个葫芦进酒店,看见有人被绑在柱子上,问“怎么回事?”酒店老板说“他说谎,说我的酒酸,所以把他绑起来。”道人说“给我一杯,我尝尝看。”道人尝了一口,放下酒杯,急忙往外跑。老板见道人的葫芦忘了拿,便叫道“嘿,你忘记拿葫芦了。”道人边跑边说“我不要了,我不要了,送你了,把它踩扁了做个卖醋的招牌吧。”(石成金评:市场上醋店的招牌都是葫芦形状的,所以道人送葫芦给老板做招牌。) 虎诉苦 一和尚携带一部经书,一副铙来乡下为人家做佛事。正在做佛事时,有一只老虎忽然冲出来,和尚惊慌失措,将手中的铙朝老虎丢过去。老虎一张口接住和尚丢过来的铙,咬碎吞下肚子。和尚一见虎连铙都能吃下去,更加害怕了,急忙拿经书朝老虎丢过去,老虎一见经书,竟然跑了。老虎跑回洞里,儿子小虎问“父亲这次搜山怎么回来得这么早?”老虎说“今天真晦气,我遇到一个和尚,只吃到他丢过来的两片薄脆,然后他拿出化缘簿向我化缘,幸亏我跑得快,不然叫我拿什么布施他啊。” 不打官事 一徽州人家这几年来都在打官司,心中极为不痛快。到除夕那天,父亲对两个儿子说“明天就是新的一年,大家各自说一句吉利的话,保佑来年行好运,不再招惹官司,怎么样?”儿子说“父亲您先说。”父亲说“今年好”,大儿子说“晦气少。”小儿子说“不得打官司。”三句共十一个字,写在一长条上,并将长条贴在中堂,准备第二天让人念诵,来获得吉利。第二天一早,女婿来拜年,见大厅贴着的这长条,于是分上五下六两句念说“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 比送殡 有一位脑袋不灵活的孩子经常不分场合乱说话,姊丈家娶亲,父亲带着这孩子去赴宴席,儿子刚要说话,父亲说“人家今天娶亲,这是喜事,你给我闭上嘴,不要说些奇奇怪怪的话,行不?”儿子说“不劳您吩咐,我懂啦,娶亲比不得送殡。” 骂放屁 一群人坐在一起,有个人放了一个臭屁,大家都不知道是谁放的屁,但是都同时怀疑一个人,于是便指着那人骂,这人其实没放屁,他是被冤枉的,他呢也不争辩,只是看着大家笑,大家问“有什么好笑的?”这人说“我是在笑,那放屁的也跟在里头骂我。” 屁响 有一人去人家里作客,偶然放了一个响屁,他自己很愧疚,于是摇拽屁股底下坐的竹椅子来掩饰屁响。其中有一人说“这个屁响,不如先前的那个真实。” 赊帐 有一人在新年那天走在路上,有鸟屎落在他的帽子上,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于是他来到一屠夫家向屠夫赊了一猪头,拿到庙里上供,请神明排解未来可能遇到的凶事。这猪头拿去后,屠夫屡次去要钱,此人都不在家。一天,屠夫遇见此人,说“好几天没见到你了,来,把猪头的钱给清了吧,不能再拖了。”此人回答说“的确是拖了好些日子,我和你说个事:假如啊,这猪没长头,你也要向我要银子吗?”屠夫说“你扯淡,哪有没头的猪。”此人说“你怎么这么难交流啊,我再跟你说:假如去年我还了你的银子,你现在不就用光了嘛。”屠夫说“这就胡说了吧,要是去年讨来银子,我用光这银子,可以省下别的银子是吧。”此人低头,一副对方很难沟通的表情,又说“怎么你还是没明白,我直接跟你了当说了吧,假如这鸟屎是落到你头上,你自己是不是要拿猪头去请神明排解,是吧,这样你还有银子留到今天吗?” 转债 有人向人借六两银子,每个月五分利息,一年到期利息是三两六钱。到了年底,借钱的人没钱还,于是他和债主商量“你再给我四钱银子,今年算你借我十两银子。”于是换了一张欠十两银子的欠条。第二年,十两银子的利息是六两,但借钱的人还是没钱还,借钱的人说“你再给我六两,凑成二十两。”债主同意,换了一张二十两的欠条。到第三年本金二十两,利息十二两,总共该还三十二两,这人还是没钱还,借钱的人又说“再给我八两,共欠四十两。”债主这回迟疑了,不答应,欠债的人很生气说“你这人忒没良心了,我哪一年不是跟你连本带利算得清清楚楚,怎么你现在变这么叽叽歪歪的呢?” 飞虱 有一人和一群人坐一起聊天,他在自己身上摸到一虱子,这摸虱的动作被他人看到了,他只好掩饰说“哪里飞来的虱子”,说完便把虱子弹开,坐中一人急忙起身,找到那只虱子,他面朝虱子,用手招虱子说“虱子虱子,你快些飞,你快些飞。” 忘记端午 有位教书先生因端午节时,一学生家长没给过节费,先生问学生“你父亲怎么没给过节费?”学生回家问父亲,父亲说“你去告诉先生,说我父亲忘记了。”学生第二天向先生说“我父亲忘记了。”先生说“我出一个对子,你来对,如果对不好,一定要打你。”于是先生出对子说“汉有三杰,张良韩信尉迟公。”学生对不上来,害怕被打,哭着跑去问父亲,父亲说“你去跟先生说,对子错了,尉迟公是唐朝人,不是汉朝人。”学生对先生说了,先生说“你父亲几千年前的事,都记得这般清楚,怎么就忘了昨日一个端午节呢? 门上贴道人 有一人到集市买门神,但误买了道人画,他也不去集市换了,直接把道人贴门上,老婆见了问“人家门神都是拿刀执斧,那多威风,这样鬼才会怕啦;你现在贴的这画,一副忠厚慈悲的样子,贴了管用吗?”老公说“你就不懂了吧,如今那些长着一副忠厚慈悲面孔的人,你看他们做的事,更狠更毒。” 怕臭 有一人挑着一黄鱼担走得很快,一位乘轿的人,因为抬轿的人是雇请来的,轿夫个个懒洋洋的走得缓慢,乘轿的人便责怪问“怎么这么慢?”轿夫说“人家那位挑黄鱼的人,是怕鱼臭了,不知相公你在怕什么?”(石成金评:那些乘轿的老爷,你们各自抚心自问下“我臭不臭?”官员、乡宦以及医生,有用无用,惭愧不惭愧,都要懂自量。) 摆海干 一人经常放生,龙王很感激他,于是命夜叉拿一个宝钱赠送这个人,夜叉对此人说“这钱名为摆海干,只要你把这宝钱在海中摆一摆,海水就会干了,海中的金银财宝随便你拿。”这人自从得到这钱后,每天都去海中摆一摆,不久他成了巨富。后来不小心他把宝钱弄丢了,他呢每天还会到海中,用手指在海水中摆来摆去的。一天,夜叉看见他在海中摆手指,说“你钱都没了,还在这里摇摆什么?” 爆竹 世俗人每到新年打开大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三声,大家所怕的是爆竹不响。有人对大家说“我家啊,每年元旦是,只是用根戒尺往桌上狠狠拍三下,这方法既不用花钱,也不需要点火烛,最重要的是三炮个个都是响的。”(石成金评:要是把桌子拍裂了,反而费钱。) 画行乐 有一人他做人不但卑鄙还很吝啬,请来画师帮他画一幅《行乐图》,画师包工包料共给银三分。画师回去用墨笔在荆川纸上画一个人的背部,这人来取图,看了奇怪的问“画写真图功夫全在容貌上,你为何只画个背部呢?”画师说“就你这抠抠搜搜样,我劝你莫把脸面见人。” 干净刀 一人犯了死罪,在被砍头的那天,衙役来了,准备解他的衣服,然后将它绑起来,这时此犯人自己用手连拍胸口,衙役问“这是什么意思?”犯人说“我怕这样忽然脱下衣服伤了风,那可不是玩的。”衙役将它绑好后,走到半道,听到有乌鸦在叫,犯人连叩三下牙齿,口里讽诵七遍“元亨利贞”,衙役又问“这又是什么意思?”犯人说“听到乌鸦叫,主有口舌,讽诵此句,能避免和人打斗。”到了行刑场,快被砍头的时候,他对刽子手说“求您了,用粗纸多擦几遍刀口,我以前用不干净的刀剃头,头就会生疮,现在要是你的刀不干净,害我生疮,什么时候才得以好?” 醉猴 有一人买了一只猴狲,他特意做了衣帽让这只猴狲穿戴,并且教它拜跪,这猴狲也学得像人样。一天,此人摆酒请客人到家吃饭,他叫来猴狲向客人行礼,大家很开心地逗这猴儿玩。一客人拿酒赏赐猴狲,猴儿接过酒喝,客人们一见,纷纷赏赐猴儿酒。不久猴狲喝醉酒了,它脱去衣帽,满地打滚,众客笑说“这猴狲不吃酒时还像个人样,哪知道一碰酒,就不像个人了。”(石成金评:酒要少喝,要是喝到大醉,害处很大,喝醉后想保持人样很难。) 风雨对 有一位教书先生喜欢喝酒,而且每次一喝酒就会撒酒疯。他有次出一“雨”字让学生对,学生对“风”,先生将对子添到三个字“催花雨”,学生对“撒酒风”,先生又添到五个字“园中阵阵催花雨”,学生对说“席上常常撒酒风”。先生说“对得很好,但你也不能拿先生的短处开涮啊。”学生说“你再不改过,我就是先生的先生了。” 米坛 一穷苦没见过世面的人,他攒下了三四坛米,于是感觉自己已经很富有了。一天,他和同伴出门到集市,他听到路上有人对同伴在说“今年我家米收成不好,只收了三百余担。”这穷苦人之后对同伴说“别听他说大话,我不信他一个人家,哪里有那么多盛米的坛子。”(石成金评:以管窥天的人啊,叫我如何与他共论经济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