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随堂笔记】语言类型学(1)

2023-09-13 12:53 作者:小僧の神様  | 我要投稿

语言类型学的追求:语言共性(“language universals”)//蕴含共性(“implicational universals”) 语言类型学的发展简史: ①古典:整体类型学(e.g. “

two modes of linguistic typology

”) ②现代:专项的限制性、相关性;“蕴含共性”的描写 ③当代: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可能性的存在,“限制性”逐渐转向“多样性” 语言类型学的基本研究程序: ①选题:确定研究对象,预测研究结果 ②取材:确定研究样本和搜集语料 ③统计归纳:描写样本,进行比较归纳 ④共性表述:蕴含式;四分表;等级序列;语义图 ⑤解释:主要是立足于

功能主义

观点的语言共性的解释 选题目标 1、类型参项(typological parameter),相关工作包括: ①确定类型参项的跨语言变异范围 ②发掘不同类型参项之间的

相关性

③探寻类型参项的

地理分布

样态 ④解释各种类型共性 2、共性类别 ①绝对共性(absolute)vs.非绝对/倾向性共性(non-absolute) ②蕴含共性(implicational)vs.非蕴含共性(non-implicational) a)蕴含共性:用蕴含关系表达【if...then.../...tend to be...】 b)非蕴含共性:e.g.【All/Most...】 ③区域共性(areal universals)——“区域类型学”(areal typological):从地理或区域角度研究人类语言结构特征的分布模式,关注的是人类语言中类型学上重要的特征在世界范围内的区域分布模式及其背后的地理、历史和语言等方面的动因。(参考:《人类语言的共性》《语言结构的世界地图集(WALS)》) e.g. 从气候环境角度探究世界语言中的声调往往密布在赤道附近的原因 选题对象:以研究句法类型学为盛,此外也包括形态、音系、词汇、语义等领域的新动态。 选题来源可参考:WALS的144参项。WALS还只是涉及语言类型学的一部分研究领域(如没有包括语用范畴,音系、词汇、语义部分的比重也较小),可另外参考Typological Studies in Language(TSL)丛书。 语言取样: 样本的大小、异同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研究结论【e.g.Greenberg(1966)所取的样本并未发现后来的VOS、OVS、OSV语序】。 取样要立足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语言消亡/正在产生的动态过程。 ①随机样本→早期类型学一般为方便取样,通常选择研究者比较熟悉的语言,见Greenberg(1966)。Comrie(1989)提出了保证取样有效的三大原则:谱系平衡、地域平衡、类型平衡。【或还有“文化平衡”?】 ②概率样本:基于语系的比例分布;选取地理位置相隔较远,彼此没有亲属关系,来自不同文化地域的语言;主要依据Dryer的

分层分地域取样法

从取样看类型学的两个发展趋势:①广度上的发展:考察大数据、大样本下的倾向性、共性和地域分布模式。②深度上的发展:小样本的深入比较研究,e.g.白鸽的“语言库藏类型学”研究。 语法调查到专题论文/参考语法撰写的基本程序包括:

(1)前期准备

(2)田野调查:生语料

(3)语料整理:熟语料【整理成语料库、词汇集】

(4)语料分析

(5)语法撰写

语法调查 1、基于目的: (1)对比取向:e.g.赵元任的早期例句式调查 (2)描写取向:结构主义、类型学视角下的语法调查 (3)理论/解释取向:验证假设的跨方言的类型比较和历史研究 2、基于内容: (1)概况调查与语法概况 (2)系统调查与参考语法 (3)专题调查与专题论文

【随堂笔记】语言类型学(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