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语言】新曼都语 2. 音系和文字体系
Ten hlenos. Ten nandanos.
世事流转,万物常新

写在前面
从本文开始介绍的曼都语,都属于现代曼都语标准语范畴。曼都以造语者开始创造语言的年份为元年,历法称语历(Tembomaiga)。现代曼都语一般指语历2600年之后的曼都语。

音系
曼都语音系包括12个元音和23个辅音。
元音
元音共有12个,包括6个单元音和6个双元音。以下分别展示其拉丁转写和对应发音:
单元音:a/a/, e/e/, i/i/, o/o/, u/u/, y/y/;
双元音:ai /aɪ/, ei/eɪ/, oi/oɪ/, au/aʊ/, eu/øʏ/, oy/oʏ/。
辅音
辅音共有23个,下面展示其拉丁转写和发音:
塞音:p/p/, ph/pʰ/, b/b/, t/t/, th/tʰ/, d/d/, k/k/, kh/kʰ/, g/g/
擦音:f/f/, v/v/, s/s,z/, c/ʃ/, j/ʒ/, h/h,x/
塞擦音:z/ts/
鼻音:m/m/, n/n/, gn/ɲ/
近音:l/l/, i/j/
颤音:r/r/
协同发声:u/w/
注:
p、t、k在辅音或y、eu、oy前可能产生较弱的送气。如atra、antepyte、keutos。
s一般发/s/,但在词中时会浊化为/z/。具体条件为s相邻的音位均为元音,或s在浊辅音(l,r除外)后面。如:eso, konsa。
h在词首发/h/。在词中时,如果h前为元音或鼻音n,则h发清软腭擦音/x/,如ahta, Lanho;若h前为塞音p/t/k/ph/th/kh,则与其共同表示对应的送气塞音;如在其他辅音前,则不发音,如alhila,此时辅音与h构成的组合对单词的重音会造成影响,曼都人称其为重辅音,而没有h的辅音被称为轻辅音。重辅音在部分方言中会比轻辅音发音更加浑厚,如带有较弱的咽化或喉化色彩。
i在CiV(C: consonant,泛指辅音;V: vowel, 泛指元音)结构中发音为/ij/,如bia;在iV或ViV结构中发音为/j/,如maiao.
u在CuV结构中与前面的辅音构成唇化辅音,如dakua /'dakʷa/;在uV或VuV结构中发音为/w/。
曼都语中有长辅音。拉丁转写的方法是将辅音的首字母重复一次,如tt, pph, mm。gn本身是由g和n的辅音连缀演变而来,因此没有对应的长辅音。
重音
现代曼都语的重音统一落于单词的倒数第二音节。

文字体系概述
曼都语实际上并不使用拉丁字母,而是有自己独有的一套文字体系,曼都人称之为Tengua。Tengua按照功能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纯粹表示语音的“小字”(istengua);二是不纯粹表示语音的“大字”(ertengua)。二者在曼都语中通常搭配使用。不论是小字还是大字,都以类似于方块字的形象出现。小字和大字统称字(tengua)。

一般而言,tengua书写的顺序为自上而下,从右到左。一个字可能不发音,可能对应某一个音位,也可能对应某一音节或词干,但几乎不会对应多音节。
由于Tengua的书写规则较为复杂,且与曼都语语法紧密联系,因此有关文字书写的部分内容会跟随语法一同讲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