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北宋词人群体,秦观与贺铸)

③“苏门词人群”和“大晟词人群”
北宋中后期,柳永等词人先后离开词坛后,继之而起的是以苏轼、黄庭坚、晏几道、秦观、贺铸、晁补之、周邦彦等为代表的元祐词人,他们活动和创作的年代,主要是在神宗、哲宗和徽宗三朝。此时词坛,分为两大创作群体。一是苏门词人群:以苏轼为领袖,以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李之仪、陈师道、毛滂等为羽翼;二是大晟词人群:以周邦彦为主帅,曾在大晟府供职的曹组、田为、江汉、徐伸等。
苏轼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词的可读性胜于可歌性:周邦彦则注重词的协律可歌,情感的抒发有所节制而力避豪迈,对词艺的追求重于对词境的开拓。其后的南宋词就沿着这两种方向分别发展。
考点五、秦观和贺铸
①“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 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
其词卓然一家,和婉醇正,对另外两位婉约词的代表作家周邦彦、李清照都有直接影响。秦词语言清丽淡雅,周邦彦得其丽,而发展为精雕细琢的典雅富丽:李清照得其清,而朝更加本色自然地方向发展。柳永的慢词,篇幅容量大,又长于铺叙,但有些结构单一疏散,语言俚俗,过于直露,而缺乏深长的韵味;五代以来的小令,语言含蓄,结构缜密,意境深婉,但体制短小,韵味有余而容量不足。秦观则以小令的作法长处弥补慢词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被称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②“贺梅子”贺铸
贺铸,字方回,人称贺梅子。越州山阴人,北宋词人。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故自号庆湖遗老。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
贺铸在宋代词史上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词中包含的不仅是人生失意的悲愤,还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开创了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在其词中,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长于造语,多从唐人诗句中吸取精华。他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另一方面,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密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