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启非洲宣讲之旅-非洲森林的巨型“园丁”也需要被守护

2023-09-05 09:29 作者: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 我要投稿

⚠️森林象正面临危机


© Hervé Morand/WWF

“当我25年前开始在刚果盆地工作时,我记得那里有大片完整的雨林和相对较大的、未受干扰的森林象种群”,WWF森林象保护协调员布鲁尔博士(Dr. Thomas Breuer)回忆道:“那时的森林要广阔得多,碎片化程度也要低得多,人类与大象少有接触,人象冲突很少发生”。


但是,今天的情况却大不相同。象牙需求引发的盗猎、人类活动的增加、对原始雨林的侵占致使栖息地破碎化以及人象冲突的加剧,都导致了非洲森林象种群数量的大幅减少。


森林象曾在非洲西部和中部茂密的雨林中健康的繁衍生息,但根据2021年发布的最新评估,其种群数量在31年间下降了86%!目前,野生森林象约有15万头,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保护行动进行时


非洲是非洲草原象和森林象、非洲犀等旗舰野生物种的家园。然而,以大象和犀牛为代表的许多非洲濒危物种正受到栖息地破坏和破碎化,盗猎和全球非法贸易的威胁,部分种群濒临灭绝。


中国作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的缔约方,始终严格履行国际公约。2017年底,中国宣布全面禁止象牙的商业性加工和销售,为保护野生象做出重要贡献,体现了大国担当。


今年国际旅行恢复后,WWF率先赴非举办宣讲会。由WWF主办,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协办的“打击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宣讲会”于9月4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来自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肯尼亚中国经济贸易协会、肯尼亚野生动物管理局等代表做致辞,在肯中国企业和华人社区、媒体、国际组织的代表共80余人参加宣讲会。旨在提升在肯中国企业员工和华人华侨群体对濒危野生物种的保护意识,防范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


宣讲会上,企业和华人代表宣读了“对非法野生动植物零容忍”的倡议,表示将严格遵守中肯两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不参与破坏非洲野生动植物资源,不购买、携带,或运输象牙和犀牛角等濒危野生动植物制品出入境,用实际行动守护非洲象等濒危物种。

 

© WWF





认识神秘非洲森林象


森林象 (Loxodonta cyclotis) 是现存两种非洲象中的一种,另一种是草原象 (Loxodonta africana)。今天熊猫君就带大家“走近”非洲森林象,看看它们与草原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森林象© Martin Harvey / WWF
草原象© Martin Harvey / WWF

森林象的一些独特特征将它们与近亲草原象区分开来。它们体型更小,象牙更直,更细,更朝着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它们的圆耳朵更大,有着比草原象更加细长的象鼻,能够更有效地在密林植被中穿梭。这些进化发展出的身体特征对于它们在茂密的雨林环境中生存至关重要。


尽管它们是高度社会化的生物,但如果我们做个象“口”普查,就会发现森林象的小家庭通常少于五“口”,由母亲和后代组成。雄性森林象,与它们生活在草原上的“亲戚”一样,倾向于独来独往,但它们偶尔也会与其他雄性建立临时的群体。

森林象© WWF / Carlos Drews
草原象© Martin Harvey / WWF

还有一点与草原象相同,森林象也以其卓越的认知能力和沟通系统而闻名。它们通过发声、肢体语言和次声波进行交流,次声波是一种低频声音,可以在茂密的植被中传播很远的距离。这些交流方式有助于维持其种群的社会联系、警告危险,并协调群体行动。


根据2016年的一项研究,与草原象相比,非洲森林象的世代长度更长(31年),繁殖速度更慢,开始繁殖的年龄更晚,幼崽出生的间隔也更长,这使得它们的种群数量更难恢复、更难保持稳定。

© Ola Jennersten / WWF-Sweden





刚果盆地不可或缺的物种


非洲雨林生态系统的存续与森林象的存在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们通过种子传播和促进森林再生,帮助维护栖息地生态健康和生物多样性。

© Andy Isaacson / WWF-US

森林象以树叶、草、种子、水果、树根和树皮为食。它们在林下灌木丛中开辟出通道,为其他物种提供了获取食物的途径。经年累月,其中一些通道被扩展成了“高速公路”,形成了大片天然林中的空地,这些空地提供了森林中本来难以找到的矿物质、水和富含蛋白质的植被。


森林象在森林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有效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它们通过吃掉吸收较少碳且生长快速的林下植被,让林下植被层变薄,使能够储存更多碳的大型树木生长得更好,直接促进了大象栖息地的碳储存能力。它们还有助于促进环境中的营养物质流动,这是对于居住在森林内外的社区维持农业所必需的。


面临更大威胁的物种


对于我们的地球家园来说,森林象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同时,它们也面临着更大程度的生存威胁。比如,一旦遭遇盗猎,因繁殖速度慢等因素,其种群数量不易快速恢复。


除了非法国际象牙贸易的威胁和它们因自身特性无法迅速恢复种群之外,森林象可能面临的新威胁是森林产果量的下降。加蓬中部Lope国家公园于2020年9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过去三十年(1986-2018)间,气候变化导致水果结果量下降了81%,致使它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在2008年至2018年期间下降了11%。


随着栖息地缩小和人口增长,人类和大象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多。当农场靠近大象栖息地或覆盖了它们的迁徙走廊时,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庄稼和村庄造成破坏就会变得司空见惯。这往往会引发人象冲突,导致人类生命受到威胁、生计受损,也会导致大象死亡。


盗猎当然也是造成森林象种群数量失衡的重要因素,发情期活跃的雄象及成熟的雌象是盗猎者的主要目标。随之而来的附带伤害也不容忽视,在成长的过程中目睹家庭成员被猎杀的经历会永远留在大象的记忆中。

© Martin Harvey / WWF





保护森林象,我们可以做更多


为改善森林象的生存困境,WWF正在与大象分布国政府、当地社区及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制定新的保护战略,旨在减少和消除森林象面临的一些威胁。


森林象需要穿越大片森林以保证生存,但它们世代赖以生存的迁徙通道正以惊人的速度被转化为农田、基础设施,正被采掘业和其他具破坏性的人类活动所利用。我们需要集中精力保护迅速缩小且支离破碎的森林象栖息地。


此外,人象冲突是一个棘手问题,伴随着恐惧和愤怒,人们会以防御或报复的目的而伤害或杀死大象。我们必须设法将人类与森林象的互动从冲突转为良性互动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要利于大象种群的繁衍生息,也要确保生活在周边人类邻居的安全,使他们的日常生计和生活得到健康生态系统的支持。


加强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携手遏止非法象牙贸易链,打击从非洲森林即贸易的源头到以亚洲为主的目的地的一整个贸易链条。


“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会破坏全球的保护成果,它就象一台失控的机器,消费就是它的发动机,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关闭它的钥匙。当人们停止购买象牙等濒危野生物制品,这个血腥的利益链条就会断裂。”

             -周非 WWF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





非洲森林象具有非凡的适应能力,对维持健康的雨林生态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是体现大自然神奇力量的一个显著例子。通过协调一致的保护工作、提高公众认识和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我们可以为非洲森林象以及它们所依赖的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赢得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为了让非洲象和其他野生动植物在非洲大地上生生不息,也为了我们未来仍有机会领略非洲野性之美,熊猫君再次倡导拒绝消费象牙等濒危物种制品,践行可持续的旅行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未来。


© WWF / Carlos Drews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

-🌟设置星标第一时间接收地球讯息-



原文作者:Dr. Thomas Breuer / Marsden Momanyi

翻译编辑:Elsa,Sammi, 伟华

排版:熊莺



重启非洲宣讲之旅-非洲森林的巨型“园丁”也需要被守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