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云合系创业4年感悟:一路破心中贼

2022-05-25 16:05 作者:时光裁缝铺  | 我要投稿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为什么说创业是一个和自己认知做斗争的过程?原因很简单,因为创业是你自己发起的,你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行为。如果你做不好,不是别人的原因,是你自己的原因。如果能找到自己做不好的原因,那真是快乐收场了。
难怪有个创业者说:创业是自找苦吃,然后快乐收场;然后沉迷于这种感觉,持续的自找苦吃。
创业一开始,可能是因为钱而出发的,但是创着创着,就发现,钱已经不是第一位追求的了,因为只要你创得好,钱是自然而然的。钱只是果,不是因。找到“因”,会快乐。
我在舵舟的创业期间,的确也找到了这种感觉——破心中贼的快乐。但王阳明很早就说了,破山中贼难,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帮我们去破山中贼呢?

以下是我四年创业的个人总结,你可以试试:


01

第一年:面子,那是给狗吃的


在我前十年的职业生涯里,我发现一个重大的“不协调”;就是一把手带着一个很棒的梦想创业,过程中吸引了一批人的加入,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大家对于这个梦想的理解层次不一样,理解的方向也不一样,导致了“一致性难”的问题,最终导致创业过程中的步履维艰。我们希望能够助力创业者的成长,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目标管理服务,帮助解决这个组织成长的问题。


2017年10月,舵舟成立。“舵舟”二字取自王阳明的一句话: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我们愿天下的企业,都是有舵之舟。


我的设想


成立伊始,我带着两个认知上路:


第一,我的能量,超乎我的想象


那时候,还处于上一个“创业辉煌时期”的余热中,我在其中深受感染。在那个年代,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


所以,在第一年,我给自己定一个财务目标——舵舟的第一年营收要到2000万,在创业一开始,我肯定是公司的第一业务员,我需要到处跑,但我又不会开车,所以我希望在2018年底,能给自己请一个专职的司机。同时也能满足我,看上去是个成功人士的样子。


我认为这个目标的合理性在于,我见过和参与过2000万的业绩是如何产生的,我也相信自己的实力。


第二,创业,需要别人的支持


以前是旁观别人的创业,看到别人创业,有大佬支持,有投资人加持。当有了这些要素,就能给人一种成功的感觉。比如有的人一出来,啥也没有,就有人为他估值几千万,或者上亿。这当然美了。我希望自己看上去是一个成功者,所以我也会去找这样的资源的支持。


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标好了价格的,如果你想要这些东西,做为创业者,你也需要让支持你的人看到你的决心和能付出的代价。


之后的路,没有我想象得那么顺畅。和投资人谈,其实也是生意。一门生意有一门生意的原理。你需要琢磨透了,和对方的需求匹配上,才能产生交易。我跑了几个熟人之后,决定不再跑融资了,还不如把时间放在业务上。当时,我的一个朋友潘幸知,她作为一个案例,给我一个启发,她说:如果我融不到那么多钱,我就赚到那么多钱。


这是个思路啊,反正我们创业,最重要的是把事儿做出来。


虽然没有融到资,但是“创业辉煌时期”的气质,我还是学到了。我拿着自己全部的30多万积蓄,投入到了舵舟的创业过程中。当时如果不创业,我会拿着这个钱,去买一辆宝马,因为这让人看上去会比较成功。


我没有拿工资,跑业务也不会给自己奖励。因为这能让大家看到我的投入的决心,从而能够激励我的合作方、团队等等。


舵舟在第一年里,的确获得了一帮伙伴的加持和帮助,大家一起摸索出了两款服务产品。


第一款产品叫做“得力营”,是一款培训产品,旨在为企业培养和企业目标一致、持续成长的高管团队;这款产品的产品经理是个大神,他出的课程设计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也初步建立起了舵舟的产品研磨体系,对于产品非常较真。


第二款产品叫做“使命愿景价值观工作坊”,是一款入企服务产品,帮助企业的核心团队,就公司的顶层建设上达成深度的一致。这款产品来自于我们得力营学员的操刀,他对舵舟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本人是一家巨头公司的战略部的管理层,他从阿里共创会的设计中,结合舵舟所服务企业的特性,设计了这款产品。


有了这样的产品打底子,我们就开干了。


现实打脸


我的这种渴望“看上去很美”的心态,在2018年,有两件“很反转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件事,第二期的得力营在团队和舵舟用户的帮助下,成功举办了。产品确实不错,学员访谈的满意度在4.5分以上,大家纷纷给我们拍视频推荐我们,当时有一个老板给我发信息说:“大家都感觉很好,我们公司接下来的培训产品,都给你们吧。”这是一家很大的公司,意味着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我们当时都特别开心,拍照发了朋友圈。



这张看似不经意的照片,实际是是我内心暗流涌动的结果,我希望让大家看到舵舟做得很棒。


但是开心没有两天。第二周,我再找这个老板聊续单的事儿,他说,团队周一开会说,技能都学会了,我们自己去落实就好,没有必要长期采购。如果团队是这种口径,老板也没办法。


续购困难,转介绍的没有起来,我们当时还不是很懂商业运转的逻辑,不会体系化作战,得力营开了三期就难以为继了。


后来我们核心产品压在了使命愿景价值观工作坊上,这款产品一度让外界认为舵舟是做企业文化的。来自巨头的体系,确实很牛,我们的工作坊的满意度很高,客户反馈上完我们的工作坊,团队会主动要求多做一些工作,相互协同也更好了士气更高了。


但他们有一些担心,这种士气可能最多也就保持3个月,就问我们要持续服务方案。


我们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切入OKR这个解决方案。我们来自大公司组织专家的伙伴认为,OKR是一个能够很好解决创业公司协同的工具。而协同是阻挠创业公司发展的大难题。但那是在2018年,大家对于OKR的接受程度还很弱。


到了下半年,团队进入到了疲劳期了,一直在打仗,看不到希望。


第二件让我印象很深刻的反转的事儿是,我们的一家工作坊的客户,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案例,他对于引进舵舟的服务,要解决什么问题,非常明确。他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也有着很本质的见解。我就对他说,你应该让更多人知道你的理念,从而影响更多人。


他的回答让我打开了认知。


他说那有啥用,自己几斤几两,自己还不知道?影响那么多人干嘛?我身边表面风光,实际过得不咋样的人很多。最终你还是要知道,你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儿。一个创业者,不需要找别人借钱过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因为赔了钱,去找投资人哭诉,从而获得垂怜,实实在在的做自己的业务,老老实实及时把工资发了,不拖欠员工工资,就可以了。


这样的案例,让我深深的照见自己:我有几分在实实在在的做事?我有多少假动作?


我们在客户服务中,也经常被客户反客为主,有一次,一个客户问我,李阳林,你都创业一年了,到目前怎么样,我说了我的一番见解,他直接撕开了我的壳,我清楚的记得他说的话:“李阳林,你为什么总是从外部找原因?别人支持你很好,别人不支持你了,你还创不创业了?”


到了2018年底,我们全年创造的业绩为:69万,距离我制定的2000万的业绩目标,差距为1931万。


第一年,我破的心中的贼是:创业,就不该要面子,面子,是给狗吃的。创业,就应该趴在地上找食吃。

02

第二年:创始人ego的击碎


到2018年年底,舵舟的第一批原始团队,4个人,因为看不到希望,加上与我本人的合作的难度,就前前后后离开了,他们都是特别棒的伙伴,我当时的认知水平,对他们或多或少造成了一些伤害。


不可否认,创业是带有运气成分的。


我的运气是,玉静加入了舵舟,到目前我跟玉静合作了3年了,3年下来,我感受到的,她的优点是:市场的敏感度极高,交付的体系化思考能力很强,抗压和抗挫能力也很强。舵舟近三年的发展,跟她息息相关。

2018年11月24日,她加入舵舟的时候,我跟她说,咱俩明年干800万,如果这800万能干成,这对于我俩来说,那这份共同作战的友谊,是我们彼此一辈子的财富。


ego的击碎:怀孕这件事


没几天,玉静就跟我说她怀孕了。


我并不知道怀孕究竟会不会影响创业,就觉得这应该会很影响创业。当时我的情绪,以玉静的觉察能力是能感受到的。后来她生完孩子很久之后,告诉我,那段时间,我给她的压力很大。


我俩当时都没说破,一直往前走,经常吵架。我认为舵舟有明确的产品,但玉静认为舵舟没有产品。我认为玉静进来了,就该把舵舟的商务承担起来,而玉静在期待着我的支撑,而我每天都在捣鼓着案例。我喜欢关注“做什么”,我认为一家公司,一个创业者最需要明确的是“你到底要什么”的问题,而玉静从大公司体系里出来,她对于体系化是有感知的,所以她认为舵舟的产品围绕“怎么做”去打造,才是商业化的很好切入口,我俩一开会就吵架,你瞪着我,我瞪着你。


我俩也曾坐下来分析,彼此经历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好像有所破冰,但是不同就是不同。


玉静非常强大,当时她的孕期反应很厉害,但她就是该咋滴就咋滴,每天兢兢业业。

有时候,玉静会问我,你到底在干什么?我说我在写案例啊,这难道不是舵舟很重要的事情吗?


最尴尬的是,到2019年的6月份,我自己发现怀孕了一个多月了。当时,我最难以开口的就是,如何跟玉静交待。


但是玉静展现出了极大的包容,继续努力工作。


我俩在那个阶段,做了舵舟CEO俱乐部的第一期。在2019年的夏天,我们俱乐部的一期主题,聊到了OKR,有一个CEO讲到OKR对于业务的帮助。这让玉静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美团等大公司出来的她,对于业务的推进与发展这个主题,非常热衷。


她觉得,除了协同,OKR可以极大地推进业务进展,那么我们应该全力去推这个工具,帮客户解决问题。所以从此之后,她就成为了舵舟OKR解决方案研究和推广的排头兵。


ego的击碎2:创业这件事


人接受一个东西,需要与他适配的场景,从而降低理解的难度。那么既然目标管理是我们坚定的方向,我们如何让用户更加直观的明白其中的价值呢?


我们必须要找到好的,大家熟悉的案例来做说明。从2018年开始,我们研究了近200家企业的发展现状,发现大家的困境是趋同的——目标不一致,团队跟不上,信息传递效率低,大家都没有办法去解决,创始人和团队都卡在那里。


目标管理谁做得好呢?我想,应该在更大规模的企业里能找到,这些大企业和创始人,肯定是跨越了这些难题,所以才长大的。


所以在2019年的下半年,舵舟开始专注研究字节跳动和张一鸣的成长历程,看他们是如何跨越“创始人成长陷阱”和“组织发展陷阱”的。在这个案例里,我们看到了张一鸣这个巨人以及OKR的最佳实践典范。


对于舵舟已经花了一年半时间研究的高成长性企业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张一鸣早在2010年,就已经总结出来了,他说:
战略很重要,但是团队也相当重要,我自己有切身体会的。酷讯和去哪儿竞争,方向很清楚,但是差距越来越大。当年海内和开心竞争,对开心的数据产品也很了解,可惜就是眼睁睁看着对手从产品到推广上的节节胜利。回到现在团购网站,模式非常简单也没有什么门槛,但是也能拉开这么大的差距。

我开始逐步深度的去理解,战略执行和团队的重要性。


那么战略执行有什么要点呢?张一鸣说:


“步骤比方向更难。”


那么如何解决步骤的问题呢?张一鸣说:
我觉得以后团队的工作,不论大小,应把工作的目标定义并分解后,邮件发出来。1、这样可以别人提意见、2、可以避免重复的工作、 3、避免定义清楚理解有误差;4、同时能估计工作量、评估效率方法。清楚不含糊要成为公司的文化。

这很OKR精神。


所以,字节跳动在创立之初,就引进了OKR。后来张一鸣还在他的个人演讲里向创业公司推荐OKR,他说这是一个可以让管理者轻松,还可以帮助企业上规模的工具。


在这样一个创始人视角的具体场景里,我对于OKR所能带来的更独特的价值——创始人的成长。


当创业者因梦想而开启一个事业,他必须组织一帮人来做这个事儿,他就需要解决目标的上下对齐,信息的传递,以及推动大家对最重要的结果不顾一切的追求。那么OKR可以帮助他将自己释放出来,与大家更好的连接,并与大家互相滋养。


用好OKR对于创业者本人是有要求的。


对于在战略执行过程中, CEO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张一鸣有极其精彩的阐述,他说:
很早以前我就意识到,CEO角色一个重要的挑战:很少或者没有人能够给自己提有效的要求和批评时,自己的自知,自制力和反醒变得尤为重要,能从轻微的意见和异常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修正,是一种慎独。写下以提醒。
对于人人都有可能被困的情绪问题,张一鸣的解决方案是:
延迟满足感经验:涵蓄情绪,让自己静止,不要在沟通交流的时候走动、晃动,情绪跳动,思维失去精确控制。

一个创业者从梦想,遇挫,困惑到找到解决方案,并用好解决方案,这是一个淋漓尽致的精进的过程。这个是最打动我的。


后来一些客户来舵舟,就会说一句:我非常好奇,为啥舵舟对研究张一鸣那么感兴趣?


其实兴趣不来自于张一鸣这个人是谁,一个是基于对于目标管理的案例研究的驱动;一个是通过这个案例照见了自己。当决定创办舵舟的时候,我被一个梦想吸引,但对于如何构建这个梦想缺乏足够的认知。我以为努力就可以解决一切,但是有时候越努力越失败。


现在,我们把自己历时一年半,研究的字节的内容出版成书《字节跳动目标管理法》,这是一本如何应用好OKR的底层逻辑的讲述。这本书既是对我自己的救赎,也是对舵舟这份事业的交待。

ego的击碎3:公司是谁的?


再次强调,不可否认,创业是带有运气成分的。


在我和玉静都逐渐显怀的时候,我俩有点担心,接下来我俩都需要去生产了,需要有团队的补充了。有一天,我收到了一个10年老友的微信,这人叫王娟。


王娟说,她最近在看机会。我说你这么优秀的人,应该来创业啊,我们这个年纪打工还有什么出路?我们沟通了几轮。


让印象最深刻的一轮是,我跑到王娟家里,把舵舟创业的前因后果,都跟她细细道来,我跟她说,舵舟现在需要强化体系化构建的能力,我感觉她是可以的,我跟她曾经有过短暂的同事经历,我了解她推土机的特质,做事非常严谨。而我是梦想放飞型的。


王娟认可这个梦想,也喜欢这个方向。那个时候我还没显怀,临走的时候,我必须要告诉王娟,舵舟团队不止玉静一个孕妇。但这真的很难开口,我颤抖着嘴唇说:我也怀孕了,你不介意吧。


王娟轻微的反应了一下:啊,问了一下几个月了,这没事儿,干事儿最重要。我如释重负,临上公交车,我们合了一个影。

王娟入职后没多久,就需要面临两个元老要去生孩子的现实。在什么情况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她需要自己去摸索业务,搞定客户,服务客户。


而且再没过多久,疫情就来了。


我是2020年1月13号生的老二,生完没几天,疫情就来了。如同其他公司一样,我们的业务也前途未卜。我当时刚生完,我的想法是,无论如何公司都不会死,现在账上没钱,等缓过劲来了,再想办法去赚,反正就是比较乐观,是那种没有规划的乐观,对于前途的无比自信。


在一线顶着的王娟就问,难道我们接下来要去找工作了吗?难道我们要接受死亡吗?


问完这一通之后,她就分析,我们做了这么久的目标管理,但还没有从源头带着舵舟的客户去了解:目标管理到底是如何从底层帮助企业和管理者发展的。于是她全力开火,基于舵舟长期研究的德鲁克(目标管理的鼻祖)、安迪格鲁夫(OKR之父)等体系,做了舵舟的第一款在线产品——卓越管理训练营。


那时,疫情期间,大家都很慌。玉静笃定OKR对于创业公司业务的帮助,于是她举办了多场OKR宣讲会,并远程深度服务了客户的OKR落地,并受到了客户的好评。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感谢当时舵舟的服务与陪伴。


2019年,我和玉静800万的目标,自然是没有完成。但我和玉静、王娟在吵吵闹闹中,共同作战的友谊,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财富。


在2019年,通过跟张一鸣早期创业的对比,我被自己系统的比较了和顶尖级高手的差距,那脆弱的ego被狠狠击穿,同时,两位伙伴的不离不弃,我开始觉醒,当一件事被发起,当有人也被这个梦想所感召的时候,那么这件事再也不是创始人一个人的事情了。


如果创始人把公司当作自己一个人,那将是很可悲的事情。既是一个人的悲哀,也是一群人的悲哀。

03

第三年:做事情很难,但意识到要做这件事更难


2020年,舵舟的第三年,生孩子,坐月子,疫情给耽误了,所以是没有定年度目标的,但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前两年。在这一年里,我们自己开始用OKR管理我们自己的业务。


争吵


《卓越管理者训练营》让舵舟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我们的线下业务,在疫情逐渐放缓的之后,快速发展起来。很多我们朋友圈的伙伴,都知道,我们长期出差。


舵舟对于字节跳动目标管理的研究,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和好评。


6月,我们开始线下入企的目标管理陪跑服务;这项陪跑服务以3个月周期为起点;


9月,我们正式向外推出《向字节跳动学习——创业公司如何做好目标管理》,这是一项为期两天的培训产品,吸引来了很多用户前来学习。


业务开始发展了,按理我们的团队应该一片祥和,大家齐头并进往前走才对。但是我们的争吵越来越升级。吵架的原因就是:大家对于“目标管理服务”,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出发点是一致,但是对于其中执行的重点,却不一样。我偏向于创始人视角,而玉静偏向组织视角,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看来不一致的问题,只要是创业公司都得经历,尽管我们就是干目标管理的。


我中间一度想,要是团队崩了咋办?如果我连最好的朋友都合作不了,我还能跟谁合作?


问题出在哪里呢?


本质解


不过这样的格局,到了2020年下半年发生了变化。


这源于我们年底为一家公司做管理课题的研究,这是一个为期两个月的课题研究服务。当时这家公司的正处于发展的滞胀期,前两年的狂奔,现在产生了很多问题,团队规模大,而又以年轻人居多,年轻人胜在活跃度高,但是经历的事儿少。一旦遇到问题,就会被层层放大。一个年轻而巨大的组织,就像一个火药桶一样。


两个月时间,我们掰开了,揉碎了,去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最后得出的关键词是:路径依赖。


公司出问题是正常的,发展新业务是正常。不正常是人心——觉得自己成功了,所以会一直成功,觉得自己的经验过去管用,未来就永远管用。我们最应该看的是,我们到底想要什么,从而去调整打法,本质问题本质解,你要什么,同时也要承受相应的成本和代价。


那两个月,我一边细细的拆这家公司,同时也照见了自己。


后来,两个客户的案例也照见了我,一家企业在过去四年速度非常快。创始人在营销方面,堪称天才。但是他很痛苦,他希望在来年能够在组织体系化的打造上,进行发力——公司不可能只是活在一场场战役中。


另一家企业,也在创始人的长板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家以服务著称的公司,立志要做平台化的公司。已经发力了很多年,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一直不得法。


我们做了3个小时的对话,我问他,你要做一家伟大的平台化公司,你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哪里,他说主要在服务上,我问他,你最没有花精力的地方在哪里:他说平台化的建设上。——时间投在哪里,产出就会在哪里。


这两个案例深深的照见了我,我希望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目标管理服务,那么我的精力放在哪里的呢?我痴迷于案例的提炼,我喜欢打一场场战役,甚至我喜欢去应对变化,因为我就是应变能力强。但当我是一家公司的创始人的时候,我希望做一家我可以干到80岁的公司的时候,我不能沉迷于自己的路径依赖中。


较比舵舟的产品和交付宽度,舵舟的品牌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承载能力,我们在2020年,最缺的,就是我们产品体系化建设的能力,哪怕我放弃掉舵舟公号的更新,我也应该和团队一起把这个体系构建出来,而不是永远沉醉于及时的满足。


在其位,不谋其政,必定乱象四起,让人不得不去四面救火。大家选择你做CEO,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赋能,你作为CEO还在自我满足,这就不好了。当时我在书里看到一句话,挺击中我的——一个40多岁的两个孩子的妈妈,还在渴望年轻时候的爱情,说明她在拒绝了成长。


2020年底,我们做了三年以来最好的业绩,团队也终于有了像样的分红,对我来说,新的时代终于来了。做事情很难,但意识到要做这件事更难。

04

第四年:你敢于做出承诺吗?


1.修行


在2020年的OKR制定中,我发现我自己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定目标的时候,都是热情高涨,定的都是自己非常想干的事儿,但在复盘的时候发现,都没有干成。


一问自己为啥?因为我时间都没投在这里。如果我是个打工的就算了,我现在自己做老板,为啥我认为重要的事情,我自己不去干呢?


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有了OKR,我和团队的目标也对不齐,因为我不咋管团队的OKR,我只关注我自己的OKR,我到了2020年下半年,还是个孙悟空。


别人说我是个孙悟空,我可能还不服气,我自己说我自己是孙悟空,这还有啥好说的。


舵舟有方向——助力创业者的成长,要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目标管理服务。那么如何才能到达这个终点呢?没有深度规划过。远方的灯塔很清晰,但是下一个100米怎么走,不知道,没有坚定的短期目标,到了每天落地的时候,还是及时行乐的思维方式。


OKR的使用,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到了2021年,我们自己使用OKR更进了一步:


第一,我们将共创这个工具用到了自己身上,确保组织目标的明确;


第二,我们将OKR的周期,改为了月度,每个月度去照见自己;


第三,2021年加入舵舟的小涂首先引领,在舵舟将OKR按周为周期运转起来,确保OKR能够在日常中牵引组织的精力投放。


第四,下半年,小涂要求我担任舵舟的OKR大使,确保我作为CEO能够为首先为目标负责。


这样几套工具用起来,能起到三个明显的效果:


1)确保了舵舟业务不跑偏;

2)遇到问题,能够很快暴露出来;

3)在关键业务上能够协同起来。


到2021年底,我们几个合伙人聊天,舵舟有啥优势,大家都会说:我们的协同还是不错的。


从公司的人效来说,舵舟的人效属于不错的。截止2021年底,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业务持续快速发展,在2020年我们陪跑的客户,到现在依然在给我们推荐客户,持续的相信我们。感谢客户的信任,有客户的信任,才有舵舟的未来。


我们算是在跌跌撞撞中,达成了2021年度目标,在OKR的帮助下,我们自己知道,我们的“果”是“因”为什么,所以成长感也很足。所以我们团队对于2021年度的关键词,都比较统一,都是“成长”。


舵舟的目标管理服务体系和产品体系,在能解决客户问题的同时,也在组织内达成了统一。
在这个达成统一的过程,我不再局限在自己的“创始人视角”里,我理解了组织协同,各个业务的推进,对于公司,对于创始人本人的价值。创始人一个人很难把事情做成,而组织能够助力创始人成长。


2.卡点


但如果就这么自我满足,就说明这样的一年就没有那么价值了。创业者就是要自找苦吃嘛!所以很感谢,我们今年服务的一个客户,这个案例让我照见了自己。


这家公司在落实OKR的时候,最不需要花力气去想的是KR(key Results关键结果),这往往是每家公司比较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对于自己就长期愿景下,三年内想要拿到的目标非常明确。


不是含糊其辞,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对“最重要的结果不顾一切的追求”。我问他这个战略目标是如何形成的,这个对话过程大概经过了三个小时,这里既有成长过程的思考,也有感性的顿悟,还有理性的分析,这是一个“深度思考”的活体版。


那么在老板坚定的战略目标之下,在他们的OKR共创的时候,最重头的环节是O的制定,就是这个伟大梦想的意义感,大家都需要去构建。一旦这个意义感构建完毕,就是KR的环节。KR是非常明确的,如果相关部门对于这个KR承接能力弱,缺路径,那么创始人会带着团队一起帮助这个团队构建路径。


如果现有团队和创始人都无法帮助这个部门去构建这个KR的路径的情况下,那么创始人就去外部找牛人过来,补充组织实力,确保团队能够往最重要的目标全力开火。


总之,不谈困境,只谈目标,困境是用于解决的,而不是用于困住我们的。


这家公司还是有一个巨牛的地方,他们让我看到了OKR是企业文化的承载物的活体版本。在OKR的设定中,KR1是权重最高的,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就是你价值观的体现,那么这家公司往往会以长期价值为先。


反观我们自己,舵舟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们自己能说出未来二到三年,我们必须要达成的业务目标吗?(非财务目标),我们有为这个最重要的结果,不顾一切的追求精神吗?


说到底,还是没有战略。而我却不自知。


为什么很多公司说愿景的时候,都会精神焕发,一说到三年战略的时候,就会语焉不详。对于近在眼前的事情做出承诺的时候,考验人的眼力,判断力和敢于担责的决心。最终这个目标马上就要被验证,这是很多人害怕和回避的。


缺乏战略的明确,就会导致OKR的效能没那么高,必须OKR是战略执行工具。


必须要破心中这个贼。


我在脑子里来回推演舵舟的战略,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我还需要一些时间,三年战略,我还不敢直接写出来,但2022年的战略目标,我非常笃定,那就是舵舟要全力服务好20家优质客户的OKR落地。我们既是OKR的推广者,也是OKR的实践者,我们坚信OKR对于高成长性创业公司的价值。


想清楚了这个,2022年拉开了序幕。2022年,我会破什么样的心中贼?无比期待。


最后,给大家说一个小段子,最近我去拜访老领导,当年,我跟老领导请教过买宝马哪个车型的问题。老领导所在位置,离地铁口比较远,我坐了50分钟地铁口,出了地铁口,没有共享单车,一查路况,很堵车,打车很贵啊,于是走路了10分钟左右,才看到共享单车,再一溜烟骑着共享单车到了目的地。
老领导问我,你咋过来的,我说我骑自行车过来的。
四年过去了,宝马还是没买上啊,不过那已经不重要了。感谢这四年,感谢舵舟的客户的滋养,感谢目标管理和OKR,让我照见了自己,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还有,亲测生宝宝不会影响创业,在创业的同时,喜获二胎很幸福。


云合系创业4年感悟:一路破心中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