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要深入群众
近些年来,职务犯罪出现了年轻化趋势,很多年轻有为的干部锒铛入狱,政治生命早早夭折,让人感到沉痛惋惜。笔者认为年轻干部不接地气、不接触群众导致是非不分、原则不明,以至忘乎所以、铤而走险。深入群众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年轻干部要想迅速适应工作、抵制歪风邪气侵蚀就要接好地气、深入群众、汲取养分。
要深入群众接受感情教育。“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们早就领悟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一种深刻的感情教育,他们把群众疾苦作为自己立人、立命、立言的座右铭,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入群众,无论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还是市井商贩的叫卖吆喝,都能让我们扑面感受到群众生活之不易。这不仅是感情上的教育,更是培养自己正确事业观、价值观、权力观的生动“课堂”。一个对群众充满感情的年轻干部,一个始终为群众利益着想的年轻干部会在为群众谋福祉的路上牢记使命、抵制诱惑、不懈奋斗。
要深入群众不断提高能力。社会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年轻干部就应该适应工作新形势,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基层是大熔炉,作为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主要施政对象,矛盾在这里集中凸显、思想在这里交织碰撞、智慧在这里活跃迸发。深入群众,除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外,更要问计于民,尤其是老基层干部,是见证基层发展的“老黄历”,也是解决基层复杂矛盾、突发问题的“智多星”,更需要年轻干部静下心、沉住气、拜师学艺。只有把自己知识与基层实际结合起来,开创性的学习、工作,才能长见识、练胆识、增才干,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能力。
要深入群众自觉接受监督。年轻干部生活成长环境优越,自制力缺乏、容易浮躁是普遍存在的缺点,仔细分析犯罪的年轻干部,这些看似普遍的缺点在他们掌握权力后被放大,不愿接受群众的监督更让他们挣脱群众这根“线”,被腐败的“风”越吹越远,其后果不言而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年轻干部要想防微杜渐,就要深入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拉拉家常,听听抱怨,哪怕听到批评、非议等,也能镀上一层“金”,而不是脱离群众、纸醉金迷,涂上讳疾忌医、贪图享乐、虚荣浮华的“金粉”,看似闪亮,实则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