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 | 夏日炎炎何处去 清凉山水在太湖
眼下,正值三伏天,而且2023年是“加长版”三伏天,持续40天,7月11日入伏,8月19日出伏。
虽说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出行的步伐,只要选对地方,防暑降温和旅行皆不辜负。
夏日炎炎,让我们转身向山里走去吧!走进安徽太湖县……看那,群山之间,有着与世隔绝令人惊叹的美景,有着幽居深处美若世外桃源的古村落,它们散发着古老而令人敬畏的气息,夏日的静谧与凉爽,在此邂逅。
龙潭古寨,有江南水乡风景画,也有徽派民居古石桥
在太湖县汤泉乡花亭湖畔,有一处山水画境般的山村古寨——龙潭古寨。这里山色秀美、溪流灵动,人文历史悠久,建筑古朴淡雅,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四面雄山环抱,一条约3000多米的溪流从村寨中东西向川流而过,村寨建造在河流两岸平地稀少的山脚下,有明清民居20余幢,建筑古老且保存完好,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和皖西南建筑的典型代表。大多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居住理念,布局、巷道、外形、水系等十分考究,十足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景画卷。
龙潭古寨形成可溯源六百余年,据史料记载,695年前,江西大水成灾,一位名叫胡诲琏的中年人,辗转千里、历尽辛劳逃荒至此定居,之后胡氏后裔一直在此处繁衍生息。
寨内古民居中,最为精妙的要属“胡氏祠堂”。祠堂结构精巧,是过去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整栋建筑为土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建筑。堂外大门上檐,书有原南京总督张柏林赠送的“胡氏宗祠”匾额。廊檐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依稀可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寨后高山崖下有一水潭,潭深8米,30余米的瀑布飞入潭内,水清如镜,潭右石壁的白腊石纹,形如飞龙,因此取名“龙潭”。
这里保留有多处石拱桥,连接溪流两岸。其中安定桥与承福桥建于上世纪70年代,桥肩是以传统方块石拱结构建成,桥心以块石混凝浆刷缝砌成,东南西北跨向;承福桥是连结上屋古居群的唯一通道,最为特别。五福桥历史最为悠久,建于清代初年,跨长10米,宽3米,系胡氏后裔尚多公带领五个儿子新建,故取名“五福桥”。五福桥坐墩为天然基石,古朴坚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美丽古寨中亮丽的景点。
这个夏天,来龙潭避避暑吧!选一处清幽的民宿,比如自带天井的龙潭山舍,顺便尝一尝三九菇炒肉、清水鱼、山粉圆子烧肉、时蔬等农家美食,在这里不存在因为天气炎热吃不下饭的,哈哈……
蔡家畈古村落·有清泉石上流也有鸡鸣犬吠起朝晖
蔡家畈,也是太湖县汤泉乡的一个古村落。这里有古民居600余间,三面环山,大片竹林郁郁葱葱,清澈的溪泉环绕着整个村落,村口有“龙泉”井,掬一口满是甘甜清凉。
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穿行,有山、有水、有风、有清泉,虽然夏日的阳光很紧,但并不觉得灼热。
蔡家畈,不姓蔡,多居殷姓。相传,蔡氏祖先移居于此,后蔡、殷二姓联姻,蔡氏乏嗣,殷氏继承蔡氏基业,繁衍生息,薪火相传。
沿着潺潺流动的溪流,走近这数百年历史的徽派建筑。这里的古民居分普通民居、堂心、祠堂三个等次。堂心、祠堂古朴典雅,简单的色调,勾勒出一个古色古香、素雅大方的空间。
青砖小瓦、马头墙,飞檐翘角、花格窗;房梁、厅堂、天井、弄堂……都流露着古朴的记忆。
坎上坎下的普通民居,户户有弄道相连,时有鸡鸣犬吠,袅袅炊烟。
三伏天来这里散散心,从高楼大厦空调房向山水中走去,收获一股透心凉……(太湖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作者:傅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