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前瞻(2022.6.11)
自从这个学期开始,我已经忙得几乎不写日记了,日记本几乎荒废,前些日子筹划的《黄郢》文集看来也是半途而废;可是我一旦敲起键盘,就一定是出了什么值得铭记终生的大事。今天上完了最后一节生物及地理课,接下来,从明天开始,将进入为期五天的中考假期,用来为最后的会考做冲刺。
今天晚上我把一部分书带了回来,然后把杂乱无章的卷子分存,把前三个学期的生物课本找到,完成假期作业。这几项铺垫任务一经解决,大约就可以开始复习了。我目前有九本书需要背记,四套卷子、两本练习需要做。12号下午,解决所有假期作业,如有余力则提前开始复习;13号做完地理综合练习;14号做完生物综合练习;15号做完地理配卷及《最后一卷》;16号生物同上;17号上午随便翻翻书和时政考点就上考场吧。
我可以问问你,你为何要重视会考吗?或许你不重视,那也无所谓。一场会考总共就一个半小时,可以说是中考的热身赛。或者说,会考即是中考,是决定高中三年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但凡是一个想上高中的人都不会无视的。不管你重视或不重视,一定就是这几点理由吧?接下来该轮到我说了。
我备考是带有多种情感因素的,考得好也是有多重意义的。先说地理,我从小和地理结缘(这话对部分厌恶地理人士不是很友好),你去问问我身边跟我相处时间较久的人,他们一定知道我从小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地名、地形区名记得贼麻溜的,练就了徒手画全国行政区划的本领,一直到现在都是圈子里各种奇怪的地理知识装得最多的人之一。我从小看地图长大,家里挂了幅世界地图,外婆家挂了幅中国地图,抽屉里也装了很多地图,甚至还有历史地图。小学每天到家第一件事,扒在墙上看地图,天天看,年年看。对于历史地图,那更有不解之缘,我在B站看各种各样的历史地图视频看了有几年,有的经典的甚至刷了几遍、几十遍,想到朝代最先想到的就是它的版图;后来自己买历史地图,自己画历史地图,为了了解历史地名知识还去翻阅二十四史。再后来疫情,上网上的多了,有事没事就搜索谷歌卫星地图网站,满世界遨游,这里放大看一下,那里放大看一下,大城市小城市,草原沙漠海岛山峰,两极的考察站,一览无余,基本每天都是看地图消遣度日。我对地理的缘分不止是地图,还有纪录片。小学放学到外婆家,每天蹲点看《地理-中国》节目,到现在还记得胜春和老陈两个主持人;后来更是邂逅著名的《航拍中国》,刷了多次,其至今是我最喜欢的纪录片之一。
凭借这些经历,我一直以来都自诩在初中地理上有绝对优势;后来发现,地理课和我小时候接触的地理不大一样,更多理论性的东西,故优势并没有很绝对。初一地理半半拉拉,不是每次都能在班里第一;初二基本才进入统治阶段,大部分考试都是校最高分。后来随着机会减少,我发现我96、98考了几个,唯独没考过100。我在地理上取得这么多辉煌战绩,但没考过满分,谁还承认我地理好呢?连我自己也承认不了。从初二下半学期开始,我决定拿一个满分证明自己。第一次月考,准备充分,满心以为能拿满分,结果自己把窑洞的剪纸看成江南瓦房自己还不知道,考了96;第二次,我非常坚信我把知识点记得无任何盲区,写得千真万确,结果选择出了问题,它让我选自然原因,我把人为原因也选进去了,考了98;第三次,我破釜沉舟作最后的拼搏,无论如何也不要漏调题目中的一个字,结果确实没再看错题,但却把东北的甜菜和长江的油菜记混了,梅开二度又考了98。那次出了考场被同学指出错误,我人都萎了。100没考过,好歹会考考个40回去吧?
相比之下,生物就轻松多了。我从小就和生物——无缘,和大部分人一样完全零基础学习生物,反倒还考过一次满分。生物课是我走神最厉害的课之一,也因此有些莫名其妙的错误老师看了都奇怪。我对生物会考是不抱很大期望的,但是陈老师在最后一节课说了,谁会考考了40就发信息给我,我请你吃好吃的。就冲着这个荣誉,我是要重视一下生物考试的。而且之前的100也证明我有满分的能力。“吃好吃的”若是全校满分大佬聚在一起聚餐,那才风光。
最后几节地理课正碰到史恩泽调到我的同桌。史恩泽话比阚琼多得多,一节课基本没有安静超过十秒的,即便没话说也要哼歌,真有一种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气势。他频繁地挑起话头,我有时受不了这个烦,也不得不回应。但是要知道老师抓同学说话都是抓一对的,才不会看谁主动谁被动,他们理想中都以为,真正不想说话的好孩子都是绝不可能搭理骚扰他的人的。事实证明这不可能,一方的沉默控制不住局面,另一方仍会不住骚扰;只有双方都彻底改变这个毛病才能做到不说话。但是小易好像并没有那样信任我,她在最后一节课上课公开批评:“有两位同学最近几节课一直在讲话,成绩还挺好的。”于是全班齐刷刷看向许卓文和史恩泽。别的同学在做笔记的节骨眼,小易又走到我和史恩泽旁边低声批评:“我已经盯了你们几节课了,我上课你们头都没正过。这样下去不知道能不能坐在一起了。”我早知道她会这样说我,没有很震惊,只是无奈。这已经是最后一节课,而且快没了,还有什么改过的机会呢?我听课效果有没有受影响我自己很清楚,绝对没有问题;但我似乎忘记了,要在最后的日子里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小易。小易才不会认为我根本不想搭理同桌,我当然也无从解释,最好的弥补也许就是会考考一个40回来,仅此而已。
小易临走发表了一席简短的讲话。“你们九班在全年级是非常厉害的,有个绰号叫“火箭班”对吧?你们班有好多尖子生。年级第一许卓文就在你们班,何昌国考过年级第六也很厉害。你们老班,解老师,我觉得他也非常厉害,要么不说话,一说话就好有道理。(老解正站在窗外)你们要好好考啊!以你们的实力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对吧?”大概这样说了几句,打个招呼便出去了,把老解换了进来。
然而班里炸锅了。
混乱当中,我顿时感到接下来的几天里压力山大。但是攥攥小易送的笔,看见“保持热爱,奔赴山海”,轻松多了。
202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