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澳两天行——凉爽的海边
结婚一周年的暑假,虽然我爱人可以休息两个月,可是我一直没有比较空的时间段。所以一直我们在研究周末就能去的地方,虹桥下午4-5点的航班、高铁动车4小时左右就能抵达的地方、自驾2-3小时能抵达的地方。最终,鉴于那几天的炎炎夏日,我们决定去北方避暑。一开始在青岛和大连之间纠结,最终青岛因为其可以动车去,不确定性小而顺利胜出。
一、出行的有惊无险
在决定去青岛以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买不到来回的车票。这个似乎是热门线路,上海-青岛这条线上的高铁动车基本第一时间都会被售空。经过多方咨询,我们决定参考春运期间的做法,买短补长(此方法应该只适用于动车,高铁对载重比较敏感,可能会被请下车)。对去青岛那班动车沿途停靠的站点,逐站检查余票情况,确保能坐得久一些。最终周五是坐到镇江,周日回程能坐到日照,都差不多能坐一个小时,其余时间就带着折叠板凳,在餐车候三个小时。爱人将行李箱横着放置,倚着两个包,我坐在小板凳上,亏得小板凳买的大。餐车里有一对夫妻也坐着小板凳,男生给她泡着海底捞自热火锅,女生看着综艺视频,喝着酸奶。回去的时候,我也为爱人准备了一碗方便拌面,我一口,喂她一口,味道很香,像是在缅怀不曾有过的热烈的青春。车厢里还有人拿快递盒当凳子,感觉那腿一会会就蹲麻了。我时不时看看车厢里来来往往的人群,看看车窗外的落日,铁路两旁的水稻、玉米,再看看手机里早已下好的小说,终于摇摇晃晃地抵达了青岛站。

从青岛站出来的一瞬间,我们就知道值了,比起闷热的苏州,这里到处是凉爽的海风、清爽的空气。我们坐上了一辆出租车,回望青岛火车站,红色的瓦片、不对称的钟楼,具有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手机上接收到了短信,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欢迎来到青岛。打开车窗,夜间,被一层雾笼罩着,空气中都弥漫着海水的味道,难怪青岛这座城市最初会被当做避暑圣地。

二、青岛的海
经过前期调查,青岛的海主要分布在市南区、黄岛区、崂山区,可是我们时间有限,只能在青岛城最精华的片区转转。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在青岛第三海水浴场隔壁,房间里就能欣赏美丽的海景,最棒的还是这里的海边不收费!!!





踩着拖鞋,随后的两个早晨我们便去了第三海水浴场。这边的沙滩有很多的小石子,不像舟山的沙滩那样柔软,像是人工堆积的。沙滩上有很多老奶奶志愿者,穿着红马甲,去除浒苔和一些垃圾,所以海水里的浒苔并没有一些视频里拍的那样多,只是海浪里有一些会被裹挟着拍到沙滩上,大礁石上附着一些。久违地踩进海水里,一股凉意袭来,给全身都降了温,即便后面太阳出来了,也没有觉得很热。


三、德国的痕迹
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与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这也就是为何青岛有很多德式建筑的原因。周六的第一站是青岛天主教堂,那几天正是啤酒节的日子,路边全是小摊,老城区里也全是人。不过往巷子多走几步,就不再能听见海边的喧嚣,一座座旧址改造而成的别墅静静地矗立在路边,向今人默默诉说此地当年的辉煌。

青岛天主堂,又名圣弥厄尔教堂,始建于1932年,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形式,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如今不仅恢复了宗教活动,还能对外开放。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顾名思义,就是总督的官邸。这座建筑结合了东西方的建筑风格,在建筑的西立面,有鸽子、诺曼龙的中国元素。



说到德国与青岛,那么下水道就是不得不提的内容,毕竟跨越百年如今依旧崭新的油纸包里的工程师,不是哪里都有的。展厅里说的很清楚,德国人就占领了那么十几年,大部分下水系统都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辛劳。



四、海边别墅群
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八大关,首先是公主楼,是20世纪30年代丹麦阿克瑟王子携妻子玛格丽特访问青岛时的居所,红色的屋顶,蓝绿色的外墙,一层有公主的餐厅,餐厅里有一架钢琴,二层有公主的卧室、梳妆间、桥牌室,三层是关于安徒生那个做鞋匠的父亲的介绍,楼里楼外花园有很多雕塑展示着安徒生童话。





与公主楼对望着的是西班牙风情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西班牙的国技——斗牛,曾经统治西班牙的凯撒大帝热衷于斗牛运动,但波旁王朝统治时期,认为这项运动容易对王室成员造成伤害,所以这一运动就从皇宫传向了民间。墙壁上绘画着弗拉门戈舞者,穿着红色的裙子,神秘忧伤、泼辣奔放。斗牛与弗拉门戈舞并称西班牙的两大国粹。进入馆内,我向爱人介绍着西班牙国旗的含义,二层是西班牙的人文历史介绍。首先是吉他,吉他代表着西班牙手工业的灵魂,其次是绘画展厅,陈列着毕加索的一些看不懂的东西。






在公主楼、西班牙风情馆联票里,第三个地方是蝴蝶楼。据称是青岛第一部电影的拍摄地,如今已经变成民国明星蝴蝶的个人传记馆,以及中国影视的纪念馆。在那个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当时的中国电影人,已经在电影里,畅想了殖民地都被收回、人民生活幸福的未来。


五、胶州湾美食
周五晚上入住酒店,我们立即打开外卖软件,不愧是啤酒节期间,到处都是烧烤,有些还标榜自己是淄博版本的。说起来,小时候旅游的时刻,导游还吹牛说,山东人口味重,只要放一点点盐,就觉得味道重的不得了,所以给我们安排的菜很淡。TMD,明明是因为当时旅行团为了省钱,给我们吃便宜菜,连调料都要省。
由于动车上吃过了,酒店又提供了好多巧克力,周五的夜宵我们便只点了蛤蜊(ga la)和本地野馄饨,所谓野馄饨,青岛人一般将路边摊的馄饨称为野馄饨。也不得不说青岛的蛤蜊肉又好、沙子吐得干净、炒的还入味。


周六早餐只是酒店自助餐,午餐我们是在火车站、青岛天主堂附近随机选了一家鲁菜。一进门看到全是游客,我本心想遭了,要被宰了。可是看看菜单,物价还行,就择日不如撞日了。首先,我们点了一只海星,去几年新闻听说泛滥的海星被青岛人吃干净,果然味道是挺香;其次,是墨鱼水饺,一开始还说没货了,是现包出来的,黑色的饺子皮裹着猪肉,就是有点韭菜导致我爱人不太喜欢;然后是蛤喇小白菜,昨天吃了辣炒的,今天吃鲁式鲜炒的;最后是一大盘小鲍鱼,差不多8元一只,对于原产地来说还是有点贵。

周六晚饭,我们回酒店尝试高端鲁菜。那些菜色光看名字就很厉害,把海鲜做出了花,但内心还是更喜欢路边烧烤或小饭馆。

周六夜宵,我们赶在商场关门前,去那里买了煎饼果子和杂粮煎饼。做饼的小哥一脸无奈,一直在叹气说刚才不该接单的,结果到了下班点走不了。我发现山东的饼里会放一种特制的豆瓣酱,味道又甜又咸,是江苏没有的味道。爱人觉得山东煎饼的皮特别有韧性,有股麦香味,馅料也是特别多,足够一顿饭量。

在青岛城里到处乱晃,除了吃的,还要喝的。崂山可乐有一股中药味,感觉像树莓口味;崂山白花蛇草水的确有一股草席的味道,但是冰镇以后也能接受;其余的各种老冰棍就是一股甜甜的香精味,按照本地老司机的说法,一根就卖1元,卖2元、3元都是在坑游客。

六、其他感想
说起来,我小学6年级就来过青岛,当时也只简单看了看五四广场和八大关的别墅群。如今时隔近20年,四五广场还是依旧热闹,身边也多了一位最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