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抑郁症因何而起?抑郁症陪伴者正确的做法有哪些?

2023-03-28 10:22 作者:荣新奇教授  | 我要投稿

大多数人对于抑郁症的了解其实相当有限,其中也充满了许多误解,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多了解下什么是抑郁症,或许有一天自己或是自己身边的亲友,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起传统观念一些带有歧视意味的帮助,真正的深入了解、协助其实是很有用的。

抑郁症原因并不是单纯的心情不佳,或是因为“不知足”等等原因。

抑郁症因何而起?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讨论,主要通常会从心理原因、遗传因素、生理状况三个层面下去探讨。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的层面,并非简简单单的心情郁闷、低落而已,短时间的情绪低潮并不是抑郁症,这是很多人所误解的。

抑郁症并不是一个可以自称的心理状态而已,的确在某些高压、不舒服的环境下,人罹患抑郁症的机率会提高,但是一时、短暂的情绪,跟抑郁症完全不同。抑郁症要长期的有某些心理问题,而且也需要出现抑郁症的症状才算,话虽如此,长期面临压迫心灵的事物,或是有某些童年阴影、惨痛失败,也是有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出现。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的话,因为抑郁症实际上也是身体跟着出问题的疾病,所以的确每个人天生罹患抑郁症的机率是不同的,对于某些有家族病史的人而言,他们罹患抑郁症的机会是较高的。

生理因素

生理状况的影响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也是脑部一起异常所生的病,大脑是主导我们思考的器官,其中的任何运动,包含内分泌物质都会大幅度左右我们的情绪、思考,所以如果我们的身体处在不健康、脆弱的情况下,是有可能比较容易罹患抑郁症的。


这些人是抑郁症高风险族群

从上述应该不难让人理解到:每个人患抑郁症的机率是不同的,对于某些人、某些族群而言,他们天生、或是环境因素让他们罹患抑郁症的机率就高出了别人许多,所以他们需要特别的注意、警觉,虽然抑郁症并不是什么小心、谨慎就可以避免的疾病,但是多注意总是比较好的。

根据研究指出,光是性别差异,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就是男性的1.5至2倍,另外一些有家族病史的患者,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则比一般人高出了2到3倍;除了上述人群之外,灾害幸存者、家暴受害者、性侵受害者、经济困难者等等也特别容易出现抑郁症的情况;还有就是一些身处特殊时期、环境的人,可能也很容易有抑郁症的症状,例如:备考生、孕妇、高压工作者等等。

虽然很多时候上述情况都不是自己所能改变的,但是求助于人一点都不用感到羞耻,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每个人都会有辛苦、困难的时候,这时候去找他人伸出援手,是对自己而言很必要的事情。


有时候孕妇的丈夫、考生的家长、高压工作者的妻子,对于身边有抑郁症状况的亲人都会非常地想给予帮助,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到底抑郁症陪伴者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提醒抑郁症陪伴者一些事,虽然看着身边抑郁症的人很痛苦会心疼,但是抑郁症的状况不是一天出现,而是日积月累而来。所以,治疗与改善理所当然也需要时间的堆积,这件事是急不来,心急则乱。有时候,只需要一步步往好的地方前进,然后放松心情等待成果出现即可,这段时间就像陪伴一般情绪低落的人一样,不用太着急。

其次就是,不需要对于“抑郁症”太有责任感。有抑郁症不是任何人的错,当然改善抑郁症也不是任何人的“责任”,有时候有些人认为自己一定要“治好”别人的抑郁症,太过投入、疲劳,没注意自己的状况,结果把自己也累病了,甚至被传染了负面情绪,这时候就失去“陪伴”的意义了。

如果真的想成为抑郁症陪伴者,不需要太过急躁,就像治疗身体问题通常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一定要有耐心慢慢前进,有时候也要进行休息,也不需要一直要求患者本人前进、改善,一直提醒对方有病、不正常不管是谁都会不高兴,只要有耐心陪伴对方,让对方心情改善,倾听对方,让对方慢慢远离压力源,或是找到兴趣、转变心境,就可以慢慢往好的方向改变。


本文原创自荣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转载,请取得许可并标明出处。有任何疑问,可以点击头像私信联系。


抑郁症因何而起?抑郁症陪伴者正确的做法有哪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