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成神之日》的缺点,还有我对麻子的感谢
首先先说明我个人是非常喜欢麻枝准的作品的,即使这次的《成神之日》剧本确实很严重,槽点很多,但是我也不会否定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脚本家和音乐家,更不会去责怪或者抹黑。
下面我来谈谈《成神之日》的缺点
一、依然是剧本结构问题,浅谈麻枝的情感描写和超展开
在我看来,麻子最擅长的地方在于他对感情多维度的复合描写和剧情后期的超展开,无论是《AIR》还是《Angel Beats!》《LB》这一点都很明显。但从他担任动画剧本开始,他最擅长的反而变成了他最不擅长的。
麻子担任动画剧本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剧情结构的严重失衡,也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日常部分与正片部分的比例完全不对称,这个问题《Angel Beats!》上有,但是后期的演出和麻枝一手打造的音乐起码能挽救大部分观感。比如《夏洛特》,而且进一步扩大化,但至少最后还能保持把故事讲完满勉强落地。
但成神之日里这个问题简直到达了顶峰,前半部分充斥着意义不大的日常剧情,以及对看起来不必要的角色展开过多的描写,浪费了一大段的篇幅讲与主线无关的东西,直到第九话才算正式进入正片,并不是说日常不好,而是动漫本身篇幅就很短,只有12集,很影响主线推进。正当我想看制作组如何用四集解决前面铺垫的所有问题的时候,没想到最后才发现前半部分大半篇幅的描写和伏笔几乎都没有展开细讲,世界的终结也好,日常和科技世界并行的双世界设定也好,后期伏笔的回收都过于平淡。主角团是工具人也就算了,看似重要的白发小哥居然是工具人中的工具人。这部作品前半部分用力过猛导致后面节奏混乱,几乎把《AB》和《Charlotte》的缺点扩大到了极致。
我并不是说《成神之日》的日常做的很差劲,事实上我还是很喜欢看麻枝准的搞笑日常的,无论是麻子的无厘头,麻子的塞梗,还是麻子的棒球,都让我觉得麻枝去做搞笑动画说不定会更好。但是成神的日常部分确实过于臃肿,从第三话开始我就觉得这部作品说不定又要翻车了,果不其然第四话的麻将回几乎全篇废话,而到了第八话第九话很明显就能看出,这部动画哪怕后期来个原子弹级别的催泪弹也基本是哑弹,翻车翻的车轮子都找不到了。
然后回到麻枝准的情感描写和超展开这两点。先说超展开,麻枝的脑洞我还是服的。典型的例子就是《Charlotte》(该作的监督同样为《成神之日》的监督浅井义之),虽然《夏洛特》后期的超展开确实过猛,加速了剧情崩坏的可能性。但也不妨碍当时给我带来的冲击度,麻枝准在驾驭双世界观的发挥上做不到非常稳定,不过当他真正把剧情展开来讲之后,叙事空间的飞跃能给他在泪腺轰炸上带来更多的手法,夏洛特最后两集收集能力磨灭记忆的故事,你是能从中感觉到这种收尾方式还是体现了麻子的脚本功力的。
再说情感描写,很多人说麻枝描写亲情比爱情好很多,这一点我也同意。麻枝的泪点往往不是恋人简单的生离死别,而是埋藏在与角色相关联的亲情角色上,通过细节和叙述的补充完成故事立体的情感架构。而这也是我认为最能表现麻枝剧本特点的地方。有的人说CL读作CL,写作人生。没错,我认为麻枝的剧本对“人生”的思考是他的剧本能屡次触动泪腺的重要原因。最直观的例子是《Angel Beats!》,音无为了妹妹攻读医学,在被困的地洞中鼓舞着所有人拿出医保卡,用笔画出自己死后捐赠的器官的时候,那一幕我觉得这个意义已经超越了角色本身,而是能升华到社会意义上去宣扬生命奉献的伟大。而后由衣的剧情虽然展开很突兀,但是我必须承认《一番的宝物》配上表现由衣对未来憧憬的蒙太奇的演出,是我第一次领略到大魔王威力的片段。
但《成神之日》中,麻枝的超展开和情感描写却变得非常软弱无力,这里就谈动画的第二个问题——演出问题。超展开就如我之前说的,用力过猛结果展开的寥寥无几,剧情张力明显不够。再说情感描写,全剧中唯一一部分跟亲情直接相关的杏子线说实话明显能看出为后期主线腾出集数的仓促,铺垫不足不多说,演出上我个人感觉也并没有非常出彩的地方,总体来说并没有很好地打动到我。而纵观全剧这个问题也一直延续着,最后麻枝准钦定的催泪回除了被早已无力回天的剧情结构拖累外,演出也非常平庸,台词过于拖沓(尤其是最后三集男主去医院,情绪反应太大,强行降智),而且分镜设计的艺术感薄弱,实际上到这里,这部动画的差评,麻枝准自然要为剧本负责,但监督浅井也实在难辞其咎。
二、负责过《Charlotte》的浅井义之,演出问题难辞其咎
在我看来,好的监督是能够把多种类型的剧本改写做好的。众所周知麻枝准本身是GAL游戏脚本家出身,而GAL改动画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游戏中的支线角色的剧情往往相互交叉,而这就给一般来说单线叙述为主的动画在剧情整合上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在说说《Rewrite》(罚抄)(本作剧本由田中罗密欧、龙骑士07和都乃河勇人三位脚本家完成,麻枝准仅负责音乐)。被誉为近几年KEY社最具影响力的游戏作品《罚抄》,动画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仅从我动画党的角度看(gal待补),罚抄的剧本事实上是非常浩大的,也不愧是KEY社重点打造的作品,但动画的问题也基本跟麻枝的动画如出一辙,节奏混乱加上叙事含糊不清,篇幅的巨大限制根本无法表现游戏剧本庞大的世界观和剧情量,更不用说罚抄中各个角色背后丰富的故事补充无法很好地糅合到一块的问题了。哪怕用两季的长度围绕篝主打核心主线,也无法在日常与严肃剧情的取舍中做到很好的平衡。可以说GAL改动画本身的限制从一开始就会佳作是十分稀少的,下限难以预估。能做到游戏和动画都能完美兼顾的,业界最具代表性的也就虚渊玄一人了(当然老虚也有翻车的时候)。
从麻枝准担任动画剧本开始,他确实在《AB》还有《夏洛特》中都保留了GAL改剧本的写作思维,而当他寻求突破转型到动画剧本思维的时候,原有的优势却又没办法发挥,催泪路数几乎用尽而在新型题材的探索上明显不成熟,结果就是混乱的剧本结构。但是对于动画来说,如何从动画思维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原作的魅力同时保证动画的完整性,非常考验监督的功力。
这里在说说《AIR》。在我看来,《AIR》简直是麻枝准剧本在12集篇幅中能表现到淋漓尽致的几乎完美之作,无论是亲情爱情的多维度泪腺轰炸,还是剧情后期的超展开,都是非常好的水平。当然我们这里要强调《AIR》的系列构成不是麻枝准,而是参与过《寒蝉鸣泣之时》的志茂文彦,而监督石原立也也在动画的节奏上体现了他一贯的精准把握。而《AIR》动画日常篇幅不多,在观玲线之前穿插了对支线角色的故事展开,虽然保留了GAL改动画剧本的通病,即支线剧情对主线篇幅的不合理占用,但《AIR》的支线非常好地丰富了整部作品的情感维度,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观玲线之前剧情爆点的缓冲。石原在这里完美体现了身为京阿尼王牌监督的实力。也许大部分人会说麻枝准和KEY社的名头是《成神之日》宣发效果的主要来源,但我不得不说麻枝准能让很多非GAL玩家广为人知,京阿尼对KEY社三部曲的加持绝对功不可没,尤其是《CLANNAD》,很好的将支线角色的故事线融合到了主线,构成了一部非常完整的故事,再加之京阿尼对情感的描写尤其细腻,看过的人很难不被感动到,也正是京阿尼改《CLANNAD》让我知道了key社,让我知道了麻子,才会顺着key与麻子的足迹去挖掘一部部优秀的作品。
而看到《成神之日》结尾的朋友,如果看过《AIR》的话想必会对这一幕非常熟悉,这一幕明显是致敬《AIR》中最后观玲从爸爸的怀里挣脱,哭着冲向晴子喊“妈妈”的那一幕,这一幕是全剧的泪腺巅峰,是我个人认为能体现麻枝准描写亲情功力的最典型的例子。但是在动画不得不把演出归功于石原。我个人其实对分镜艺术理解不深,但就针对这里,如果把它与成神之日中相似的情景对比的话,AIR的晴子视角还有观玲挣脱爸爸那一幕的声画分离,都明显比成神之日更加具有表现力和冲击力。
本人对麻子的感谢
《成神之日》如此失败,好评率一集比一集低,非常惨淡,麻枝准本人也已经删推从社交媒体消失,也许这确实是麻枝准最后一部作品了。但其实比起动画的成败,比起诸如“跌落神坛”之类的媒体为炒作话题创造的一面之词我是非常厌恶的,我还是很感谢麻枝准在他面临如此艰难的困境下依然为我们带来了一部动画作品。毕竟,这部作品也是他在治疗过程中诞生的,尽管最后描写不深,但从中还是能看出他对生命的思考。
不是我悲观,他得的病是扩张型心肌病,这种病无法根治,而且会逐渐呈进行性恶化,得了这种病的人5年存活率为50% ,更多的人是在出现症状以后三年内逝去。麻子奇迹般的在20%成功率上的人工心脏起搏器手术中成功捡了一条命回来,但是目前他自己的心脏已经无法再支持他活下去了,最后的办法就是心脏移植,但是心脏移植手术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最多能延长病人生命十年。对于麻枝准本人来说,现在的他每天晚上闭眼以后还能再看见第二天的太阳已经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可能他真的累了吧,这部番里男主体验了,棒球,麻将,泡妹子,开拉面馆,夏日祭,拍电影,可能这就是麻枝准自己吧,他希望自己能和小雏一样利用强大的科技存活下来,但也明白这根本不可能。在生命的最后疯狂一把可能是他最后想做的事,这就是《成神之日》(引用第9集评论)
不管如何,从《AIR》、《KANON》、《CLANNAD》、《Little Busters!》到《Angel Beats!》、《Charlotte》还有《成神之日》,麻枝准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优秀的游戏和动画,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真的给我带来无与伦比的感动与思考,让我对生活,对“情”,对人生,都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很庆幸能够欣赏到麻子的作品。
另外,身为脚本家和作曲家的他,一生也在与病魔做斗争,而这次不管怎么样,我也希望他能够不要被太多针对自身的批判和抹黑困扰,把重心放在生活上,祝身体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