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夕张级轻巡洋舰
制作不易,如果您觉得不错,请您点个赞和关注让更多的人能够看见,up主在此谢谢各位读者老爷了 。
夕张级轻巡洋舰是日本海军建造的一种现代化轻巡洋舰。该级舰完成于1923年,只建一艘。为适应华盛顿条约的限制,各国都开始尝试在条约限制范围内最大限度发挥战舰潜力。当时的日本海军只有天龙级和由天龙级改进的球磨级轻巡洋舰,在外形和设计上均颇为老旧。该级舰为日本建造新型舰的实验舰,验证了很多典型的后期巡洋舰的武器装备和设计思路。它的出现也标志着日本建造新型巡洋舰的开始。
夕张级由日本当时最著名的海军设计师——平贺让(Yuzuru Hiraga)领导设计,其组合式主烟囱和舰首设计在当时相当前卫,并成为后来古鹰级重巡洋舰的原型。主炮采用了独特的配置,采用了新型轮机轴,紧凑的简体却配备了强大的武装,作战能力相对其排水量显得突出(3500吨的舰体和5500吨级别的武装)使各国海军为之一惊。但是舰小航程较近,多用作近海防卫,难以参与远洋战斗,防空改装时加装1门高炮和21挺机枪。为节约空间而未配备水上飞机。在旧日本海军中以恶劣的居住环境和适航性闻名(因为舰体小却要放很多武器、弹药)

该舰是日本海军有史以来将平贺让天赋彻底表现出来的船只,然而相对于峯风级驱逐舰14节航速3300海里续航能力,该舰仅为14节航速3310海里 续航能力。由于追求小型重火力及高速的需求,该舰不可能像5500吨级拥有追加水上侦察机的改建余裕,所以此舰多用作近海防卫。由于夕张号就是试验船的性质所以其仅建造一艘。然而该项试验的成功陆续造就了重火力紧凑型重巡洋舰古鹰级,并朝着妙高级重巡洋舰研究方面发展,就外观而言,此舰向外弯曲的前甲板,向后倾斜的桅杆,两根互相连接高耸的烟囱等,日后均成为日本新型巡洋舰的基础。
夕张级轻巡洋舰主炮是三年式140毫米炮,前后分别是一个单装和之后的双联装炮塔总共6门,其鱼雷管设在船体中央,可分别向左右发射鱼雷,其烟囱设计成把两个烟囱二合一以增加甲板空间运用,类似设计也为后来的日本巡洋舰采用,不过作为军舰来说,夕张号在太小的舰体安装了等同于轻巡洋舰级的舰炮火力,续航能力不如驱逐舰,同时也缺乏改良空间,适航性亦不好。
夕张号设计者为平贺让中将,其于1922年6月5日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动工,次年3月5日下水,7月31日竣工,建造时间仅一年多,为巡洋舰建造最短记录。
“夕张”号竣工后不久就遇上了关东大地震,立即进驻灾情严重的横滨港,发挥其速度上的优势协助灾民进行搬运输送,给日本国民留下了佳话。1923年编入第一舰队第三战队。

之后夕张号每逢舰队编制之际常常作为水雷战队的旗舰,例如,战前出任第五水雷战队旗舰,主要以中国一带为任务范围。1925年12月1日后成为第一水雷战队旗舰,之后大部分时间都担任水雷战队旗舰职务。1937年9月13日在香港西部海域与第29驱逐舰队会合,第二天沿珠江逆行在虎门与中华民国海军肇和号巡洋舰交火并将后者重创。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夕张号担任第6水雷战队旗舰,负责威克岛攻略作战。因火力不足第一次登陆未能成功,反而被美军岸炮击伤。两周后在航空母舰舰载机及古鹰级4舰组成的第6战队的支援下才登陆成功。
1942年7月,编入第8舰队,负责所罗门群岛方向作战。8月8日,作为三川军一中将的特混编队参加了萨沃岛夜战,重创美军。
1943年,夕张号吸取了之前的战斗经验,加强了防空火力,撤除了原来的2门140毫米单装主炮,前部改装127毫米高射炮,后部装上了25毫米机关炮。1943年4月1日被编入第8舰队第3水雷战队,由于推进器损伤返航修理未参与库拉湾夜战。11月11日,当美军航母特混编队第二次空袭拉包尔之际,夕张号受轻伤。
1944年4月27日,于帕劳群岛海域被美军潜艇击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