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历史考古:欧洲人为了打造西方中心论,能有多拼?

2023-01-15 19:37 作者:行道者  | 我要投稿

如果有人突然告诉你:古希腊,古波斯,古罗马,腓尼基,古埃及,苏美尔,巴比伦……它们通通都有问题。你恐怕会想:这人怕是疯了?

但是,如果有人再告诉你,西方人在达芬奇,莎士比亚,欧拉,牛顿,米开朗基罗等一系列人的成就上说谎,而且他?还能证明呢?

本文是《欧拉,莎士比亚,达芬奇究竟是不是虚构出来的人物?》的整理版。通过本文我们可以发现:欧洲人是如何打造西方中心论的?

达芬奇(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米开朗基罗(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欧拉(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这5人可以说是欧洲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艺术家,文学家,数学家,科学家。但是现在,我们有理由怀疑它们只是西方伪史中,近代史的一部分(区别于古代伪史)。换言之,这些人的历史成就都有问题,咱们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一:我们先聊16世纪英国最牛的文学家: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莎士比亚全集》在西方被称作文学界的《圣经》。英谚云:宁可失去英伦三岛,不能失去莎士比亚。可见其重要性。前些天我看见有人说什么:不读莎士比亚,不足以谈诗与人生。但经过西方人自己的调查,发现无论是《莎士比亚全集》,还是作者莎士比亚都存在严重问题。

比如说:1850年詹姆斯·庞斯丁在仔细地研读了《亨利八世》之后也严重怀疑这部作品并非出自莎士比亚,而是另外一位剧作家弗莱彻,并在当时发表了一篇论文《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是谁写的?》。后来经过现代技术人工智能的比对,发现《亨利八世》确实是由两个人合作完成的,并且另外一个人,就是大家所怀疑的弗莱彻。那么关于这个结论,值得我们思考2个问题:1,这里所谓的两人合作,会不会只是一个人在单纯地抄袭另一个人呢?2,如果说《亨利八世》这一部剧,其中一半是由弗莱彻完成,那剩下的另一半是由莎士比亚本人完成的吗?

看到这,很多人会猜测是莎士比亚剽窃了弗莱彻。但是莎士比亚此人,被较真的英国老百姓“查了户口”,他们最后发现:此人居然是个文盲!

那么这个世界上最匪夷所思的国际笑话就从英国诞生了:欧洲最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居然是个文盲。换言之,欧洲文学中的圣经《莎士比亚全集》,居然跟莎士比亚本人没有一个字的关系?!

甚至于,连莎士比亚的画像都是假的:它著名的自画像经过科学检测,发现上面的颜料诞生于19世纪……此时老莎已经挂了200年。换言之,编造莎士比亚的人,他连莎士比亚长啥样都不知道……而究竟是谁在假冒莎士比亚,不在本文探讨范围,反正和英国皇室有关,英国皇室可是连《圣经》都能造假的主。

前面说到《亨利八世》是由两个人合作完成的,其中一个是弗莱彻,(既然莎士比亚是文盲)那么另一个人是谁呢?这人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大臣,爱德华.德.维尔。〈明摆着,英国官方参与了伪造莎士比亚〉

大家注意了,以上信息都来自于西方人,可不是我在造谣。再说说莎士比亚全集另外2部作品:《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果再用人工智能检测,各位信不信AI会告诉你这两部作品的“合作者”,会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有兴趣的人可以分别把《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对比一下。然后大家就能明白,西方文学界的圣经《莎士比亚全集》,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其实莎士比亚之所以被发明出来,就是为了掩盖欧洲文学史极为短暂的残酷真相。我在《历史考古:从文字角度,质疑古希腊的真实性》一文中提到,欧洲文字是经过汉语改造了之后,才有了文学表达能力。随后欧洲各国才在19世纪接连涌现出一批文学家:歌德、海涅、雨果、雪莱、拜伦、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大仲马、莫泊桑 、狄更斯、易卜生 、惠特曼、斯丹达尔、福楼拜、勃朗特姐妹、果戈理、马克吐温……〈19世纪,才是西方人开始玩文学的真正时间!其实近代欧洲人除了数理化,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落后的。而他们说谎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避免原形毕露。〉

最后送上一句话结尾:西德尼.李爵士(Sir Sidney Lee,1859-1926年)说:“莎士比亚的信息已经被篡改,莎士比亚的资料是现代的伪造。”

二,然后再聊聊18世纪最牛的瑞士数学大神欧拉:

一说到欧拉,很多人可能记忆犹新。因为读书的时候,因为他的缘故,需要对很多公式各种知识点死记硬背。

先看欧拉传奇般的简历:9岁,就把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看完了。 13岁考入大学,主修哲学和法律。然后又修了数学、神学、希伯来语以及希腊语。课余还研究音乐、物理、建筑啥的。花了两年时间就把六个专业学完了。顺手考个硕士,硕士读了一年了就又考取了博士。3年后19岁就成功博士毕业。

27岁那年,他发明了一系列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符号——圆周率的符号π、函数符号f(x)、以及三角学符号sin、cos、tg等等都是他发明的。从初等几何的欧拉线,多面体的欧拉定理,立体解析几何的欧拉变换公式,四次方程的欧拉解法到数论中的欧拉函数,微分方程的欧拉方程,级数论的欧拉常数,变分学的欧拉方程,复变函数的欧拉公式都是他送给理科系大学生的礼物。

另外,他还顺便创造了几个全新的学科:拓扑学、弹道学、分析力学,还自学成为了制图学家。全欧洲的天文学家正在讨论该如何计算彗星的轨道,100多个专家苦苦尝试却毫无进展。27岁的欧拉听说了这件事之后,用了三天,搞出了一套计算彗星轨道的方法。

1771年,64岁的欧拉因为彼得堡的大火灾殃及欧拉住宅,带病而失明的64岁的欧拉被围困在大火中。虽然他被救了出来,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为灰烬了。记忆力惊人的欧拉表示,烧掉了又有什么关系,我再重新背出来不就好了?

然而即使欧拉奋战了13年,依然才整理出来“一小部分”被烧毁的成果。不过呢……这一小部分包括:886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分析、代数、数论占40%,几何占18%,物理和力学占28%,天文学占11%,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占3%,【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

我们就看看这大爷的一小部分成果,886本书吧。据说其中500多本书是他在世的时候就出版的。那么就从这欧拉大爷64岁眼瞎不能继续写书来算:【他从刚出生到64岁期间,是不是平均一年得写近7.8本书出来……】

然后多出来的300本书,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还没有出版就被大火烧光了?也就是说,他奋战了13年,背出了300本书,又平均一年背出近23本书出来!

欧拉这个人在失明前,平均一年得写8本书?失明后一年背出23本书?差不多一个月背2本书出来。对于这个人,各位怎么看?正常人就能想明白,天底下怎么可能有这种神人?当然有人会辩解,说欧拉一生写出800多本书,其实大多是论文。其实我们只需要知道,他平均一年能够写800页学术论文,就够了。请问大家,一个人从刚出生到64岁,平均一年写800页,这有可能实现吗?

欧拉的数学成就是实实在在的,但唯一的问题是,他一个人是怎么可能完成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聊聊20世纪最牛的数学家:尼古拉·布尔巴基。

布尔巴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他可能是最后一位掌握数学领域几乎所有方面知识的数学家。他在集合论和泛函分析等多个重要的数学领域做出了奠基的贡献。但是,尼古拉·布尔巴基此人根本不存在!

法国数学家安德烈·韦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访问芬兰,因被怀疑从事间谍活动而受到调查。当局在他身上发现了可疑文件:一个假身份证、一套名片,甚至有俄罗斯科学院的请柬——这些文件上的名字都是布尔巴基。 如果布尔巴基并不存在,那“他”究竟是谁?

1934年的巴黎。第一次世界大战消灭了一代法国的知识分子。因此,大学微积分的标准教材的编写已经花费了超过25年,而且已经过时了(看到这我们就该明白,重新编写教材一定是法国官方自上而下的政策,绝不可能是个人所为)。

新晋教授安德烈·韦伊和亨利·嘉当想用一种严谨的方法来教授斯托克斯定理,这是微积分的一个关键定理。发现其他人也有类似的想法后,韦伊组织了一次会议(新晋教授有什么面子召集数学家开会?起头的人必是法国官方)。1934年12月10日,会议在巴黎一家名叫卡波拉德的咖啡馆举行。与会的9位数学家同意编写一本教科书,“集体撰写一本分析专著,成为微积分的大纲”,他们希望在6个月内完成这项任务。他们也顺便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布尔巴基……

他们开始以每年三次的频率定期举行布尔巴基“会议”,来自欧洲各地的许多顶尖数学家都对这个组织的工作和风格很感兴趣,加入了该组织,扩大了队伍。久而久之,布尔巴基这个名字就成了数十位具有影响力的数学家的集体化名,这些数学家跨越了几代人,包括韦伊、迪厄多内、施瓦茨、博雷尔、格罗滕迪克和其他许多人。

换言之:布尔巴基并不存在,它只是众多数学家,集体劳动的结果。但举办会议的名称,为什么要用尼古拉·布尔巴基这种人名呢?不用说,这种造假肯定不是无意的。而且必然是官方行为。从中我们看到这是法国官方的造假行径,只是因为被芬兰人戳破谎言之后,这戏就再也没法能演下去。所以数学家布尔巴基,就不得已变成了布尔巴基学派……回过头来,各位想明白欧拉是怎么回事了吗?欧拉,也只能是欧洲数学家集体劳动的结果。其目的就是造神,造一个个让其他肤色民族无法超越的神。这些造神运动都是西方伪史的重要环节,就是为了打造西方中心论。这个基础一旦打好了,马上就能对全世界展开宗教文化(基督教+古希腊)殖民战。

今天我们应该警惕的两大现象:1,全国各城市的公共区域,随处可见基督徒在传教。而农村早就成了重灾区。2,经不起推敲的西方古代史,尤其是古希腊充斥在我国教科书中,让中国学子集体膜拜。〈教材的问题,仅仅是插图吗?〉

三,继续聊聊人类史上最牛的神人:达芬奇。

你相信吗?早在500年前,世界上就有人对直升机、坦克、机器人等19、20世纪后才出现的高科技成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确有其事!这个人就是举世闻名的达·芬奇。他不仅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而且在物理、数学、解剖、地质、天文、建筑、工程制造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在这些学科领域中他无愧于“穿越者”的称号。

欧洲一些专家学者近年来广泛而认真地研究了达·芬奇的生平,企图从中找到一些奥秘。有人用计算机分析了他一生的成果。结果令人们大吃一惊,若要完成他全部的绘画、雕塑、研究和各种发明等工作,就算他刚出生就一天24小时一刻不停地做,需要的时间至少也是74年。 但是达芬奇却只活了67年。那么这一句话就等于告诉大家,所谓的达芬奇和欧拉,布尔巴基,莎士比亚都是一回事。

贝尔实验室的莉莲·施瓦茨无意间在电脑上将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与达芬奇的自画像相重叠,发现这两张画的眼睛、鼻子乃至发际线的轮廓都能够完全重合,施瓦茨认为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的自画像,就是年轻化,女性化的达芬奇本人。

蒙娜丽莎与达芬奇的自画像相重叠,这两张画的眼睛、鼻子乃至发际线的轮廓都能够完全重合。这个现象,能够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有人以达芬奇自画像为底稿,然后进行了一番改动:把它剃了胡子,磨了皮,带上长发,最后就成了蒙娜丽莎。根据这个手法,可以判断蒙娜丽莎画像没有“真人模特”参与,纯粹是达芬奇自画像+想象出来的艺术品。

那么达芬奇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动机在哪儿呢?试想如果画的是真人,那么这个真人是不是一定能看见画师“达芬奇”本人?但是很明显,画师达芬奇不愿意让他人看到他的模样。因为达芬奇根本就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换句话说,达芬奇背后的人,代替达芬奇作画的人,不愿意让他人发现他不是达芬奇本人。这样会留下证伪达芬奇的人证。

所谓的达芬奇自画像和蒙娜丽莎,都是出自于这个人之手。或者说这个团队。我为什么会说达芬奇,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呢?这得先聊聊“耶稣裹尸布”。

据说当年耶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无人收尸,一个叫做约瑟的门徒将耶稣的尸体从十字架上取了下来,并用一块亚麻布裹好,葬入了坟墓里。据说没过多久,耶稣的坟墓被人挖开,尸体从此不见踪影,坟墓里只留下了一块裹尸布。又据说耶稣的门徒们为了纪念耶稣,把这块裹尸布给保存了下来。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块裹尸布的去向成为了一个谜。

直到1355年,这块裹尸布出现在了法国的一个小镇上。由此造成轰动,信徒们纷纷陷入狂热之中。而在1538年的时候,这块裹尸布被当作“圣物”转移到了意大利北部城市都灵。——我们注意到裹尸布上有一个人形图案,按照洋专家的解释,这是耶稣的汗水和香料清透亚麻布所致。 同时,假如耶稣在西元1世纪遇害,那么这块布在重见天日时已经有1300年历史了……

(这是一块1300年保质期的布)

直到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化学家麦克龙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检测出裹尸布上的颜色含有硅石、黏土、氧化铁成分的土质颜料。这种颜料是中世纪的画家们常用的颜料,并且裹尸布上的血迹也只是朱砂,而裹尸布上的人体形象也只是一幅手法高明的艺术品。

牛津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这三个机构分别从裹尸布上采集了一块样品,通过高科技仪器进行碳放射年代鉴定。最终三家机构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报告:这块裹尸布不是耶稣时代的产物,断定年代是1200-1350年之间。显然,这块裹尸布是伪造的。〈13世纪就造耶稣的假,不得不说西方造假历史源远流长〉

此后进入到21世纪,美国画家施瓦茨经过对裹尸布上的人像扫描后指出,这块裹尸布上的耶稣头像不过是达.芬奇的自画像。

于是很多机构将裹尸布上的耶稣头像和达.芬奇的自画像进行对比,再次发现它们的面部轮廓完全吻合。那么根据这块裹尸布,就把达芬奇这个人给证伪了。 因为,根据科研机构对裹尸布的断代,是:1200-1350年。但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却是1452年出生。 请问1452年出生的人,他的画像怎么能出现在1200-1350年的裹尸布里?这是达芬奇的第一次向过去的穿越行为。

接着看:随后我们再把中国的《农书》与达芬奇手稿进行对比一番,就出现了明显的大量剽窃。

从中又发现一个矛盾之处:最早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他在1582年来到中国,然后翻译中国古籍。也就是说西方人接触到中国书籍,也得在1582年之后。那么达·芬奇(1452—1519),一个在1519年去世的人,他是怎么接触到,理应在1582年后才传播到西方的中国书籍?所以达芬奇又进行了第二次向未来的穿越行为。达芬奇不愧穿越者的这个称号。

生活在15世纪的达芬奇,他既不可能伪造13世纪的裹尸布,也不可能接触到16世纪末西传的中国书籍。那么我们就该问问:西方真有达芬奇这个人吗?我们只需要看看他涉猎了多少领域,就该心中有数。人的一生专研3,4个不同领域算是顶天了。而欧拉,亚里士多德,和达芬奇这种精力无限,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只能诞生于西方。其作用只是为了告诉人们,白人不是在15世纪海洋时代后突然成为暴发户的,它们在古代和中世纪,都有非常先进的文明成就。〈实际上西方人就是为了掩盖这个事实:他们的文学史,艺术史,科学史,数学史极其短暂〉

值得一提的是:《农书》的作者王祯,是元代农学家、机械制造家、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诗人。他改进并发明了农用器械和水力机械,高转筒车,水排、水轮、水转等发明大大提高了南方农业的耕作效率,对人类的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农书》中共收有257种农机具,绘制图谱306幅,图后又附文字说明(像不像达芬奇手稿?),介绍各种农机具的构造、演变过程、使用方法和功效等。王祯也被称为中国的达芬奇。〈现在找到达芬奇的创作?原型了吧?〉

我们再看看达芬奇的创造者是谁?

达芬奇自画像和都灵裹尸布双双都是萨伏伊家族的财产。萨伏伊家族是意大利的统治者。而萨伏伊本人,又是教皇的亲戚……

所以,很明显的是:达芬奇是被意大利官方和教皇一手炮制出来的。包括这块裹尸布。达芬奇,这个人根本不存在。他们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给西方浅薄的文明历史,增高增厚。让不明真相的人无脑膜拜。〈达芬奇此人,就是意大利官方与教皇发明出来的。〉

顺带一提:上文提到的裹尸布,教皇专门还为它设立了一个节日。而且这个节日,一搞就是500多年。

四,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他与拉斐尔,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既然达芬奇都是假的,这2位能是真的吗?质疑他,也就几句话的事情。1,古希腊古罗马的石雕,都是西方人在18世纪突然发现的。2,文艺复兴风格的石雕,已经运用了高超的解刨学知识。但欧洲第一本解剖学著作,是1543年维萨里发表的《人体构造》。但此时,米开朗基罗已经68岁高龄了。3,石雕需要运用钢铁工具,而西方人掌握中国钢铁冶炼技术,是在18,19世纪。

五,牛顿

他首先是个抄袭大师,这可不是我说的:2019年出版的《艾萨克·牛顿的黑暗面:科学界最大的骗子?》,作者尼古拉斯·科勒斯特罗姆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科学史学家,伦敦大学学院科学与技术研究系的荣誉研究员,曾为天文学家百科全书撰写条目。书中认为牛顿是骗子:

“在18、19世纪,艾萨克·牛顿被赋予了半神(semi-divine)的地位,从而把宗教和科学连接起来;然而,半神形象背后的真人却悄然流失。实际上,牛顿是一个鸠占鹊巢、欺世盗名之徒,而且还污蔑那些他的著作的真正贡献者。这位极聪明的数学家可能是狡欺虚伪和口是心非。……根据我们的仔细研究,在新科学诞生之际,牛顿并没有发现微积分和万有引力定律。”

被《维基百科》称为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林登·拉罗奇也揭露,牛顿除了热衷于“前科学”(炼金术)之外,在科学上则毫无建树;英国为了打造“科学神明”(犹如打造文学界的莎士比亚),到处收集资料置于牛顿的名下,包括挪用莱布尼茨和罗伯特·胡克的成果。他是这样讲的:

现有的(现代早期)文献显示,艾萨克·牛顿对于科学知识没有做过任何有益的原创贡献;事实上,他几乎全神贯注于“黑魔法”(指炼金术),他把沃利斯(John Wallis, 1616–1703)和巴罗和巴罗(Isaac Barrow, 1630–1677)的作品占为己有;更不知羞耻的是,牛顿反复抄袭胡克(Robert Hooke, 1635–1703)的成果。牛顿物理学的主要来源是胡克综合研究——综合开普勒、伽利略和威廉·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 1544–1603)以及莱布尼茨的发现,并将其数学化。在(牛顿)同时代人中间,莱布尼茨和惠更斯是英国皇家学会的重点剽窃对象。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牛顿的成就都是抄袭来的,目的是打造科学界的莎士比亚。而极力打造牛顿的人,则是英国皇家学院。也就是英国官方!关键是,伊利诺伊大学英语系教授罗伯特·马克利著《堕落的语言:1660—1740年英国牛顿主义的表达危机》。该书的大意是,18世纪以前的西方诸语言文字,包括拉丁文皆不胜任于书写现代知识和科学;即使牛顿的理论、以及同时代的其他欧洲学者的理论。〈这里质疑的可不仅仅是牛顿,而是所有在18世纪前,玩科学的欧洲学者〉

通过上文,我们能够发现法国官方,意大利官方,教皇?,英国官方恰恰是造假的策划者。说到这?,大家?可以?想?一下?:欧洲?各?国?官方?有没有?可能?跑到?埃及?造?三座?大金字塔??

再次强调:这些质疑的声音大部分来自于西方,而不是我。

最后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西方人连近代史都能肆无忌惮的编造。至于古代欧洲人写的历史,什么古希腊古波斯古罗马迦太基……你们还敢看吗?你们还敢信吗?


历史考古:欧洲人为了打造西方中心论,能有多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