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翼杀手》原著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讲了个什么故事?
故事发生在核战之后,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放射性尘埃,生态环境近乎毁灭,地球已不宜人居。而由于外星殖民技术的成熟,大部分人类都移民去了外星殖民地。
但却不是所有人都去了外星,首先是主观上不想去外星的人,然后是身体素质不足以移民的人。人类受到尘埃的影响,或身体机能愈发下降,或心智水平逐渐崩坏(这两种人不得前往外星殖民地,因为他们已经“退化“了)。而由于人类移民而废弃的大规模的建筑(以及其它一切东西)则随着时间慢慢腐朽成尘埃。
这种环境对一般人精神层面上的打击是很严重的。就主角戴卡德及其妻子而言,生活总是难过,以至他们不得不频繁使用一种机器来调控自己的情绪。
他叹了口气,被她的威胁打败了。“我就调成今天的工作日程需要的情绪吧。“他仔细检查一九九二年一月三日的日程,发现今天需要的是公务敬业态度。“假如我按日程来调情绪,”他小心地问,“你也会照办吗?”他等着她的回答,在她表态前并不急于敲定自己的情绪。“我今天的日程上有六小时的自责抑郁。”伊兰说。
当地球已如临末日,同时生活的快节奏仍不停敲打自己,估计没有一人不会像戴卡德夫妇那样饱受精神上的折磨。在作者的预想中,虽然社会生产力已高度发展,戴卡德这类人却愈发异化,正如《摩登时代》里被机器摆弄的卓别林。
除了这种情绪调节器,地球上还流行一种“共鸣箱”。使用者会体验到一个幻境,并且与其他使用者共享自己的情感。这就像一种形式先进的毒品,让使用者获得满足,忘记之前一切负面的东西。同时又由于大部分人类都有自己的共鸣箱且共享情感,这甚至产生了一种宗教。人在幻境中会看到一个叫作莫瑟的人,因而把自己信奉的那套意识形态称作莫瑟主义。其内容就是莫瑟在幻境里对使用者传达的观点,这就像《圣经》里人物的每一句话都被教徒奉为圭臬。
而问题在于,这种人手一个的共鸣箱及其一切内容最后竟被证明是人造(伪造)的。人类长久信奉的东西竟然是别人有心制造出来的,这不得不引发思考。
与共鸣箱类似的是永远在电视上占据位置的节目。有一个政府频道是免费的(也可能是唯一的频道),上面7*24小时不间断地播放节目。这些节目就流行程度不逊于莫瑟,人人都关心其内容,即使这些内容虚假且愚蠢,甚至仿生人瑞秋对其也颇为关注。其中涉及的人物都是由仿生人扮演的,内容也当然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其主旨就是奉劝地球上剩下的人类迁往外星殖民地(每个公民配发一个仿生人仆人作为激励),好像那里就是世外桃源一样。
外星殖民地的开发使用仿生人作为劳动力,而仿生人这如此重要的经济命脉,是由罗森公司一家研发、生产的。
初次之外,人类中间还流行养动物。尘埃把大部分动物杀死了,因而养一只动物不仅能表示自己的同情心,还能展示自己的财力和社会地位。戴卡德在自己的绵羊意外死亡后又定做了一只一样的电子羊(电子动物比真货便宜)来撑门面。“你一提兔子,先生,我就知道。兔子有一点不好,先生,就是人人都有一只。我想让你升级到山羊,那才配得上你。坦白说,你一看就像是养山羊的人。”更不用说动物市场上这满满的套路。店员听说戴卡德带来了三千块(刚冒死挣来的),便巧舌如簧地让他用这三千块当首付(分三年还清)买了只山羊,而戴卡德最初只想直接买只兔子。
“他注意到,杂志里有一本《西尼目录》(此刊列举各种动物的价格)的二月增刊,这是他没见过的。事实上,二月增刊应该要到三天后才开始发售。显然,罗森公司与西尼公司有特殊关系。”
显然,最重要的动物市场是受到最重要的公司操控的。
什么是仿生人?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造人。就小说中的连锁六型而言,他们与人类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移情能力”,即对自身以外的事物感到同情的能力。动物经常是这样的,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才能更好存活下去。而人作为社会动物(社会关系的集合)对社会的其他成员已发展出了高度复杂的感情,没有这种对人的关心,人便不足以成为人类。
而小说主角戴卡德作为一名专职猎杀仿生人的“银翼杀手”,必须没有对仿生人的“移情能力”,即不关心仿生人的死活,以此才能坚决地分辨出仿生人并及时消灭他们。这里可以看出,银翼杀手为了追杀仿生人,自己就得先成为半个仿生人。
但仿生人究竟算不算人?人类真的比仿生人更好吗?
仿生人在外星可能是仆人、工人、小商小贩,也可能是“供人娱乐“的娱乐型号。他们作为社会的最底层过着十分艰苦、受限制的日子,因而有不少仿生人设法逃到地球,又因此遭到银翼杀手的追杀。
有一名仿生人鲁芭在逃到地球后,竟不顾被发现和被消灭的风险,当起了歌唱家。
“唉,”罗伊生硬地说,“她就想过那样的生活。她认为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会更安全。”
“自从我来到地球,我的生活完全就是在模仿真人,做真人该做的事,表现得跟真人一样有思想,有冲动。我模仿的,对我而言,是一种更高级的生命形式。”
可以看出,仿生人并不是笨拙的机器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丰富想法,并且愿意为践行自己的想法而冒险。
仿生人加兰德告诉戴卡德,另一名银翼杀手雷施是仿生人但不自知,因为他拥有被植入的银翼杀手的记忆,会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一直是银翼杀手。而当戴卡德将这个消息透露给雷施,雷施开始恐惧地怀疑自己,但他仍协助戴卡德逮捕“歌唱家”鲁芭。
菲尔·雷施完全是下意识地开着车,他满腹心事,越来越晦暗的思路继续主宰他的注意力。“听着,德卡德。”他突然说,“我们干掉鲁芭·勒夫特以后,我要你”他沙哑痛苦的声音中断了一会,“你知道,给我做个博内利测试,或是你手里的移情测试。确定一下我是什么。”
“我们以后再操心这个。”里克躲闪着这个话题。
“你不想给我做测试,对吗?”菲尔-雷施敏锐地悟到了什么,瞥了里克一眼,说,“看来你已经知道结果了。加兰德肯定告诉了你什么。肯定是些我不知道的事情。”
里克说:“就算我俩联手,恐怕也很难干掉鲁芭·勒夫特。至少我一个人肯定对付不了。我们先集中精力做好这件事。”
“不光是假记忆。”菲尔-雷施说,“我还拥有一只动物,不是假的,是真的动物。一只松鼠。我爱那只松鼠,德卡德。每天早上我都去喂它,给它换纸巾--你知道,清扫它的笼子--每晚下班后我都会放它出笼,让它在房间里四处乱跑。它的笼子里有一个轮子。有没有见过松鼠在轮子上疯跑?它跑啊跑,轮子转啊转,但它一直停留在同一个位置。不过,巴费看起来喜欢轮子。”
“我猜松鼠并不是特别聪明。”里克说。
他们在沉默中继续飞行,不再说话。
鲁芭不断刺激雷施,证明他就是仿生人。雷施冲动直接杀掉了这名仿生人并不断为自己的行为辩护。雷施急切想证明自己不是仿生人(包括说明自己养松鼠),但他的各种自保行为却恰恰是证明他可能是仿生人的必要论据,即最重视自己的安危,不顾其它(仿生人)。
根据小说的人物台词及表现无法判断雷施是人类还是仿生人(银翼杀手不能对仿生人移情;仿生人不对任何事物移情。在对待仿生人的态度上,银翼杀手雷施与仿生人没有什么区别)。这不禁让人怀疑人类和仿生人到底能有多少区别。
而在雷施杀了仿生人鲁芭时,戴卡德发现自己对仿生人产生了感情(银翼杀手的大忌)
真正的活人和人形物品之间,还有什么区别?在那个博物馆,在那部电梯里,我与一个真人和一个仿生人在一起....而我对他们的感情却与应有的感情相反,与我的习惯感情相反,与职责要求的感情相反。
银翼杀手究竟还算不算合格的人类?仿生人真的不配活着吗?1968年的原著小说只告诉我们这些,而1982年的电影及时到今日仍生生不息的各衍生作品将带领我们越发深入有关“仿生人”及人类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