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能把石穿透 万事功到自然成
孩子都认为读书枯燥无趣,坚持不下去时,相信很多父母总是用各式各样的故事来激励孩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持就是胜利”等等。无一不是在说明一个道理:只要一点一滴地努力,水滴都能穿石。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连续不断的水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有恒心,事情总会成功。
宋朝时,有个叫张乖崖的县令,当时崇阳县社会风气很差,盗窃成风,连县衙的财物也经常发生丢失,张乖崖决心好好治理这股不正的风气。
有一天,他在衙门看到一个管理钱库的小官员慌张地走来。张乖崖联想到财物经常无缘无故不见了,便让随从对小官员进行搜查。还真从小管员身上搜出一文钱。
张乖崖不由得十分愤怒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是说,一天偷盗一枚铜钱,一千天就是一千枚铜钱。用绳子不停地锯木头,木头就会被锯断;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头滴穿。
滴水石穿是由于水滴的重力和惯性,不断撞击石头表面,使石头表面的微小颗粒逐渐脱落。由于重力作用,水滴会向下滑动,增加了对石头表面的撞击力度。
水滴的表面张力也会使水滴在石头表面形成一个微小的凸起,增加了水滴与石头表面的接触面积。
水滴不断地滴落在石头上,形成微小的水流,经过长时间的冲击和磨擦,是石头表面逐渐磨损而形成的。
我们都知道有句谚语 :“桂林山水甲天下 ”。那里有美丽的漓江 ,还有神奇的溶洞等,在各具特色的溶洞中,石笋林立,钟乳多姿,宛如神话世界。
下雨的水滴从云层穿过空气,落到草地和土壤上面,水滴在降落时,吸收了二氧化碳,使它们变成了酸性物质。
雨水渗入了土壤,在一些地方接触到石灰岩,雨水渗入到岩石的缝隙,渐渐地穿透了岩石,并在岩石上形成了缝隙。
酸性的水溶解了那些石灰石成分,裂缝变得更大了。雨水在穿过石灰岩时溶解了碳酸钙,当雨水带着碳酸钙到达溶洞的顶部时,形成了小水滴。
而小水滴落下来时将二氧化碳释放出来,留下了微量的碳酸钙晶体,久而久之,这些碳酸钙晶体聚集到一定程度便形成了钟乳石。
当水流较大时很多的水滴从溶洞的顶部滴下来,落到溶洞的底部留下了碳酸钙沉积物,形成了小石笋。有时钟乳石和石笋连在一起就形成了石柱。
自然界的这种变化是非常缓慢的,这种美丽溶洞是用很长时间造就的,非常小的一根钟乳石需要几千年甚至几万年才能形成。云、贵 、桂等地有山有水 ,气候适宜,能形成奇特的喀斯特地貌。
通过改变石头的化学性质来影响滴水石穿的速度。 当石头表面含有碳酸盐时,水滴会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这会导致石头表面的溶解和剥落,加速滴水石穿的过程。
水滴石穿是水和二氧化碳共同“滴”某种石穿,若没有后者,任凭滴一万年也不穿;若不是某种含碳酸盐的石头,那也不会穿。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我们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急于求成。不断地积累和努力,才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