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梦:古代是父权制社会,为何贾母在家族中能有那么高的地位和权力?

2022-12-19 13:09 作者:南山橘暖读书时  | 我要投稿

大家好,今天说说贾母,她作为一位女性,为什么能在古代父权制社会里,在家族中拥有那么高的地位和权力呢?


中国古代是父权社会没错,但是封建社会的“父权”并不只是指父亲才有的权力。


《红楼梦》的作者给贾母定名为“贾母”,而不是史夫人,更不是史女士,就已经说明了贾母她在贾府其实就是“父权”的一个象征,她就是封建大家长的形象。


在古代宗法制社会,由父母子女组成的家庭里,如果说父亲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地位,母亲的家长权几乎是仅次于父亲的。


《礼记》曰:“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也就是说古代人要求的孝道,要把爱敬父亲的爱心移来以爱母亲,以尊敬父亲的心意来侍奉君王。


尤其是古代那些受到官府尊敬褒扬的守节寡母,她的家长权更是超越一般的母亲。


基于“百善孝为先”的孝道,儿子们还继承了宗祧和爵产的情况下,贾母在贾府的身份地位高那是必然的。


古代封建社会女人一生的地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还没出嫁的女孩儿在家里地位比不上儿子,她要遵守各种规矩礼数,就连婚姻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了人之后,她一开始在婆家的家庭地位会很卑微,“妇事舅姑,如事父母”,不仅上头三层公婆,还要看大姑子小姑子的脸色。


按照贾母自己的说法:“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


可见贾母刚嫁到贾府是重孙子媳妇,大概地位和宁国府的秦可卿差不多,顶多帮她婆婆打下手管家理事。


两府里乌泱泱的人,基本上全是她的长辈,只要行动见了谁都要行礼问好,每天只是晨昏定省、请安、伺候吃饭都不轻松,那些婆婆不愿操持的麻烦事、辛苦活,都得由贾母来干,就像书中王熙凤的生活状态差不多。


但是到了贾母二三十岁上,丈夫贾代善袭爵,贾母也生育了贾赦、贾政、贾敏两儿一女,她也顺理成章得到了诰封,家庭地位就迅速提升上来。


尤其是如果她的公婆、太公婆也已经相继过世的情况下,贾母可就真正成为荣国府当家女主人。


这时候,她的家长权就已经不小了。她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主母,主要负责管理家庭中馈事务,比如:


调度家中钱粮、管理奴仆、教养子女;还要操持家中各种大小内务,包括祭祀、饮食、婚丧嫁娶、人情往来、年节生日宴会等等;同时还要负责管理丈夫的小妾们,以及小妾所生的庶子庶女们……


如果按照张道士所言,连贾赦贾政都记不清荣国公的样子了,可见贾母守寡时间已经有几十年,荣国公在三十岁左右就过世了。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贾母作为荣国府地位最高的女性家长,她支撑家业,经历了许多“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


在古代,一个家庭中丈夫亡故之后,家里没有其他成年男丁可以支撑门户的情况下,妻子愿意守寡不再改嫁,其实就相当于她愿意代替丈夫承担家庭责任。


大户人家守寡的主母就是负责打理家业,抚养子女长大;穷人家的寡妇甚至还要抛头露面去赚钱养家,甚至下地干活。


《红楼梦》中的贾母是大户人家守寡的主母,她守寡多年,不但要管理家族财产和事务,既要抚养子女们长大成人,教导他们读书识礼,安排他们的婚事,让他们长大了传承家业。


荣国府的家业能支撑到第四五代,贾赦和贾政能顺利长大,袭爵的袭爵,做官的做官,娶妻生子,开枝散叶,都离不开贾母多年来的辛苦支撑,这其中可能还包括了不少她的娘家史家的兄弟子侄们的帮衬和辅助。


《红楼梦》中的皇帝都讲究“以仁孝治天下”,贾府又是百年望族,诗礼簪缨之家,那么袭爵做官的儿子们自然都要孝敬贾母,等贾母成了祖母,曾祖母之后,她在家族中的地位和权力就会更高。


贾母的两个儿子贾赦贾政成年后继承家业,都是荣国府的大家长。


贾赦袭爵是朝廷的一等将军,贾政任职工部员外郎,也是妥妥的京城官老爷,并且还掌握了荣国府的管家权,可见贾母的两个儿子都算是荣国府的男主人。


别看贾赦昏聩荒淫,喜欢寻欢作乐,不那么靠谱。但是对于奉养孝顺母亲这一方面,除了拿娶鸳鸯做由头作妖要钱这一次之外,其实没有别的大毛病。


贾政更不用说了,虽然在孩子们面前天天拉着脸装严肃,但是在贾母面前那是非常的伏低做小。


比如元宵节猜灯谜那一回,下了班急急忙忙跑回家陪着贾母过节,“设了酒果,备了玩物,上房悬了彩灯,请贾母赏灯取乐”,他自己虽然不擅长凑趣,也要在贾母面前侍立承欢。


两个男主人都对贾母如此孝顺尊敬,那么下面的媳妇、子侄和下人们就更不用说了。


更别提贾母自己还有十分高贵的身份地位,强劲的经济实力和娘家的背景


《红楼梦》里的贾母出身十分高贵,她是尚书令保龄侯的嫡女。尚书令是文官,古代文官封侯是非常了不得的荣耀,书中史家的文化底蕴和政治头脑明显就在贾府之上。


贾母的娘家史家到了第三代史鼎,史鼐还是一门双侯,世袭罔替,能够被皇帝委以重任,升迁外省大员。对比一下贾府的子孙们,除了袭爵的,买官的,就是混吃等死的。


只有一个贾政是个从五品官,还是皇帝“特荫”赠送的,在朝中的势力发展明显不如史家。


贾母嫁给二代荣国公贾代善之后,得到了一品甚至超品诰命夫人的荣耀,这是诰命夫人中级别很的封号了,社会地位很高,她每年的俸禄也不是少数,朋友圈结交的都是公主、郡主、太妃、王妃等达官显贵的女眷。


贾母非常有先见之明,除了安排子女的婚事联姻,寻求家族转型的计划,还特别亲自培养了生在大年初一的嫡长孙女贾元春。


贾元春十几岁就因为“贤孝才德”选入宫廷做女史,十来年后成了贵妃娘娘,贾母也因此多了一个更高贵的身份——贵妃的祖母。


很多读者只看到秦可卿的葬礼来了很多身份地位高的人,往往却忽略了贾母生日的来宾远比秦可卿葬礼上的人身份更尊贵,只是作者没详细展开描写。


贾母除了高贵的出身,她应该还有庞大的经济实力做底气。她有一大笔十分丰厚的嫁妆作,“良田千亩,十里红妆”那都是小意思。


别说史家第二代的千金贾母,就是王家第三代的王夫人和第四代的王熙凤那嫁妆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古代女子的嫁妆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贾母的嫁妆肯定比王夫人和王熙凤更多,而且王夫人和王熙凤开始典当嫁妆的时候,贾母的嫁妆可都稳稳的在手里攥着呢。


除了自己从娘家带来的嫁妆之外,贾母嫁过来的时候,正是贾府一门双国公的鼎盛时代,不仅是旧勋贵里的顶流,而且宁荣二公还是皇帝倚重的肱股重臣,其显赫荣耀难以言说。


贾母就是这个荣耀显赫的家族,管理家族内部事务的直接负责人。《礼记·内则》上有云:“礼始于谨夫妇”、“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古代夫妻之间互相尊重,也就是男人负责外面的公事,女人负责家务事,互相不过问,各自说了算。


在贾母执掌荣国府中馈的几十年里,尤其是荣国公死后,她可说是荣国府里说一不二的管家太太,手里有府中财产的管理权和支配权。


她负责组织协调荣国府这一大家子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处理权贵亲友世交圈子里的各种人际交往。


相当于《红楼梦》故事中王夫人和王熙凤二合一的存在,贾母的个人能力是很强的,她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比凤姐还来的,年老多年不管事了,依然对仓库里的霞影纱记得很清楚,可见贾母没有吹牛。


贾母管家理事的能力从她利落的处置大观园夜里聚赌饮酒的婆子们的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她还犀利的分析了一系列的利害关系,十分的令人叹服。


那么问题就来了,王熙凤管着已经没落的贾府还有很多的办法各处捞银子,贾母当年执掌鼎盛时期的荣国府几十年,请问她又攒下了多少私房钱呢?这个可太难估量了,毕竟王熙凤弄权一次就可以得到三千两银子,放高利贷一年就可以赚一千多两呢!


加上后来贾母又回收了贾敏的嫁妆和林黛玉继承的林家的大笔遗产,她的小金库了可算得上是荣国府的“聚宝盆”了。


贾琏和王熙凤两口子求着鸳鸯姐姐,随便弄出来一箱子贾母用不着的东西,就轻松典当了三千两银子。众所周知,能在当铺里典当出二三千两银子,就说明这箱子东西的价值是不止值这些钱的。而这不过是贾母财富的冰山一角而已。


总体来说,贾母在贾府这么高的权力,除了她自己的个人能力和运气之外,更多的还要靠她娘家父亲兄弟子侄给的经济、政治方面的支持,以及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给她带来的尊荣和地位。


所谓古代女性的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中的“从”也不能单纯理解为“顺从”,而是更有依附的意思,因为封建社会女人的荣辱都是紧密的与父亲、兄弟、丈夫和儿子联系在一起的。


正是因为贾母的一生中,她的父兄、丈夫、子侄等很重要的男性角色,他们手里都掌握了家族中的“父权”,并且愿意赋予她一份权力和支持,所以贾母才能成为荣国府掌握最高话语权的人,就连贾珍这个贾府一族之长,宁国府的当家男主人,也是对贾母恭敬有加,殷勤伺候,心甘情愿的做个好孙子。


当然了,像贾赦、贾政和贾珍等荣宁两府的当家男主人们,他们愿意维护贾母的尊荣,本质上还是在维护他们自己的“父权”,也相当于是告诉他们的妻子女儿们:只有能做到像贾母这样,打理好家族内务,养育好承袭家业的儿子,才能成为安富尊荣,说话管事儿的老太太。


所以说封建社会父权对女性的压迫就是这样深刻的,哪怕是贾母她出身高贵,一生历尽艰辛,终于在老年的时候,在贾府当上了说一不二的老太太,看上去是封建社会女性的“人生赢家”了,更是书中很多人物如王夫人、王熙凤、秦可卿、薛宝钗等人可望不及的目标。


但其实,如此显赫尊荣的贾母她也依然没有摆脱做父权工具人的命运呀。


关于贾母在贾府的地位与尊荣,可能还跟贾母的原型有关。


如果按照《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的方向论证,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曹寅的孙子。那贾母的原型很可能就是曹寅之母——孙氏,她是康熙皇帝自幼非常倚重信任的保姆。


曹家和曹家的亲戚们也因为孙氏的关系,曹寅等人受到皇帝重用,逐渐兴家旺族,发展起来了一份庞大的家业,甚至过着堪比皇室宗亲的奢华富贵生活。


这位曹家的孙氏老祖母,就很像贾府中有体面的奴才赖嬷嬷,因为伺候过老主子,就混得格外风生水起,她不仅在贾母面前能坐着说话,就连凤姐这样的年轻主子也要对她礼让三分。她的两个儿子分别是荣宁二府的大管家,她的孙子也脱了奴籍做了五品的州官。


如果孙氏就是贾母的原型的话,那么就怪不得贾母是贾府人人敬畏,上上下下都要奉承“老祖宗”了。




红楼梦:古代是父权制社会,为何贾母在家族中能有那么高的地位和权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