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损失大将11位,仅看名单就知道他输得有多惨!

2023-03-15 09:58 作者:鉴史可明智  | 我要投稿

许先帝驰驱,东连吴会;有儒者气象,上继伊周。后人赞美诸葛亮鞠躬尽瘁,德行高洁;许先帝驰驱,帮助刘备联吴抗曹,出师北伐。


诸葛亮的智慧似乎告诉人们,他掌握着命运的天平,事事顺遂,除了北伐...



北伐,诸葛亮不得不为之。因此诸葛亮制定了好多个北伐的方案,尤其第一次北伐,是诸葛亮离成功最近的一次;


但也是他败得最惨的一次,一下损失11名大将,且看名单才知道,原来北伐的结果早就明确了。



为何北伐?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战乱四起,汉朝政权名存实亡,此时心怀大志,想趁机建功立业的人不少,刘备就是其中一个佼佼者。


刘备深知兴复汉室并非一人就能完成,他需要胆识过人之士助他一臂之力。


于是,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请卧龙先生出山。



在诸葛亮和众多文臣武将的帮助下,刘备一路跨荆襄,拥两川。后曹军篡汉,东汉由此灭亡。诸葛亮察觉时候刚好,于是拥刘备皇帝位,延续大汉王朝。


此时曹军咬得正紧,为了扩大自己的优势,刘备武断地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刘备指派武圣关羽出兵襄樊,拿下荆州。可惜的是曹操暗中与东吴合谋荆州,关羽出兵襄樊先发制人时,被东吴背后偷袭。一直等不到支援的关羽最后被害身亡。


然而,关羽被害只是刘备集团由盛转衰的开始。


关羽被孙权杀害,荆州被孙权占据,蜀国实力枯竭,但刘备还是为了帮关羽报仇失了智。



刘备思来想去,他不顾众人反对,率领70多万人马出兵伐吴,为好兄弟关羽报仇。


只是没想到伐吴的结果如此不堪。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因为没有听诸葛亮和赵云的劝谏,导致了火烧八百里连营惨局之余,还搭上了老将黄忠的性命。



此时的刘备已经心力交瘁了病倒床前。弥留时,刘备嘴上还是兴复汉室四字。


看着刘备带着遗憾离开人世,诸葛亮也后悔刘备在讨伐吴时,自己没有在旁边辅助,再看看年少的阿斗,于是诸葛亮决定,用剩下的时间完成刘备兴复汉室的遗愿。


在平定南方的叛乱不久,曹丕去世,魏国另立新帝之时,诸葛亮北伐的计划正式形成,于是,第一次北伐开始了。



街亭失守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然蜀国经历了大变动,但诸葛亮临行前的《出师表》足够振奋军心;


再者,魏国意料不到蜀国整顿速度如此迅猛,距离刘备被东吴火烧连营800里,才过去六年。


当时蜀国的精锐部队折损了将近一半,所有人都以为蜀国起码得悄悄努力个十年八年。


他们万万没想到蜀国竟然还敢偷袭他们,在疏于防范之时,魏国的文臣武将都被吓傻了,而蜀军已经顺利拿下陇西三郡等城池,一路朝着魏国首都进攻。



魏明帝曹睿刚上任,对于此种突发情况自然少了点经验,但大臣们能在他身上看到曹操的影子:遇事不慌,且对于用人之道有独到的见解。


被偷袭后,曹睿也很快理清楚事件,随后亲自率领及几万坐镇长安。


拿到蜀军的进攻路线后,曹睿马上安排曹真、张郃出兵共同抵抗赵云。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蜀军要迎来第一次大战败了。



要知道,从前的蜀国兵力确实了得,但那都是从前的事了,如果不是诸葛亮的偷袭之计,两方直接正面之战,估计第一战没打完,蜀军就要喘不过气了;


毕竟,此时魏军的国力比蜀国强盛好几个档次,魏军个个兵强马壮,对比之下,蜀军这边只能用残兵弱将形容了,除了兵力比不上魏军,蜀军还面临一个致命的威胁。



粮草稀缺!


在这样的情况下,蜀军要绝对保证自己不出任何纰漏,不然一次战败,就会让整个蜀军陷入危险的处境。


事实上,粮草稀缺都不是诸葛亮担心,他最怕的是,最不可控的是人心。


果然怕什么来什么。



马谡不听诸葛亮指挥一意孤行,最后导致蜀国大军却在接下来的街亭中输得很难看。


无奈之下,诸葛亮只能先撤退整顿再做进一步计划。


对于街亭的丢失,诸葛亮表现得十分乐观,前面的艰辛万难都跨过去了,如今区区一个街亭,丢了就丢了,无碍。但大家都不知道的是,诸葛亮已经输得一败涂地了。



别看丢的只是一个小小的街亭,这就意味着蜀军的取粮之路被堵死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罪魁祸首---马谡就是严重的违反军令,最后作斩首处理,与马谡同行的,还有张休和李盛。至此,蜀汉失去了良将三名。


对于这三人的结局,有人还认为马谡的副将王平也应该一并处置了,要不是王平分散了一部分兵力出去,也不至于让街亭失守。



但事实上,王平曾苦口婆心劝马谡不要那么冲动,只可惜马谡一点不听劝,最后王平为了能保住一部分兵,才分出那么一部分兵力的。



人才尽失

丢了街亭后,蜀军就好像被衰神瞧上了似的,曹军一路追杀,而蜀军的人才也接连在战场上牺牲了。


赵子龙、马玉、丁立、阳群、白寿、邓铜、刘郃、阎芝这八名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全都牺牲在第一次北伐战场上。


虽说赵子龙并非真正牺牲在战场上,而是参加第一次北伐后突然身亡,如此精悍的赵云最后落得这样结局,主要原因还是跟马谡脱不了关系;



除了关羽和张飞外,赵云算是最早跟随刘备那批人了。赵云之所以跟随刘备,其实初心一直都是匡扶汉室。


当时刘备硬要讨伐东吴,导致蜀军损失惨重时,赵云已经心凉了一半了,所以得知诸葛亮为了兴复汉室北伐时,已是70高龄的赵云依旧第一个加入北伐行列,足以看出他对兴复汉室的愿望有多强烈;


只是区区一个马谡,明明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行,却还在诸葛亮面前立下“军令状”。



但没想到的是,马谡到了街亭后居然明目张胆违背军令,一下就把蜀军前面积累下的优势全数断送。至此,赵云已经完全看不到兴复汉室的希望了。


这对一个年过七旬的人来说,心结已成心病,间接导致了赵云的突然身亡。



关于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的生卒年,史书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但其名字出现在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中,可以推断此等人也是蜀军中的中流砥柱。


“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


——《后出师表》



北伐战败是必然?

从史料上看,诸葛亮前后一共发动了5次北伐。但由于第一次北伐就损失了十名大将,赵云又在第二次北伐前亡故,这就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再者,蜀国国力本来就孱弱,如今更是背上无大将的名头,这种时候养精蓄锐才是上上计,但诸葛亮还一心思想着北伐,属实让人不解。



虽说北伐是拿下魏国的唯一出路,只有拿下魏国,兴复汉室才变得有盼头。只是,街亭不丢,第一次北伐不失败,北伐就会成功吗?


首先,蜀国内部是有矛盾的,蜀国的内部派系有三个,主政的是荆州派,但荆州派里最有权的不止诸葛亮一个,还有另外一个与诸葛亮对立的魏延。



如果北伐能击败魏国,那么立功的人才有更多的话语权。诸葛亮当然也是有抱负的人,况且他十分清楚话语权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后果,所以他必然想把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假如街亭立功的人是魏延的人,魏延想当督凉州军事也是合情合理的。如此一来,诸葛亮就必须让自己的人在街亭中立功。


显然,诸葛亮选择了马谡。



后人总说诸葛亮不会用人,但事实上,诸葛亮是无人可用了。假如街亭真的守住了,但魏国也不会坐以待毙,说不定防线早就建好了。


但诸葛亮手下的大将也已经很疲惫,紧接着再战,或许还会落得个惨败。


而且后来诸葛亮的宿敌司马懿也出山了,这又是一道压力压在诸葛亮身上,就算诸葛亮再料事如神,再神出鬼没,诸葛亮迟早都会被拖死的。



北伐,最主要的原因是正名,占据大义。北伐讨贼,就能维系汉室正统的地位,号召天下汉室子民。


偏安一隅,则会相当于默认曹魏存在,时间久了,就没了大义。


况且,蜀军的后勤补给不到位,蜀军注定需要长期作战,但蜀军注定熬不过长期作战。天时地利人和全军覆没,诸葛亮就算有通天本事,都难以改变北伐的结果。



总结

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北伐前诸葛亮写下出师表,随后把自己的后半生都放到了北伐路上。


遗憾的是苍天丝毫不眷顾诸葛亮兴复汉室的夙愿,最后亡故在北伐之途。


对于北伐的结果,诸葛亮已经尽其最大之能,只是蜀国家底薄得可怜,凡人难以救活。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损失大将11位,仅看名单就知道他输得有多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