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深教育】2023年人大金融学考博参考书推荐

一、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考博报考分析-考试内容

几深教育陈老师解析:
1、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一般会在8:1-10:1
2、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博士招考方式从2022年正式改为“申请考核制”。2020年和2021年的招考中,原计划仍是“考试制”招考,因为疫情的影响调整了招考方式使其带有“申请考核制”的色彩。
3、现在的考试环节相比“考试制”时,减去了外语考试改为提交英语等级成绩。除此之外,专业课笔试科目和内容,面试的流程和内容并没有变化。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仍是考生备考需要注意的重点。
4、2020年-2022年,连续三年的招考笔试面试均为线上远程考试。
5、从2022年招考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各学院博士生均按专业(研究方向、导师组、研究组、项目组等)开展大类招生,在报名考试阶段均不在填报导师。
人大金融学也是以专业为单位(之前按导师)进行报考录取,考生仍可以在报名前联系导师和导师沟通汇报个人情况表达报考意向,只是意向导师在录取环节发挥作用比之前要有限很多。这样的报考方式在流程和程序上也更加的公正。
6、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允许定向考生报考,但需要四年脱产就读
二、人大金融学考博专业课参考书

几深教育陈老师解析:
1、大部分考生,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尤其是跨专业、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一看到如此多的参考书、如此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就不知道该从哪一个环节入手。阅读参考书的时候比较忙乱,看完一本参考书之后合上课本并没有什么收获、甚至不知道自己都看了什么。
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大致有两个,第一就是看的还是太少,一遍不行那就再来一遍。第二个原因就是看书的时候没有一条主线的贯穿,无法用一定的逻辑顺序串联起各个章节。
那考生应该如何克服这种问题呢?
首先参考书的目录是一个好东西,要学会使用目录,在开始看正文前先仔细的把目录反复的看几遍。找出每一篇、每一章、每一节都是在讲什么问题,章节之间的联系在什么地方。
其次在看完一个章节的时候,都做一个简单的框架性质的笔记,目的是加深印象,对照着笔记回想相应的内容。注意这个笔记并不是完整版的,也不会用于最后的背诵。
最后,有条件的考生可以让专业课的老师带领你梳理一遍参考书,这样的效率是非常高的。有逻辑顺序、有主线、有主次的阅读。
2、关于参考书的主题内容部分,应该怎么看的问题,可以分成以下的几个步骤
(1)在明细主线、逻辑的基础上初步概览全书。第一遍的时候仍然会有收获很小的感觉,但不要慌有硬着头皮再来一遍就会好很多。这个环节不用深抠定义、细节,只需要做到从宏观上对参考书有一个把握。检验的标准,就是给你一个知识点能够知道这个知识点所在的章节。
(2)精读阶段。精读就是一点一点的啃参考书,没有死角、不能有疑惑的读。碰到不理解的就应当即使的解决:可以练习前后章节、可以翻阅资料、可以询问老师。当然并不是要求把所有的参考书都做到精读,很多参考书之间的知识是有重合的,相同知识点的描述是有偏差的,所以一定要把握住核心书面目。
(3)做一份属于自己的笔记。前人的笔记我们可以借鉴、有的甚至可以直接拿来背诵。但这些都不能直接代替你做笔记的过程,哪怕是别人的笔记抄一份,也算是一个内化的过程。
(4)背诵。背诵是所有人文社科类的专业考生都需要做的一件事,如何的背诵一定是有方法的,当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惯常的方法、技巧。但哪些东西需要背,是一个更为重要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明确背诵的内容才可以。
三、人大金融学考博报名提交材料清单
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栏,报考非定向的考生不填,其它情况都要人事部门填写意见及盖章)。
2.学历、学位证书扫描件、学信网的学籍认证报告和学位网的截图,港澳台及国外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带网页截图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报告
3.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书扫描件
4.加盖公章的硕士阶段课程学习成绩单扫描件(需要提供GPA成绩,并注明所在学校GPA满分分数)。
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研究计划(A4纸,宋体,小四号字,1.25倍行间距,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及学术研究经历、所取得的成就、研究兴趣、未来发展构想等)。
6.代表作。以下材料三选一即可:
①近3年内公开发表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一篇学术论文(只需一篇代表作。知网等下载,文章页眉上须注有杂志名称,文章的刊发期数(某年第某期));
②硕士学位论文的封面页、摘要和目录;
③港澳台及国外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若无前面①或②项,则须提供Master's thesis概要表(中文填写,字数1000字以内,详见附件)和Master's thesis原文。
7.外语水平证明。代表考生最高水平的外语成绩单、证书扫描件
8.报考定向(全日制)的考生,须提供由定向单位人事部门开具的,同意考生在我校基本学习年限4年内脱产学习的证明扫描件。
9.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字数不少于1000字)。
10.亲笔签字的《诚信应试承诺书》扫描件。
11.身份证明材料:
①有效期内的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照片;
②准考证扫描件/照片。两者合并为一个pdf文档。
12.应届生须提交每学期均已注册的学生证扫描件/照片。
13.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报考登记表(原件须在复试前邮寄到报考学院)。
14.应届硕士毕业生要签署《应届毕业生承诺书》。承诺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处分,各科成绩合格,能够按期取得硕士毕业证、硕士学位证。
四、人大金融学专业考博专业课真题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综合试题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及政策含义。(30分)
内生增长理论的内容及政策含义。(30分)
利用“囚徒困境”的模型来说明寡头合作的不稳定性。(40分)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综合试题
1、中国的银行业存在垄断吗?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分析银行业行业结构对中国经济福利的影响
2、什么是逆向选择?为什么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过程中,逆向选择如何影响银行业信贷配给
3、失业的种类有哪些,运用供求框架分析对失业现象进行经济学解释
4、试比较古典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异同,说明二者的政策含义。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综合试题
论述题4道,每道25分。
1、简要介绍寡头共谋现象,利用博弈论解释共谋的不稳定性。
2、外部性(外部影响)为什么会导致资源配置失当。
3、财政挤出效应及其影响。
4、评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和政策含义。
五、人大金融学专业考博专业课复习资料

六、考博备考复习经验分享-考博兵法
考博兵法(40):抓牢导师
很多同学在获得了目标导师的积极回复之后,就一头埋在了备考之中,希望下一次和导师的联系出现在复试现场。
在考博中和导师的关系就像谈恋爱,现在早已不是包办婚姻的时代,你见过天底下那对情侣第一次见面口头定终身第二次见面民政局领证了?
你不能只要开头和结尾。没有中间过程大概率走不到结尾。
所以说,绝不是初次联系导师,获得导师的积极回复之后就万事大吉,你需要向导师定期汇报。
也就是说通过邮件、微信等你能联系到导师的方式定期把你的备考情况向导师做一个陈述。
估计很多同学不愿意和导师打交道,甚至惧怕和导师进行沟通,就连有这个念头都要耗费巨大的心力。
这种态度可以理解,但是不可取。
你必须克服心中的焦躁和担忧,勇敢地向导师定期汇报,因为你想考博士啊!导师手里有生杀大权,你逃不掉躲不过,硬着头皮也好满心欢喜也罢,你必须要直面导师,而且要做的很好。
为什么惧怕和导师联系呢?根本原因在于你害怕拒绝和意外。
万一导师告诉你,他有更合适的人选。
万一导师看出来你的真实水平,觉得你不值得培养。
万一导师感觉到被打扰,然后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万一导师给你安排任务,耽误了你的备考进度。
万一导师不给你回复,心里提心吊胆好一阵子。
万一导师觉得你投机倒把,白白浪费大好机会。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论你怎么怕“万一”,也得直面“万一”。
假如导师有更合适的人选,这是最差的情况,导师既然明确地告诉你这个消息,不论导师有没有更加心仪的人选,这个我们不确定,但是确定的是导师对你肯定不满意。
此时,应该感激导师,感谢他及早的捅破了窗户纸,你就不要在此浪费时间了,赶紧换赛道。
怕还真就怕那些抹不开面子的导师,不及时告诉你,导致你付出了沉重的机会成本。但是导师也确实不太好拒绝人,拒绝学生真的是很心疼的一件事,如果你只联系了导师一次,很多导师当时难以开口,因为你可能也就是随手联系一下,搞不好你最后也不会报。
但是你定期汇报,导师就确定你是真心报考他,他如果铁了心要别人,那就一定会告诉你,对你来讲,虽然情感上难以接受,理性上是个好事。
你怕导师看出来你的真实水平,那就精心准备汇报的内容,真要是你精心准备的内容导师还是觉得不可以,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概率是导师自己有问题,就是跟着这个导师读博,也遭罪,还不如趁早另作选择。
至于导师会不会感觉被打扰,“礼多人不怪”,你汇报的是学习相关的内容,所以说这不是打扰,当然你别天天给导师发有的没的的信息,那不仅是打扰简直是骚扰。
导师给你安排了任务,你应该敲锣打鼓啊!这说明导师肯定了你的能力,也说明导师确实缺人了,任务还很紧急,你这是在给导师帮忙,导师怎么可能亏待你?
导师不给你回复这个很正常,其实回复不回复无所谓,因为你写的是陈述性的汇报,导师知道了就可以了,再说也确实没有什么可以给你回复的,难不成还夸夸你?
投机倒把的想法更是不必有,因为你是有实质内容的汇报,又不是溜须拍马。
所以说,一切的担忧都要收起来,勇敢去联系去汇报,客观对待,理性应对就可以。
因为定期汇报一定会带给你比你的担忧要更大的好处。
首先,和导师培养了感情。
人和人怎么培养感情?只能是多接触。你一次次的给导师汇报你的备考进展,这就是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哪怕导师不回复你,但是也看到了你的汇报。看多了,熟悉感就多了,感情自然就有了,搞不好你很长时间不汇报之后,导师偶尔还想念你。假如你哪天突然告诉他,你不考了,导师可能会难受好几天。
其次,让导师有参与感。
因为导师全程看着你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就像看着自己孩子一点一点长大一样,这就会让导师有很强的参与感。你考博士,他选学生,两者没有了割裂,融为了一体,这是双向的选择,是两方共同完成的事情。不仅有利于你的考试,还有助于你今后和导师的相处。
再次,展示了你的实力。
每一个导师每一年都会收到很多学生的联系,你一定面临竞争,我相信大部分人不会向导师定期汇报,但你做到了。通过汇报的内容,让导师看到你的进步,看到你的付出,看到你的思考,进而知道了你的实力。
不要担心你的实力是不是足够强大,大家都差不多,而你让导师看到了,导师不知道其他人的情况,所以说导师没有对标的标本,你客观展示就可以。
最后,表达了对导师的尊重。
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你既然主动向导师汇报,这本身就是对导师的尊重和认可,试想如果你是导师,是不是也会很开心呢?
现在已经打消了定期汇报的疑虑,也明确了定期汇报的意义,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汇报的内容。
汇报的核心一定是你的学习情况,告诉老师你前一段时间看了什么书,看了哪些论文,有什么感想和收获,这个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阶段性的梳理,意义不仅在于汇报了,这相当于你自己的复习总结。
如果导师看到你复习走偏,说不定还给你一些指点和暗示,搞不好就是真题的出处。作为一个做学术为职业的导师,相信我,是绝对忍受不了看到一个学生走学术弯路,一定会给你指出来,不说导师会非常非常难受。
汇报中还可以提一些你的疑惑,这个不要多,毕竟导师不像我们几深教育一样,我们是给你辅导的,但是导师不承担这个任务,你只能是适当提一些疑问,一方面真的有疑惑,另一方面也测试一下导师的回复意向。需要注意的是,你提的问题一定要靠谱。
当然,汇报中还可以表达祝福,比如中秋,元旦和春节,倒不是非得在节日的当天汇报,你可以提前一段时间,顺祝或提前祝老师及家人节日快乐就行了。如果你能够知道导师的生日那就更好了,不过这个也慎用,前提是你和导师已经非常熟悉。
如果你把定期汇报这个工作做实了,相信考博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升。